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满族的旗头是如何固定在头上的

2023-08-21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旗头使用的时候用扁簪固定在头上,不用的时可取下。旗头也被成为大拉翅、大京样、大翻车、达拉翅、答喇赤、旗头板等,是清朝晚期在满族及清宫中为妇女所流行的一种头饰,为板状冠型,呈现如牌楼般高耸挺立的风貌。

清代晚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

满族旗头的发展:

旗头是由“二把头”发展来的,在清朝晚期旗头通常配便服穿着,而便服一般是没有确切的品级划分的。在清末民初,极个别的情况也能看到旗头配吉服了,但这应该是不合制度的。

纵观整个清朝,旗头的历史还是比较短暂的。而在整个清朝的发展中,旗人女子的发式也慢慢发生变化,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在电视上常常看到的旗头。

清朝入关前,满族妇女都是将头发盘在头上,称为“盘髻”。所有的头发束在头顶盘成辫子,干净利落,符合满族先人的生活方式——骑射远行之类的。

清朝入关后,满族妇女的发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两把头”、“一字头”、“架子头”、“大拉翅……就整体而言,满族妇女的发式比汉族妇女的发式更加的显得高大和夸张、艳丽夺目,使发饰在满族妇女的服饰中占有较为突出的位置,最后就逐渐演变成了满族妇女风韵独特的发式——旗头。

如果觉得《满族的旗头是如何固定在头上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