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合餐制和分餐制哪个好 保持距离更健康(公筷是不错的选择)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一轮明月配佳肴,全家老小围桌旁。

往日举杯乐逍遥,今夕危坐最难熬。

春节,本该是每个中国家庭欢聚一堂的日子,但今年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使每个人都过得有些低沉。与此同时,老百姓对餐饮卫生的关注也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那么,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餐饮的形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分餐为主

自商周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的贵族采取分餐制。身份级别不同,分餐待遇不同,以此区分各自地位。

据记载,皇帝为26道菜,公爵官员16道菜,诸侯12道菜,上大夫8道菜,下大夫6道菜。并且,只有皇帝和贵族才有资格“凭俎案而食”、“击钟列鼎而食”,其他人吃饭只能席地而坐,也没有桌子。

还有一则关于著名成语“举案齐眉”的故事,东汉人梁鸿,博学有品节。很多有权势的人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都被他拒绝不娶。

有个孟姓女子,属于胖丑黑的类型,但择偶标准比较高,到三十岁还未嫁,在当时算得上超级剩女了。父母很着急,经常催促她,她回答,“我想嫁像梁鸿那样贤德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梁鸿听到这件事情后,真的就向孟氏下娉礼求婚,乡里乡亲的开始都还不信。

直到出嫁当天,孟女精心打扮后进了门。可奇怪的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梁鸿却没有搭理她。

孟女思来想去,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又非常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于是端跪在床边说道,“私下曾听说过夫君高尚的品德,寥寥几句便打发数位女子。我也曾回绝刁难过的几位男子,如今却不知道为什么被你冷落,特地过来向你请教我的过失。”

梁鸿说道,“我想娶的是那种朴实的,能勤俭持家的伴侣,一个能够和我归隐到深山里生活的人。可现在的你衣着华丽,脸上涂满粉黛,已经违背了我娶你的初心。”

孟女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特别高兴,因为她没有看错人,“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而已。我也有能隐居深山的服饰。”于是将发髻梳成椎髻,穿上布衣,提着日常器具来到梁鸿面前。

两人说走就走,他们投靠到大家皋伯通门下,住在廊庑之内,受雇帮人舂米作为营生。

每天回家,孟女为梁鸿准备饭菜,在他跟前从不仰视,总是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恭敬的侍奉着。

将托盘举到齐眉的高度,再请夫君梁鸿吃饭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如果是合餐制,这个故事显然就不能成立了。

当然,也有部分贤良,平等对待宾客的情况。据《史记》记载,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靖郭君田婴之子)广招天下人才,对前来投奔他的数千食客,不论贵贱,皆吃同样的食物。

一天晚上,孟尝君宴请一批新来投奔的侠士。宴会中,侍从无意中挡住了烛光,一侠士认为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怀疑自己吃的膳食与孟尝君的不同,不然何以要遮住烛光影响大家的视角呢?

于是,此侠士怒火中烧,放下餐具,欲离席而去。孟尝君得知后,为说明实际情况,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所有侠士看,以示大家的膳食相同。真相大白后,侠士羞愧难当,拔剑自刎以谢罪。

分餐、合餐并存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渐进的,古代的分餐制转变为合餐制,也不是一下子就实现的,而是经过了一个过渡的时期,可以说是分餐、合餐并存的时期。

所以说,合餐制正式出现的具体时间是无法考证的。目前,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从唐朝开始已经在部分地区出现合餐制,它的出现主要是两个因素:

十六国时期,战乱频繁,老百姓颠沛流离,使中原地区原本稳定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以及礼仪制度等,受到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椅子、大桌等新式家具正是在这个时期逐渐被引进,人们开始坐在高椅子上,围着一个大桌吃饭。很快,人们便发现,坐在高椅子上吃饭比盘腿坐在席子上吃饭要舒服很多。好东西总是受欢迎的,大概至唐代后期,围坐大桌吃饭已十分普遍。当然,这也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由分餐制向合餐制的转变。当时的游牧民族,由于烹饪和进食条件有限,大多采用“一锅炖”,也就是合餐制。受此影响,中原部分地区也吃起了火锅。在合餐制成为时尚以后,分餐制并未全部消除,在一些场合还会偶尔出现。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体现,其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贵族弟子,分别坐在床上或靠背大椅子上舒心地听琵琶演奏。每个听者前摆有一桌,上有一套餐具和一份完全相同的食物,但互不混杂,界限分明。

合餐为主

宋朝后,合餐制才真正意义上出现在餐厅里、饭馆里。宋徽宗赵佶创作的《十八学士图》中,描绘了贵族在方桌上合餐的场景,说明至少在北宋时期,贵族阶层已经出现了合餐制。

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推广,合餐制渐渐取代分餐制,成为主流。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6次下江南,沿途宴饮不少。在当时,除皇帝一人独餐以外,其他随从人员都是围桌合餐。

但是,这些也不能说明分餐制就从此消亡了,其实它一直存在。比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写到,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桌前摆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这处细节也说明了分餐制的观念和影响仍然存在。

中国人现在的饮食文化,是一种以“合餐制”为主流,“分餐制”兼容的方式。

合餐制的优点:气氛和谐,其乐融融;共同享用,佳肴繁多;节省餐具等。

分餐制的优点:干净卫生,不易浪费。

合餐制和分餐制的优点一目了然,但也有各自的缺点,所以到底哪个好,没有一个定论。

距离产生健康,最终得靠自己

在疫情期间,不少家庭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公筷。其实,在此之前,特别是民国时期,很多人是推崇使用公筷的,因为公筷似乎汇聚了合餐制和分餐制的优点。但是,仍有一些人无法接受公筷。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繁琐,先用公筷夹到自己碗里,再用自己的筷子夹起来吃;二是隔离,使同桌吃饭的人之间,似乎无形地多了一道屏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繁琐一点,好处远不止一点;隔离一下,也不是让人与人的距离疏远,而是把病毒传播的一个途径阻断。

如同这次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封城的做法一样,我们只是进行了物理隔离,并没有进行心理隔离。有人认为,我们口口声声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心里却想着要远离武汉人甚至湖北人,如果知道附近有这些人,更会退避三舍。

刚开始很多人的想法确实如此,因为大家还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周边的武汉人,只能采取远离这种粗暴而简单的方式。后来,各级工作人员上门排查,并请他们在家进行自我隔离或者住至指定的接待地点,保障吃喝拉撒睡,还定期有医护人员检查身体状况。然后就到了现在,疫情稳控,但防控依然不可松懈,愿这个冬天重拾温暖。

距离产生美,更产生健康。

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

也正是这一次,让我们看清了其他国家和一些人的真面目。

往日风度翩翩,今日道貌岸然。

往日凶神恶煞,今日雪中送炭……

大多数人总觉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天靠地,就是不靠自己。恰恰这一次,无论是内部情况,还是外部环境,作为中国人,我们最终都得靠自己!

如果觉得《合餐制和分餐制哪个好 保持距离更健康(公筷是不错的选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