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新书介绍:第三版|曹胜高《中国的修养》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9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引 言

中华文化最大的传统是什么?

是随时随地重视人的心性塑造与行为养成。

无论是唐以前所推崇的五经,还是宋元后所重视的四书,都关注于君子人格的培养、注重道德人格的完善。中华文化一直坚信:培养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就能够改善一个家庭;培养几个君子,就能改变一个家族;培养出一代君子,就能改良整个社会。因此,中华文化关注的核心命题,便是人改如何发展、如何完善、如何提高、如何超越,通过反省自己、修养自己、完善自己、锤炼自己,成长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君子,进而治国平天下的家国责任。

汤用彤先生曾说:“大凡欲了解中国一派之学说,必先知其立身行己之旨趣。”要了解某种学说的立场,就看其意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在中华文明中,儒家学说之所以被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关注于人的发展成长,关注于人的立身处事,期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通过读书明理,成长为具有君子人格和道德人格的人,把自己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大学》中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春秋时期的“国”,是指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大者数千里,小者数十里,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区而已。周秦时期能接受教育的多是贵族子弟,其被作为王朝、诸侯国的储君培养,所谓的“治国”,便是在自己的封地上实现国泰民安,然后再来说天下如何如何。也就是说,无论理想有多大,都要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起,先扫一屋,再扫天下。扫一屋,便要管好家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慈子孝。要做到齐家,需要先修身,就是自己先成为家人的榜样。

如何才能修好身呢?要先正心,端正自己的内心,心正则身正,心邪则行秽,心坦荡则人光明,心龌龊则事鄙陋。正心的关键,在于诚意。对别人真诚,不撒谎不吹牛;对自己真诚,不欺骗自己,不心存侥幸,不好高骛远。诚意就是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要建立在致知的基础上。致知就是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判断。这就需要对人情洞明、物理通达,这就是“格物”。

这样一来,儒家认为培养人有八个基本途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循序渐进,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仿佛打游戏闯关一样,心性修炼、行为锤炼也要一关一关地过,一级一级地升,坚持不懈地做,毫不疲倦地走,不知不觉就会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睿智干练的精英。

这是中华文化培养人的模式:锤炼了一个人的心性,也成就了一个人的一生;点燃了一个人梦想,就启动了一个人的发展;培育了一个人的习惯,便塑造了一个人的未来。

结语

中国文化对人如何发展,进行了非常深入细致的思考。《大学》论述了人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把明德、新民、至善作为成就事业的条件,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内圣之道,着眼点于如何提高个人的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外王之道,着眼于如何将经世致用,以此阐释了一个人走出心牢、成就事业的路径。让我们了解到,事业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如果不知道个人得失,就不会知道未来成败。因此,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修养自己,才是我们观察是否做事、如何做事的根本。

如何让自己能够不断成长?如何让自己坚守正道?如何让自己做事顺利?儒家以人性善恶来辨析人的本质,道教主张性命双修,佛家以禅定明心见性,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性关怀,分别形成因性、化性、成性等观念,了解人性的本质,不仅可以透视自己,更能看透别人,做到人情练达,不为外部是非轻易困扰。这便需要我们能够修身养性。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更取决于自我的修炼。改变自己,也就改变了眼中的世界,也就改变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其该如何去做?又该从哪里入手呢?本书讲解了一个人如何从未知到有知、如何从小我到大我、如何从平庸走向高明的修身方法和做事策略。我们融合了儒家、道家、佛教以及诸子对完美人格的概述,从历史经验和理论建构的角度,阐述了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应该具有的修为,了解了成就事业的核心根基、团结大家的主要策略,可以全面提升个人修为。

本书所讲的,只是中国文化的部分内容。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理性总结,内容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如果要学习谋略,可以读古代的兵法;要增益心境修为,可以去读儒家经典;要养生,就学道家经典;要养心,便去学佛家经典;要断事,则可以从法家、纵横家学说中汲取营养。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后,我们要重新回到中国自身的传统之中,运用几千年文明积累的经验、教训、策略、方法来审视我们周边的人和事,来审视我们成家立业、修齐治平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把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中国的文化传统、西方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师古而不复古,创新而不标新,卓然独立,超乎其上。

后 记

2009年秋季,我在东北师范大学面向全校硕士研究生开设选修课“国学通论”,研究生院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心性修养,我便以“中国的修养”为题,重新设置了课程体系,对中华文化中的立志、正心、修身、怀德、读书、治学等内容做一个系统解读。当时的授课提纲和参考资料,便是此书的初稿。

这门课开设之前,正好北大国学研究院楼宇烈教授到东北师范大学做学术报告,并受聘为兼职教授。我全程陪同,并忝列讲座嘉宾,侧侍先生,聆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后经我整理,蒙先生允准,赐为序言,使本书蓬荜生辉。

编辑马晓娜当年曾选修了这门课,承蒙她的鼓励,我得以有动力整理出版,作为读书的心得,与大家交流,期待批评指正。

在本书的整理过程中,耿战超、许玲、李媛、张烨等同学帮我整理录音稿,核对引文,使我省了不少时间。张甲子帮我拾遗补缺,并配上插图,使文字增色不少,一并致谢。

2012年8月1日

修订版后记

《中国的修养》2013年出版后,承蒙读者厚爱,很快便销售一空,不得不再次加印,现在市场上很难再买到正版书。出版人期望能重新设计出版,我在张劲锋的协助下,重新校读了一遍,增加了一些例子。其中补充的第六章,是我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给中小企业家上课的录音,根据对象的需求,讨论的视角更开阔一些。这次修订使得语言更加凝练,内容更具有可读性,期待与大家进一步交流。

2015年8月1日

精编版后记

近年来,常应邀给国学爱好者、研修者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我更愿意讲解的还是人该如何成长,如何发展,如何完善,如何养成适合中华文化的修为与人格,从内到外来改变自己。至于那些权谋、韬略之类的内容,我觉得应该在心性修养之后,才能学习。

这些年来,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走了很远,有些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世界开始用新的眼光来打量我们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在用新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一百年前,我们曾经何等的焦虑,期望能与世界强国平起平坐,享受一个大国该有的荣耀。一百五十年前,我们曾经何等的郁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一直领先了三千年的大国面对列强瓜分时居然无能为力而忧愤不已。现在,我们终于从追赶者变成了超越者,再从超越者变成领先者时,我们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新的眼光?

在这过程中,我们很多人都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红利,或者通过读书,从遥远的小山村走进了近在咫尺的大城市;或者凭借努力,从身无分文的青年变成了小有规模的成功人士;或者借助才能,从默默万物的科员成为了号令一方的领导。身份变了、地位变了、经济条件变了,心态可能也会随之变化:以前的谨慎、敬畏、体贴,现在的草率、虚伪、膨胀,难道人的心态如风中的浮萍,既随波逐流,全无根系?又风中摇摆,全无定力?

禅宗曾有一句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这个心,便是人随时随地面对外物的灵动之心和睿智之心。之所以灵动,是因为其随物赋形,应类赋彩,是不由人的意志能够全部控制的;之所以睿智,是我们能通过后天的理性思考,修心养性,就能让心猿意马变成专心致志,让心如明月,既能参阅晨露,又能映照万壑。

中华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学理,便是如何不厌其烦地讲一个人该如何成长。儒家希望成长为君子,道家希望成长为至人,佛家希望成长为觉者。三者的阐述路径不同、目标也不一样,但都有修心养性、虚心体性、明心见性的内容,成为中华文化最为宝贵的人生理解,而且也培育出无数圣贤、名士、高僧以及英雄、豪杰,证明了其学理的有用性和方法的有效性。由这些人物参与的历史和所组成的社会,曾获得全世界的尊重、信赖和认同,送给了我们一个最高的褒奖:礼义之邦。

礼,是基于道德自觉而形成的行为;义,是合乎群体要求而形成的价值认同。礼义之邦的含义,便是用礼的精神来治理天下的国家。礼,是留存于心中的尺度,是口耳相传的规矩,是无需强制的教养,是道义精神的体现。礼义之邦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全体国民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是有良好的心性修为而自觉形成的行为方式。

这本书的内容已经面世十余年,这次做了较大的修订,更注重从中华文化的思理、阐释和经验入手,来谈谈该如何形成理性而平和的心性修为。就像由无数花开花落才是春天的样子,我们在无时无刻的成长中才能凝结为心性的成熟。一个人的成熟,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心态,健全自己的心性,正确面对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困难、艰难和灾难,冷静而客观地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理性而认真地解决无穷无尽的麻烦。

期待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6月21日

目录

楼宇烈先生序

引言

第一章 励志

第一节 自立

第二节 自勉

第三节 自新

第四节 自信

第二章 正心

第一节 明心

第二节 全性

第三节 慎欲

第四节 养气

第三章 修身

第一节 养生

第二节 谨慎

第三节 省思

第四节 浑厚

第四章 怀德

第一节 大度

第二节 隐忍

第三节 善友

第四节 格局

第五章 向学

第一节 读书

第二节 为学

第二节 深思

第四节 明理

第六章 立业

第一节 齐家

第二节 用人

第三节 管理

第四节 决断

后记

如果觉得《新书介绍:第三版|曹胜高《中国的修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