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暑:上蒸下煮 重在清热消暑(健脾祛湿)

2023-07-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7月骄阳照火,今日小暑,长夏的帷幕已经拉开。

《释名》里说:「暑者,煑(煮)也。如水煑物也。」

小暑后,暑月的「蒸煮模式」正式打开:天上的太阳,地底热气蒸腾,人就像在一口大锅里煮,满身汗津津。

小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雷雨多发的季节,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侵袭,容易出现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大便稀稀等症状。

小暑防湿,关键在于补脾。

中医学认为,湿气重的人,多是脾虚;脾虚的人,多半湿气重。

脾健康,能把体内湿气排出去。

《黄帝内经》提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意思是脾主运化,运化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水分。

用现在的话来说,脾脏负责体内水分的运输和代谢,体内多余的水分,它会帮你搞定,所以脾强的人,很少会出现湿重的情况。

脾虚者不能行,失去脾的控制,随便一点水分,都会化成湿气,使人精神不振、浮肿、正气不断削弱,疾病不断滋生。

中医学有一个专门的学术术语叫做“脾虚有湿”,表面上是其因果关系。

因此,小暑防湿,想少病,关键在补脾。

小暑养脾食疗方

乌梅三豆饮:清热消暑,健脾生津

配制乌梅3-5个,白糖1汤匙或2汤匙,黄豆1小把,黑豆1小把,绿豆1小把。

制作方法:将豆子提前浸泡2小时,然后用小火炖2小时左右,或者前一天晚上用电炖锅煮,早上起来吃就可以吃了。

这道汤实际上是由两个经典的小方子组成:三豆饮、乌梅白糖汤。

三豆饮,是由黄豆、绿豆、赤小豆组成的,去湿热的作用比较强,但扶助正气的作用稍弱。

至清代,医家已将赤小豆改为黑豆,增加其扶正作用,又能补脾胃,效果更佳。

乌梅白糖汤:乌梅酸收,白糖甘补,酸甘化阴,是补津液的上佳方子。乌梅三豆饮综合了两者的功效和优点,能清热降火,快速补津,健脾胃,防暑湿。

禁忌:寒湿,风寒感冒。

注:乌梅的质量很重要,建议使用烟熏或醋制的,不要买炭乌梅。

眉豆冬菇炖鸡爪:健脾祛湿

原料:眉豆100克,香菇50克,鸡爪3对,红枣5个,生姜3片。

作法:泡眉豆1小时,冬菇去蒂,红枣去核稍浸,鸡爪敲裂。一起下瓦锅,将瓦锅放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大火滚开后改小火煲1.5小时,下盐。

作用:眉豆可健脾和湿,冬菇养胃、健脾、开郁,鸡爪能健筋骨,醇香可口,健脾益胃,利水祛湿,是脾虚湿阻时的保健佳品。

如果觉得《小暑:上蒸下煮 重在清热消暑(健脾祛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