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酒 喝得是性情;茶(喝得是人生 你若愿品 茶不负你)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人生当如一杯春茶,拿起抑或放下,新生的滋味,都在口齿生香。茶是温暖的,与相知的人一起喝,心中的欢喜是莫名的。那种感觉,就像张爱玲说:与千万人之中,在时间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巧遇上了,然后轻轻的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可以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有歌词说得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同为世间人们所青睐的饮品,但是性格却截然不同。

酒是感性的,容易让人动情深陷,而茶是理性的,让人心如止水。

两种饮品,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哪一个都是唾手可及,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而赋予他们感情色彩的,当然是时刻做着选择的人们。

平常人饮酒,想要做到浅尝辄止,是需要有相当的定力的。

所以,自古以来,因为喝酒而过分张扬错失机会,因为过量而误事甚至失去生命的,从来都不在少数。

而酒精带给我们的,只是暂时的麻木与逃避,而醒来之后,我们还需要以一颗冷静的头脑去面对生活,面对自己。

因此,不妨婉拒酒杯,让一杯略苦的香茗,指引我们静静享受美好的人生吧!

茶苦,如生活。苦涩,有时清淡如绿茶,有时浓郁如普洱。茶的形成是磨练的积淀,在烈日下发芽开花,在骤雨中成长,在疼痛中被分离,在烈焰上焙制,终用沸水沏煮。经历重重苦,方能流香。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现在晋朝陈寿写的《三国志.韦曜传》。

书中说,“皓每飨食,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以当酒。“

文中的皓即孙皓,字元空,为中国三国时代东吴的第四代君主。他是孙权被废去皇太子地位的第三代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东吴的最后一个皇帝。

其中的曜字弘嗣,原名韦昭,吴郡云阳人,以博学多闻而为孙皓所器重。

当时的饮酒风俗和今天有些相似,也是酒量大的人比较容易在职场吃得开。据说,吴王孙皓每次宴请群臣,座客者至少得饮酒七升。

而至于这七升的酒量,是不是都进入饮酒者的胃里,那就只能看诸位浑水摸鱼的本事了。

但是韦曜的酒量才不过二升,好在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担心他不胜酒力在众位同僚面前会出洋相,经常破例允许他少喝,或暗中赐给韦曜茶来代替酒。

或现代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也是一向倡导“以茶代酒”。

中山先生生前曾经多次到杭州,登六和塔,尝虎跑泉,掬泉品茗,留下千古名言:“味真甘美,天下待江逝何其厚也!”

在革命之余,他也十分关心如何兴旺祖国茶叶。为此,他还专门颇有兴趣地写道:“譬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现茶叶,至今为世界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

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写下千古名篇《清平调三首》,讲述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邀请李白品尝全国各地进献的新茶贡品之事。

大唐君臣清平茶的程序繁多,是盛唐时期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宫廷茶艺。

大体有16个步骤之多,有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

李白平日里作诗,几乎算得上是无酒不欢。不过,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酒精的刺激,曾经带给这位诗仙无数的奇思妙想,让他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传诵千古的诗句。

但他同时也因为酒,变得更加狂傲不羁,终身仕途不得志。

或许在 人的眼里,他是成功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心里的苦闷滋味又谁人知晓呢?

人们总说,好酒易得,知己难寻。茶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独自饮酒的时候,只有将愁绪越藏越深,不得解脱。而独自品茶,却能够将自己烦乱的心情抚平沉淀,可以冷静下来思考未来的道路。

所以,心中满烦忧,却无处可倾诉的时候,不妨举茶望月,对影成三人,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缺少一个宣泄的出口,而至于这个出口在哪儿,是什么,就无所谓了。

宋朝诗人杜耒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初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此种的心情与情调,断不是用简单的言语就可以描述得清楚的。

每个喝茶的人心中,

都有一片不染尘埃的净土,

那块净土在时间的轴里可能会越来越小,

有人品出了苦涩,

有人品出了清香,

纵有万般滋味,

都掺杂了人世间的情感。

如果觉得《酒 喝得是性情;茶(喝得是人生 你若愿品 茶不负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