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人不吃肉 假的(论古人吃肉二三事)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众所周知人类是杂食动物,除了蔬菜水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肉类。人类最早吃肉记录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在我国古代典籍《韩非子》、《礼记》、《说文解字》中就有先秦时期人们开始食用肉类的记载,证明了我国古代人民群众并非不吃肉,反而和现代一样对肉类食品一样有很深的研究。

在《韩非子》中,上古时期人们吃生肉多伤脾胃,依现代医学来讲,生肉中含有许多寄生虫和不好的细菌,吃了对人体有害,还容易引发许多疾病。

于是能够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将生肉放到火上开始炙烤,让生肉变熟,从而减少了寄生虫的威胁和疾病的发生,同时熟肉比生肉保存的时间久,能够让没有打回猎物的日子里填饱肚子,光是这两点就足以让燧人(氏)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支持了。

自燧人(氏)起,古人食肉便开始以熟肉为主,这个时期人们常吃的肉类有猪肉、羊肉、狗肉、鸡肉,除却这些常见的肉类外,还有一些鸟兽类的肉。

古人吃肉是分等级的,最高级别的肉是牛肉,因为牛的饲养周期长,又是种地耕田的必需品,所以牛肉在古代是最高等级的肉类,一般用来祭祀或者被贵族食用。又因为牛的重要性,所以在古代历朝历代都将牛肉严格管控,即便你想吃,也吃不到。

说完最高等级的肉类,我们来说一说最低级别的肉类——狗肉。我国食用狗肉由来已久,民间有许多关于狗肉的传说,如刺客聂政(春秋战国)、高渐离(春秋战国)、大将樊哙(汉)等古代名人都是狗肉的爱好者,在他们出名之前,大多都是混迹于市井之中,因此说狗肉档次之低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过根据朝代、地域以及中医药的发展,肉类的等级和被食用的顺序都有所变化。明清之前,主流肉食都为牛羊肉,之所以没有猪肉(文中猪肉指的是黑猪肉),是因为贵族不吃,平民不会做,宋苏轼发明了东坡肉后,猪肉才逐渐走上餐桌。在明清之后,主流肉食开始由牛羊肉向猪肉发展。

在宋代有个很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域的原因,所以宋人好肥羊,辽金好黑猪,两国在互市的时候,颇有默契,一方交黑猪,一方交肥羊。

这也预示着宋朝时人们对牛羊肉的喜爱之情,不过即使东坡肉被发明,仍然没有逆转猪肉的命运。我国传统黑猪饲养周期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被端上餐桌,因此在明代猪肉仍没有大规模流行,只是比起宋朝“贵族不吃,贫民不解”的现象要好很多。

到了清代,猪肉终于完成了下克上,成为了我国主要食用的肉类之一。不过清朝末年与外国交涉时,仍用牛羊与鸡鸭来招待外国贡使。

虽然现今我们吃肉不再分化等级,但文化的传承和价格仍然标志着牛羊肉是更为优质的肉类。另外现在我们所吃的白猪,是国家特意从西方引进,目的是白猪成长周期快,能够快速供给,从而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吃。

不过还要感激为了吃肉不择手段的古人们,正因为他们对料理的热爱和用心,我们才有许多美味的肉菜以及好吃的动物下水。

#狗肉#历史上有许多吃狗肉的名人,如大将军樊哙。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夜下读青史

如果觉得《古人不吃肉 假的(论古人吃肉二三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