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季预防皮肤瘙痒牢记这3大原则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进入秋季皮肤开始干燥很多人都容易感到皮肤瘙痒,大家都知道皮肤瘙痒是件很难受的事情,那么该如何来预防呢?

1秋季预防皮肤瘙痒牢记这3大原则

原则一:减少皮肤油脂的丢失并及时补充油脂

南方人洗澡勤,特别是常洗热水澡,往往会把身上的油脂清洗过多,加重皮肤的干燥。

医生建议,洗澡的水温以32℃为宜,时间不要超过15分钟,不要泡澡,不必天天使用沐浴露。洗澡后,趁着皮肤还有些湿润时全身涂抹润肤霜,在手脚、膝盖、关节处则涂抹油性多一点的润肤产品。

原则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

要皮肤不干燥,就得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减少体内水分的缺失。同时,注意摄入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等蔬菜,以及胶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蹄、肉皮等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像咖啡、浓茶、辣椒、葱、蒜或酸性食物,这些都会加重皮肤瘙痒的症状。

原则三:最后选择宽松、纯棉类衣服作贴身衣物

穿着对皮肤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穿纯棉的衣物(尤其是内衣),不要穿化纤或针织材料的衣物,因为后者容易引起静电和瘙痒;其次衣服要穿得宽松,不要紧绷在身上。查旭山还特别强调要穿长衣裤,以防直接吹风皮肤更加干燥。

在滋养之外,我们还得注意的是,秋冬季如果洗澡过于频繁,并大量使用浴液,就会使正常角质细胞过多脱落及皮脂膜进一步变薄,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皮肤瘙痒症禁忌

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

许多人每次洗澡唯恐洗不干净,尤其是一些有洁癖的女性,洗澡时间往往超过半小时,个别的甚至一个小时。

过长时间的洗涤必然会将人体表面的皮脂膜洗去更多,缺乏皮脂膜保护的皮肤将会显得干燥起皮屑,随之而来的是瘙痒不已。

二、不宜用热水烫洗,水温40℃为宜

热刺激可以抑制痒感,所以瘙痒病患者大多喜欢用温度高的水“烫洗”,有的老年人甚至用盐水或花椒水烫洗。

这样做当时会感到很“舒服”、很“解痒”,但殊不知过热的水温对皮肤是一种不良刺激,会把皮肤表面的保护膜溶解,使皮肤更干燥,更容易使瘙痒加剧,洗澡时水温以40℃为宜。

三、洗澡次数不宜过频

由于皮脂膜对皮肤的保护至关重要,而老年人因衰老的缘故,皮肤显得很干燥,故对老年人而言,一周洗一次澡足矣。

而一些比较讲究又有天天沐浴习惯的人,可以每天洗澡,但不要每次洗“彻底”,如果每次洗澡都要用大量的浴液、香皂甚至肥皂去涂抹周身的皮肤,然后在每个部位都“认真”搓洗,这些洁肤产品的过多使用必然会将冬季皮肤本身就不多的皮脂膜去掉得更为“干净”了,失去皮脂膜保护的皮肤自然会干燥瘙痒。

所以,每次洗澡时,颈部、腋下及阴部可以用浴液好好洗一下,但也不要用得太多,身上其他部位用温水淋浴冲一冲就可以了,尽量不要泡澡,更不要使用碱性肥皂清洗身上。

四、不宜用力搓澡

不少年轻人喜欢蒸桑拿,用劲搓澡,直到身上发红,其实搓下来的“泥”就是皮肤保护膜。

这是因为随着表皮的新陈代谢会产生不断脱落的角质细胞,在被水浸泡后,角质层含水量增加,变得松散,此时用力搓后就是人们常说的“泥”。而经常热水浸泡、搓洗可以导致正常角质细胞的过多脱落及皮脂膜的变薄,使皮肤屏障保护功能被过多地破坏。

皮肤也会在“泥”被搓干净后更加发痒。搓澡过于用力是引起皮肤瘙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些皮肤比较干燥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洗完澡后,最好在5分钟内在身上适量地涂抹一些具有皮肤保湿功能的润肤品,通过外补的“保湿因子”以保持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干燥起屑,减少皮肤瘙痒的发生。

另外,每次洗澡后最好及时更换内衣,内衣要宽松、柔软、舒适,贴身内衣尽量穿质地柔软的纯棉织品,不要贴身穿羊毛或人造纤维织品,避免刺激皮肤。

一旦有瘙痒发生,可以采取拍打或用指腹按揉的方式止痒,尽量避免用尖锐的指甲去搔抓,因为搔抓可使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

2秋季预防皮肤瘙痒 洗澡有讲究

洗澡方式错误致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以前是老年人的常见问题,现在已经成了都市白领共同的“敌人”。

洗澡次数增加及不正确的洗澡方式是导致皮肤瘙痒症增多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要远离瘙痒,最关键一点是掌握正确的洗澡方法。一些科普文章建议,一周只能洗一两次澡。专家认为,只要方法正确,即使天天洗也是可以的。

据介绍,人的皮肤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皮脂膜”,它是由分泌的油脂、汗液和皮肤细胞碎屑构成的,对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让皮肤看上去有光泽。冬季皮肤干燥、缺水、瘙痒,就源于这层皮脂膜受到了破坏。正确洗澡,应该是清洁皮肤的同时不破坏皮脂膜。

掌握正确的洗澡方式

1、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不感觉烫。水太烫会破坏皮脂膜,造成皮肤微小的损伤,加重瘙痒。

2、尽量选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不要用碱性的香皂、肥皂。判断酸碱性,看商品说明就可以。冬季洗澡,如果不是特别脏,可以不用沐浴露。

3、如果是天天洗澡,每次5—10分钟就可以,不要超过30分钟。推荐盆浴或木桶浴,这是因为泡在水里能促进皮肤吸收水分,并且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皮肤代谢。洗澡时,不要搓,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加重瘙痒。

4、老人盆浴,水位不要超过心脏水平。可以将两把淀粉或燕麦煮开,放进浴缸里,浴后不要冲洗。淀粉浴和燕麦浴可以安抚皮肤,降低皮肤敏感度,保护皮脂膜,减轻皮肤瘙痒。

5、浴后一定要在皮肤没干透的情况下搽乳液,除了腋下、腹股沟,全身都要抹。小腿、腰、臀和前臂皮脂腺最少,最容易发生瘙痒,要多抹或反复抹。由于浴后乳液保湿作用只有一两天,因此即使不洗澡也要记得涂抹。

3教您秋季如何预防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一种普遍的皮肤病,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皮肤瘙痒分普通型和过敏型。可全身发生,尤以面、背和四肢为多。普通型皮肤瘙痒一般是皮肤太干燥造成的。

在这深秋季节,天气也一天天干燥起来,皮肤也成为一年中最异常敏感的时段。 那么在这个季节,应该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护理日程,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皮肤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预防秋季皮肤瘙痒的方法:

1、力求生活规律,多运动,保持皮肤卫生。精神放松,避免恼怒焦虑。

2、避免辛辣饮食,改变饮酒、喝浓茶及咖啡的习惯。

3、生活中可以常常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B2、B6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包括如:动物肝脏、蛋黄、胡萝卜、油菜等等,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马铃薯、豌豆、白菜、牛肝、酵母、动物肝脏、香菇等食物。

4、冬季洗澡注意适度,不宜过勤,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5℃,避免用化纤澡巾过度揉搓,尽量少用碱性强的肥皂或浴液,浴后最好全身涂擦润肤露。

5、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补充2000毫升,如果总是感到口渴时才喝水,就会处于缺水状态,而一旦缺水就会从皮肤中夺取水分。

6、打开加湿器,保证屋里适度在50度左右。

4预防秋季皮肤瘙痒,调理肺是关键

秋季皮肤瘙痒症的发病原因

一到秋天,由于气温下降,加上多风,气候变得干燥,很多人都会感到皮肤变粗,甚至出现瘙痒。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光靠涂这涂那来润肤是不够的,“外病”也要“内治”,皮肤的毛病还要靠养肺来调。

专家表示,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其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和气血津液输布全身,温养肌肤皮毛,以维护正常功能。如果皮肤出现粗糙、瘙痒等症状,多半是卫气或气血不足所致,即肺宣发的功能不能正常运转,所以出现了上述症状。

解决秋季皮肤瘙痒,可从肺部功能失调入手,但也要分清疾病类型。

1、皮肤闭塞不通,致使津液无路外泄,积聚湿气而导致瘙痒。

2、风热型,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

3、湿热型,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用些清热祛湿的药物;

饮食调理肺部可缓解皮肤干痒

专家说,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还宜多喝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清燥等功能。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如果出现了皮肤瘙痒症状,可用香菜泡酒涂抹,可很快止痒。

专家强调,调理肺部可缓解皮肤干痒症状,但造成皮肤干痒的具体原因又十分复杂,应该在调理的同时,查明病因,对症用药,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5教你秋季如何预防皮肤瘙痒的妙招

皮肤瘙痒是一种普遍的皮肤病,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皮肤瘙痒分普通型和过敏型。可全身发生,尤以面、背和四肢为多。普通型皮肤瘙痒一般是皮肤太干燥造成的。

在这深秋季节,天气也一天天干燥起来,皮肤也成为一年中最异常敏感的时段。 那么在这个季节,应该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护理日程,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皮肤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预防秋季皮肤瘙痒的方法:

1、力求生活规律,多运动,保持皮肤卫生。精神放松,避免恼怒焦虑。

2、避免辛辣饮食,改变饮酒、喝浓茶及咖啡的习惯。

3、生活中可以常常吃一些含有维生素A、B2、B6等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包括如:动物肝脏、蛋黄、胡萝卜、油菜等等,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马铃薯、豌豆、白菜、牛肝、酵母、动物肝脏、香菇等食物。

4、冬季洗澡注意适度,不宜过勤,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5℃,避免用化纤澡巾过度揉搓,尽量少用碱性强的肥皂或浴液,浴后最好全身涂擦润肤露。

5、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每天至少补充2000毫升,如果总是感到口渴时才喝水,就会处于缺水状态,而一旦缺水就会从皮肤中夺取水分。

6、打开加湿器,保证屋里适度在50度左右。

如果觉得《秋季预防皮肤瘙痒牢记这3大原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