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分析口腔溃疡的症状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07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口腔溃疡的症状是什么?中医如何辨别口腔溃疡?一起来看看中医对口腔溃疡的症状的分析。

1中医分析口腔溃疡的症状

中医分析口腔溃疡的症状

1、肝火旺型

肝火旺型口腔溃疡通常会呈现黄白色,并且周围有红肿,如果溃疡的数目较多还会融合成片,并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除溃疡症状表现外,患者还会出现头晕目眩、头顶部痛、口苦和易怒等并发症。此类溃疡一般多发于患者的牙龈、口齿、舌尖和两颊部位。

2、血虚型

血虚型口腔溃疡通常多发于患者的两颊、舌根等部位,呈灰白色,周围红肿,溃疡多会连续出现,并产生严重的疼痛症状。患者还会多伴头痛、心悸、乏力、夜寝不安等并发症,女性患者还会出现月经量增多。在不同类型口腔溃疡的症状特点中,此类溃疡特点也较为明显。

3、血瘀型

血瘀型口腔溃疡多呈灰白色,一般发病较快,患者的口腔中会突然出现数枚溃疡并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此外,严重头痛的并发症也会发生。女性患者经常在月经前期或月经期间突发溃疡,受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月经还会呈现紫暗色,并有瘀斑。

2浅谈中医分症治疗慢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治疗体会

1.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

2.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3.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4.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3口腔溃疡|口腔溃疡的症状

【心火亢盛】 【阴虚火旺】

口腔溃疡,又叫复发性口疮,是由于某些原因,如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精神因素等导致内分泌失调,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疾病。其圭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浅在的小溃疡,患处有烧灼痛感。本病属中医学“口疮”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因情志过激,郁而化火,心火上炎;或久病火热灼伤阴津,从而发病。临床常见心火亢盛、阴虚火旺两种证型。

4口腔溃疡与口腔糜烂症状辨别

口腔溃疡可由全身或局部因素引起,各种溃疡虽有上皮内或上皮下,浅层或深层,急性或慢性,良性与恶性之分,但都有凹陷性;外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边界分明,与周围正常粘膜“经纬分明”。

而口腔糜烂,临床表现为与正常粘膜表面齐平的充血和糜烂,并无凹陷,上覆渗出性假膜,形状多样,并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粘膜间界限不清。其次,两者的病程和预后不一样。溃疡一般病程较短,一旦愈合,就“干脆利落”,浅在的和良性的溃疡愈合后都无瘢痕,但深及肌层的溃疡和恶性口腔溃疡例外。

糜烂一般病程较长,反复迁延,而且愈合过程“拖泥带水”,但糜烂一般不留瘢痕。最后两者在显微镜下的表现不一样。

溃疡表现为上皮连续性有中断,糜烂比较浅表而无上皮连续性的中断。

当溃疡和糜烂不太典型时,鉴别就会有难度,但只要细心观察,一般来说还是可以区别的。

值得提出的是,这两种病损是可以相互转化或两者同时存在。

5口腔溃疡 中医重在解毒

口腔溃疡不是大病,但是病人很痛苦。口腔时呈针刺样、烧灼样疼。遇进食、喝水等刺激时加重。治好后过一段时间可复发,有迁延不愈的特点。口腔溃疡过去总被认为是上火、火大的缘故。最近医学界经过临床及免疫学研究,已确定其病原为病毒感染,而导致口腔溃疡的两种病毒分别为人类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一旦感冒,情绪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劳累,情志刺激,心烦恼怒生气后,身体疲倦或精力不足,免疫力差时,病毒就会发作。

研究发现,这类病毒属于原发性病毒,被感染后即存在体内,并在细胞核中繁殖。医学研究也指出:感冒病毒会激活潜伏在体内的病毒。换言之,当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时,这些病毒会特别活跃,溃疡也会明显恶化,并有便秘、口臭等伴随现象。

一般人认为,口腔溃疡会在7天至10天内痊愈。问题是,许多病人的病情往往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中医治疗,注重人的整体调理,应用清热解毒、抗毒祛邪的方法,给予金银花、连翘各30克,桑叶、黄芩各15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蒲公英、白芨、菊花各20克,云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或溃疡散口服。

如果觉得《中医分析口腔溃疡的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