天天百科

公安部:严厉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这些保健品都是假的,赶紧转发给身边的人!

2022-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公安部今天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关于保健品诈骗犯罪的一些具体情况。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介绍说,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此类(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3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人,追赃挽损1.4亿余元。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犯罪呈现发案区域不断扩大、涉案金额不断增加、作案手法不断翻新的趋势。特别是一些犯罪团伙采取公司化模式运营,利用有些老年人关注养生保健,防骗意识不强等情况,以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为诱饵,套取老年人信息,进而组织专人提供“亲情”服务,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通过夸大、虚构保健品疗效,打着高科技产品、慈善福利工程等旗号大肆蒙骗老年人。该犯罪手段欺骗性强,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精准研判保健品诈骗犯罪形势,始终对此类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强执法合作,强化案件侦查,建立打击防范此类犯罪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人民日报就曾针对保健品问题发表文章: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保健品、理财和电信诈骗,被认为是老年人会面临的三大最常见的受骗形式。

曾经就有一名60岁老人在海边自杀,留下的遗嘱中就称被保健品“坑惨”了。每年的央视“3·15”晚会都会曝光食品营销欺诈乱象。

参加养生保健讲座的老年人。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专门出台消息提醒消费者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可为什么国产的保健品总是会跟虚假营销和骗人把戏扯上关系呢?

保健品注定要骗人

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

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

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

保健品到底有多少保健功能,国家机构不必进行相关的验证,就看保健品公司自己能够把它们的效用“证明”得多么完美了。

保健品的钱都拿来打广告了

同样是维生素C,在药店里买可能只要几块钱一盒,而在保健品的专卖店则有可能买到三四百元一盒,保健品的价格之高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尽管保健品的厂商在宣传时会表明自己使用了更高级的原料和工艺技术,但从生物学的角度上看,相同的有效成分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几乎没什么差别。

但是这仍然抵不住厂商自己对保健品功能的定义和吹捧。比如将松果体和褪黑素偷换概念成“脑XX体”和“脑X金”,或将某种草炒到上千元一克,直到被从“保健品”行业中除名。这些概念的炒作无疑为保健品的价格飙高添了一把火。

一老人投资保健品等项目被骗百余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的保健品几乎都是从广告起家,而非从产品起家。许多国内成功的保健品入市初期都将广告投入设定在30%-60%之间。

从公司规模上看,国内保健食品企业普遍投资小,过1亿元投资的企业只占1.45%,500万元到1亿元的占38%,100万元的占41.89%,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资金实力不足,绝大多数企业创新高科技产品乏力,加上高额的广告费用,使得国内保健品企业只能生产低水平的重复产品,而企业竞争就是靠打广告战和高密度铺销售网点。

而资料显示,保健品的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2009年,沈阳市对随机抽取监测到的保健食品进行广告调研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价格虚高情况,代理价6元的保健食品,零售价竟然是98元,销售利润高达15倍有余。另外,这些广告几乎全部以药品名义进行宣传,而保健品假以药品名义进行销售的大约为其总量的50%。

80岁老太非要买保健品,三个女儿围堵。

高的广告投入和低水平的产品,使得保健品一直处于价格和功用不想称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保健品在推销时必须夸大其功能的原因——为了更好地匹配这一价格。这样的价格也为保健品公司本身带来了巨额利润,比如一些保健品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在40%以上。

营销方式说白了就是坑蒙拐骗

中国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以直销为主,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直销以“合法”的地位,但在实施时只给了极少数保健品企业以“合法直销”的许可,这就使得更多的保健品公司仍处在实际上不被批准或不合法的经营模式中。

老人不堪推销保健品骚扰报警。

直销公司线下的销售员通过抽成的方式来分食利润,而以人脉和口头推销建立起来的销售模式,比传统的经销模式更注重广告的效果。不同于电商或者经销模式中顾客们“货比三家”的思维习惯,直销模式下的顾客更容易被广告宣传和“情理”打动,而非原本最影响决策的价格因素。这也使得在直销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虚假宣传和空头支票。

预防保健品诈骗犯罪,来自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是一方面,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是另一方面,但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从根源上彻底断绝保健品诈骗这一丑恶的犯罪行为!

再次提醒所有人,

不要相信“能治病”的保健品,

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

一定要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来源:警眼看天下

如果觉得《公安部:严厉打击保健品诈骗犯罪!这些保健品都是假的,赶紧转发给身边的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