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 首选哪些中药(看看国家高血压指南怎么说)

2022-11-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最近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发布了,其中里面分别讲到了西医和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看待高血压的?以及指南推荐的中药方剂和中成药。

根据高血压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眩晕”“头痛”“风眩”“头风”等范畴。

相关病症描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主要病因为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等,其病理因素多为风、火、痰、瘀、虚。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风阳上亢、气血失调、痰浊内蕴为标。

因病程及合并靶器官损害的不同,多表现为早期肝阳上亢、中期阴虚阳亢及后期阴虚及阳,而瘀血阻络、痰浊内蕴在整个病程中均可能兼夹。

本病总体上以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最多见,潜阳育阴治则应用最广泛。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节,在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中也被广泛应用。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其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更有助于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根据高血压中医流行病学数据和基层高血压的防治特点,可简要分为风阳上亢、肝肾阴虚等实、虚两个证型进行辨治,痰、火、瘀等病理因素作为兼夹证候处理。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 版)推荐的相关中药制剂已开展了临床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了其降压的获益,具体治疗建议如下:

1. 风阳上亢证

主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或恼怒加重;次症:急躁易怒,少寐多梦,面红目赤,肢麻震颤;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药物组成为天麻 9~15g、 钩藤(后下)12~20g、生石决明(先煎)15~20g、山栀 6 ~10g、黄芩 3~10g、川牛膝 12~20g、杜仲 6~10g、益母草 9~15g、桑寄生 9~15g、茯神 9 ~15g 等,每日一剂,煎煮后服用。

中成药:可选择天麻钩藤颗粒,一次 5g,一日 3 次;松龄血脉康胶囊,一次 3 粒,一日 3 次;清肝降压胶囊,一次3 粒,一日 3 次等。

2. 肝肾阴虚证

主症:眩晕,腰酸膝软,五心烦热; 次症:心悸,耳鸣,失眠,健忘;舌脉:舌红苔少,或伴有裂纹,脉弦细数。

推荐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杞菊地黄丸组成为枸杞子 10~15g、菊花 6~12g、熟地黄 10 ~15g、山萸肉 6~12g、山药 15~30g、丹皮 10 ~15g、茯苓 10~15g、泽泻 6~10g 等,煎服方法同风阳上亢证。

中成药:可选择杜仲平压片,一次 2 片,一日 2~3 次;杞菊地黄胶囊,一次 5~6 粒,一 日 3 次等。

此外,高血压患者若兼见心、脑、肾、外周血管等靶器官损伤的瘀血内阻等临床表现时,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酌情增加三七 2~3g(研粉吞服)、丹参 10~15g、川芎 10~15g、川牛 膝 12~20g 等活血通络之品。

若兼见头重如裹、形体肥胖等痰浊内阻证者可选择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用姜半夏 6~9g、白术 6~12g、天麻 9~15g 等。相关中成药可选择半夏天麻丸、 眩晕宁颗粒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何药师健康科普

如果觉得《中医如何看待高血压 首选哪些中药(看看国家高血压指南怎么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