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布政使与巡抚的区别

2023-07-2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布政使'中的'布'并不是代表布匹,而是'宣布、汇报、传播'的意思。布政使这个官职最早是在明朝时期被设立的,是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也称为藩司。是于明洪武九年(1376)撤销行中书省,以后陆续分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全国府、州、县分属之,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1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最早的布政使确实是有行一省长官的权力,但明朝皇帝为防止地方官权力过大,由中央派出官员巡抚某省,久而久之,巡抚变成了一个常设的地方官员,而布政使与按察使则成了巡抚的属官。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综上所述,布政使是巡抚的属官,受其约束!

如果觉得《布政使与巡抚的区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