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用治失眠的一味中药(中药学却鲜少提及其治疗失眠)

2022-11-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黄帝内经》被称之为“医书之祖”,它是被后世医家极力推崇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成书于战国至东汉时期,它并非由一个人所著,也不是成书于一个朝代,而是跨越了春秋战国时期到东汉时期,所以,集中了那时候几代医学家的智慧结晶。这本医学巨著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药物、方剂、针灸、经络等方面,内容非常丰富,至今仍然对中医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里面记载的方剂非常有限,据统计,只有十三首方剂。其中,有一首方剂是用于治疗失眠的方剂,叫做“半夏秫米汤”。这首方剂记载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书中记载,卫气为剽悍之气,白天行于阳,晚上行于阴,如果晚上的时候卫气不能入阴,就会出现“目不瞑”,也就是失眠的症状,这是失眠发生的病理机制。治疗上,提出可以用“半夏秫米汤”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篇中还记载了“半夏秫米汤”具体的煎煮方法,非常详细。这首方剂后世医家仍然经常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之症,疗效仍颇受肯定。半夏这味中药,因其加工方法不同,而有“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之区分。一般认为这首方剂里使用的是生半夏,但因生半夏有毒,很多医家比较喜欢用姜半夏,因生姜能解半夏之毒。这里的“秫米”一般认为是黄色的小米,有和胃安眠的作用。

在《黄帝内经》仅有的十三首方剂当中,“半夏秫米汤”是记载得最详细的一首方剂,从失眠的发病机理,到方剂的药物组成、药物剂量、煎煮方法、服用方法以及疗效,描述得非常详细。可见半夏这味中药治疗失眠,应该是颇受肯定的。但是,在中药学里面,记载半夏的疗效却鲜少提及其治疗失眠的作用。

我们看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这里记载半夏止汗的作用,但是《黄帝内经》却说服用之后“汗出则已”,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很多中药的疗效与病者的病症不同、体质差异是密不可分的,用在不同的人身上,疗效会有所区别。现代中药学认为,半夏具有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痰多、恶心呕吐、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症状。

半夏治疗失眠,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相关记载:“除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后世医家关于重用半夏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报道非常多,这种情况下,关于半夏的剂量问题,就引起了非常多的争论。虽然《黄帝内经》里面也记录了非常详细的剂量,比如半夏五合,秫米一升,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这里的五合具体剂量为多少,就无法明确论证了。大部分医家认为半夏用量比较大,可以用到30-60g,秫米可以是半夏剂量的一倍。但是,为了减少半夏的毒性,煎煮方法方面应该非常讲究,煎煮至半夏服用口舌无麻木感,同时应该中病即止,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

我在临床经常应用姜半夏9g,还配伍生姜,根据每位患者的病因病机不同,在方剂当中配伍得当,治疗不同患者的失眠症状,效果也很好,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推崇大剂量应用半夏。生半夏可以导致口腔、舌、咽喉产生麻木、肿痛、流涎、张口困难等症状,可以导致呕吐,严重者可窒息,但是经久加热可以破坏其有毒成分,而且生姜可以解半夏之毒。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用治失眠的一味中药(中药学却鲜少提及其治疗失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