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脚气有什么传播方式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7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关于脚气有什么传播方式呢?

1脚气有什么传播方式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作为一个传染性皮肤病,脚气的传染必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个环节患有癣病的患者是本病的重要源;家养的狗、猫等宠物若被皮肤癣菌感染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染源。传染源因其病情严重程度、有无经过治疗等因素不同而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

脚气的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直接传播:长期密切接触是脚气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接触未经治疗的癣患者。皮肤癣菌主要侵犯皮肤角质层,由于搔抓或轻微外伤而导致感染。并且会因搔抓而使感染播散到足部以外的其他部位,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

间接接触传播:由于穿着和使用手足癣患者的鞋袜或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或在浴室中使用公共毛巾、拖鞋等而接触癣病患者脱落于其上的、带有皮肤癣菌的表皮而感染的都属于间接传染。虽然,间接传染较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低,但因为皮肤癣的生命力极强,繁殖又快,这种传染方式亦不容忽视。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

人群对真菌普遍易感。感染真菌之后,不能产生长期有效的免疫力,不能预防以后的真菌再感染。但是,机体接触了真菌之后,会不会引起癣病取决于自身的抵抗力。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有癣病患者的家庭中,在家庭成员与患者接触密切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有些家庭成员会发病,而另一些家庭成员则能不受真菌的感染。这是由于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对真菌的抵抗力不同之故。

2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预防脚气?

中医师孙晔说,夏天空气高热潮湿,容易滋生皮肤癣菌,进入脚气的高发季节。中医预防脚气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泡”。一种是用绿茶泡脚,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脚气的癣菌有特效。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取一撮绿茶和少许盐,倒入热开水中,焖片刻,等茶叶泡开后,用此水泡脚半个小时即可。

另一种是用白醋泡脚,专家指出,酸性环境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长,醋呈弱酸性,所以每天洗脚时,在洗脚水中加入两勺醋(大约10毫升),不但可以破坏真菌滋生的环境,还能够改善足部的皮肤。与之相反,碱性环境会助长真菌滋生蔓延,因此洗脚时忌用碱性肥皂。

二“涂”。可碘酒外涂,洗脚后用碘酒涂于足患部,每天两三次,长期坚持,效果不错;还可以用风油精外涂,风油精除了有祛风、镇痛、消炎的作用,对治疗脚气也很有效。每天临睡前用温水洗脚后,用棉签蘸适量风油精涂于患处,一般三五天即可见效。值得注意的是,孕产妇、婴幼儿不宜使用此法。

三“熏”:将充分晒干的橘皮用火熏出烟,用这种烟来熏患部,每天熏两次,坚持几个星期即可见效。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常洗脚是预防和防止脚气复发最有效、最省事的做法。夏天要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尽可能不穿胶鞋。最后,要避免和患有脚气的人接触或共用毛巾、鞋袜及脸盆、脚盆等物品,以免感染。

3夏季有哪些预防脚气方法

“每年一到夏天,我的脚气就会发作。我涂过不少药,还试过不少偏方,如大蒜擦、在热沙子里捂、用醋熏、花椒水泡等,可是还是没好,还传染给了家人!”在近日一次中国足癣研讨会上,数名皮肤科专家指出:脚气虽然是小病,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伤害,但容易导致自身和家人感染。对付该病,预防是第一位的,在涂抹外用药时

还要坚持口服药,才能减少脚气复发。

■夏季脚气发病率为30%~40%

导致脚气的元凶就是真菌,通常说的脚气是足部真菌感染,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其他部位。一旦发病,会感到脚部皮肤奇痒无比,同时脚趾间出现红斑、脱屑等,有的患者会无意识地去抓挠,导致出现水疱、脱皮、皲裂等。脚气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其脚气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在公共浴室洗澡,穿公用拖鞋,用公用毛巾间接接触感染,浴足时使用了消毒不严的足癣患者的脚盆等。

其次,患者不够重视脚气治疗也是导致该病普发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认为它是“小病”,不去治疗而导致长期不愈。另外,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其他疾病,如老年体弱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也是脚气病的高发人群。

■不正规治疗易加重复发

为什么脚气在夏季频频复发?王万卷教授说,夏季的湿度、温度最适合真菌生长,潮、热的气候特点也会引发再次感染。

脚气不是潮湿本身所导致的皮肤病,而是由于感染引起的。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2℃~36℃,湿度95%~100%,在冬季真菌处于休眠,不会出来捣乱,但脚气其实并没有痊愈。如果不能接受正规治疗,就容易加重复发。每个人所患脚气有不同类型,需要对症治疗,如出现脱皮、裂口子,用药要以霜剂、膏剂为主;出现患处渗水,就不能用刺激性过强药物,而要先将患处处理稍干些再治疗。有的人情况可能复杂些,更要根据具体情况用药。

一些患者在治疗上存在许多误区:有的人在痒得忍受不了时才去就诊;有的人随便选择一种药,病情稍有缓解或减轻就停药不用,患者频繁更换不同药品反复试用,有的人轻信偏方,结果往往却适得其反,容易使病情反复发作。

■注意卫生才能减少传染

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如果不注意,不但可能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引发自身传染和激发感染,同时还可能传染给密切接触的家人。

脚气发作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引发体癣、股癣、甲癣(灰指甲)、手癣等,形成恶性循环。人们往往忍受不了奇痒而抓挠,也会继发细菌感染。夏季脚癣患者还可能因为体内抵抗力下降造成全身的系统感染,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如何才能减少传染?专家指出,脚气的传染性并非很强,主要是密切接触者容易被传染。所以,个人应注意卫生,勤换袜,不要穿不透气的鞋,保持脚部干燥,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如果患有脚气,自己用过的鞋、袜、洗脚盆等都可能存在致病的真菌。如果患上脚气,要积极治疗,不要和家人公用毛巾、拖鞋、脚盆等,以免传染他人。

■治脚气需要长期“抗战”

脚气给人们带来不便,它到底能否根治?在此次召开的中国足癣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脚气可以根治,但需要对症正确治疗,不能只单纯依靠短期外用药,还要口服药物抗菌,同时做好预防措施,告别脚气带来的“苦夏”烦恼。

患上脚气的人,真菌长期寄生,所以需长期用药才能将其消灭。脚气治疗用药一般需要4周以上时间,但病人一般在使用1~2周后稍有好转就停止。王万卷教授从事多年临床工作,他认为,虽然此病很顽固,但并非不可以根治,只是目前大多数患者对药物依从性较差,而且患者重视擦抹外用药物,而忽视了口服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再次感染。外涂药物见效快,但口服药物作用会更持久,所以专家建议脚气患者在治疗时最好外用抗真菌药加口服药物同时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平日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夏季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能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强用品洗脚。在饮食上,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食物,多食营养、易消化、维生素高的食物,少饮酒等。

4有哪些预防脚气复发方法

脚气专家强调,怎样治疗好脚气,一定要合理、规范用药。

1、勿乱用脚气偏方:

脚气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忍,恨不得将皮肤换了,因此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已买药或用他人推荐的“偏方”进行止痒处理。不可否认,有些药物或偏方确实可以临时止痒。可是,在一时的痛快背后,这些药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脚气”或引起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

2、勿将多种脚气药混合使用:

脚气用药最好只选用一种,而不是把多种药交替使用,因为脚气的治疗,并不是药用得越多越好。临床常见有的患者抱怨自己的脚气药治疗效果不好,常常把几种药混着用。事实上,每种脚气药的药效都不一样,多种药物一起用不但不能治好脚气,反而使药效容易混淆,加重脚气症状。

3、要根据脚气症状用药,脚气症状一般分为干脚气和湿脚气:

⑴干脚气,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用药应以膏剂、药粉为主,由于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先用药粉泡脚软化角质层,杀灭皮屑外真菌,再擦干脚,涂上药膏处理即可。连续泡脚两天,药膏一天四五次,大约3天可治愈。症状完全缓解后,仍应坚持再涂药一周,以免“脚气”死灰复燃。

⑵湿脚气,剧痒、起泡、浸渍、糜烂。水泡不破时无液体,先用脚气粉对付,然后用消毒后的针(火烧一下)刺破泡,包着吸水纸去挤,从周围向中心挤,将其中液体(此液体有菌,沾手请洗)挤出挤净,再挤至血液出数滴,再以脚气粉处理。两天后待其皮干变为死皮,撕去。再用克霉唑霜、槿皮酊。其它地方可能还会起泡,没关系,如法处理就是。

4、脚气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

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湿敷可消炎消肿,必要时还得使用抗生素,按照医嘱适当休息。如果出现发烧,局部皮肤红肿,考虑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时,需要找医生,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内服红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疗。

脚气治疗不应只停留在用药上,平时应注意脚部护理。比如:每天用温盐水泡脚,并彻底擦干;穿适合的、透气性好的鞋子;每天更换袜子和鞋子,鞋子常在太阳下暴晒;定期检查双脚,及时进行护理;保持双脚有良好的血液循环;尽量不要到公共浴室洗浴;不和别人共用洗漱用品、毛巾等。

5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传播乙肝。

日常生活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比皆是,那么乙肝病毒传播方式具体有哪些呢?

1、经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感染的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或其他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最年已经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大大降低了此环节的传播几率。

3、医源性传播: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液透析患者也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之间的亲密性行为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夫妻之间的无防御措施的性行为传播率大概在14%左右。因乙肝病人的唾液中可以查到乙肝病毒,在接吻时有可能会由于皮肤粘膜破损造成传染。因此在口腔有破损(如溃疡,咬伤,牙龈出血等)的情况下应避免与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吻。

5、昆虫叮咬传播: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如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皮肤粘膜破损口被乙肝病毒感染(如因被蚊子叮咬后的痛痒采取的抓挠)。据国内外多年研究,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根本无法复制繁殖,而且乙肝病毒随血液被蚊子吸食后一般在14小时内就会被消化。

即使没有被消化,乙肝病毒在蚊子体内也不会活过48小时,而蚊子的吸血间隔在72小时左右。还有证据表明,蚊子在吸食血液时并不会把前一次吸入的血液吐出到被吸食者体内,它只是吐出一些自己的唾液产生一些润滑和麻痹效果而已。所以蚊虫本身并不会传播乙肝。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如果觉得《脚气有什么传播方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