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感冒方法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82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那么你知道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感冒方法呢?

1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感冒方法

清泄邪热法感冒以邪在肌表为主要病理改变,但若迁延失治,或治不得法,则邪气可由表传里,内及阳明,或深入营血。必须用辛凉药清泄热邪。因病有在气、在营血之分,故又有清气、清营、气营两清之别。

①辛寒清气:若邪气内传,热炽阳明,无形热邪充斥表里,呈现“表里俱热”,或因邪在三阳而以里热独重者,宜用辛寒清气之法,使充斥肌表之热得以透散,充里之热得以清泄。方用白虎汤(《伤寒论》)加减。若邪热未清,气液已伤者,宜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用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本方对外感热病余热未清,或暑病发热、气液损伤者,用之颇宜。

②苦寒清热:本法为清涤里热而设。病人表证已解,里热炽盛,应用苦寒药物,直折其火。方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本方适用于火热偏盛而未致津伤者。

③清营泄热:适用于外感暑热或时行疫气,或风温热邪,邪气内陷营分,热盛扰乱神明,出现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或谵语,舌绛脉数等症者。选用咸寒之品清心营,苦寒之品解热毒,轻清之品以透热,此即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法。如兼有表邪,还可参伍宣透表邪之品。方用清营汤(《温病条辨》)。

④气血两清:适用于外感火热炽盛、气分血分热盛之气血两燔证,出现壮热口渴,烦躁谵语,头痛,或发斑,舌绛唇焦,脉沉数或浮大而数等症者。治疗当选甘苦咸寒之味,以苦寒清气泄热,甘寒清气保津,咸寒清营凉血,而达气血两清之目的。方用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此方重用生石膏,对一切热毒火盛、气血两燔之疫毒重证,均可加减用之。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而见口渴、脉数、舌绛者,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温病条辨》)。若温病神昏谵语发斑,可用化斑汤(《温病条辨》)。但后二方药力较逊,病情较重者,仍应选用前方。

(2)通下祛实法通下可以通腑泻热,泻热逐水,荡涤积滞,通瘀破结。当感冒呈现热与痰水互结胸膈,或邪热内郁阳明,或血蓄小肠等证时,就应取法通下祛实。

①泻热逐水:风寒外感,表邪内传,机体阳热偏盛,邪从热化,或表证误下,津伤邪陷,热与痰水结于胸膈,形成热实结胸,表现为胸胁、心下或心下至少腹满痛,按之硬,小有潮热,但头汗出,脉沉等等,治应泻热逐水以破坚结。《伤寒论》出示大陷胸汤、大陷胸丸两方,依证情轻重缓急而选用。大陷胸汤峻药汤服,汤以荡之;大陷胸丸峻药缓投,丸以缓之。

②通腑泻热:感受风热,肺卫不解,顺传胃肠与积滞相结,或外感风寒,表尽传里,热结阳明,而见阳明腑实之证者,急宜通腑泻热,使邪热积滞俱从下解。具体运用时,又须依邪结微甚而灵活掌握。如燥热结实,大便燥坚而痞满不甚者,宜泻热和胃,润燥软坚;如热结腑实,腹满便秘而燥坚不甚者,宜泻热通便,消滞除满;若痞满燥实坚数症俱备者,宜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仲景的三承气汤,为后人辨证论治提供了有效方剂。当然,应用本法,必须注意表邪有无,如表邪未解,不可言下,误下必损伤脾胃,引邪内陷。只有当表邪已解,阳明成实,方可攻下祛邪。

③通秘导毒:风热外感,邪气内入,可内犯大肠而见身热、大便不通,盛于小肠、下注膀胱,可出现小便涓滴不畅、尿赤疼痛,形成阳明腑实与小肠热盛相兼之证。此时应通大肠之秘以去腑实,凉血清热以清小肠之火,当肠腑热结得通、膀胱蕴结转畅,则无二便秘赤之苦。此时因热邪内炽,分利之品不可多投,以防伤津耗液,宜选导赤承气汤(《温病条辨》)。

④宣上通下:感冒风热,肺热灼液为痰,痰热壅阻,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行,或因邪热入里,肠腑热结不通,致肺气郁,痰热内生,二者相互影响,终成肺热痰盛、肠腑热结之证,上见胸满痰喘,下见便秘潮热。此时治上则清宣肺热,治下则通降腑气,宣上通下,脏腑合治,方用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⑤和解通下:感受风寒,若邪郁化热而内传,干犯少阳累及阳明,或感受风火热毒,直犯少阳内侵阳明,均可致少阳失和、阳明里实之证。治少阳宜和解而不应下,但兼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法应和解通下并行,方用大柴胡汤(《伤寒论》)。

⑥导滞通便:暑热湿邪郁于气分,与积滞互相胶结胃肠,湿热阻遏致胃失和降而上逆,湿热蕴结肠腑则传导失司。此时邪滞肠道非通畅气机不能祛其邪,暑热湿邪内郁又非清化不能尽除,故宜苦降辛通,清热化湿,以导滞通便。又因湿热夹滞胶结胃肠,难于一下尽除,往往需要连续攻下,故所用之剂宜轻,即所谓“轻法频下”,以胃肠邪尽、湿热夹滞之证消失为度,方用宣清导浊汤(《温病条辨》)。

⑦通瘀破结:感冒风寒,表邪化热入里,与瘀血结于小肠,或感冒风热,热毒内陷血分,热搏血瘀,蓄于小肠,治当通瘀破结,以下瘀热。但血结有微甚,邪热有轻重,其具体应用又当随证而异。如血结较轻,热势不甚,少腹虽满不硬,且无大便下血如狂,可用攻瘀轻剂,或峻药丸服,仲景桃核承气汤或抵当丸可以选用;如瘀结较重,小腹硬,便血如狂,当用逐瘀峻剂,即仲景抵当汤;如邪热较重,口干舌绛者,当用逐瘀凉剂,清热祛瘀并用,可选《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

(3)扶正通下法感冒病中,若表邪内传里结成实而正气不足,或机体正虚,邪气内传停聚于里,均可导致正虚里实、虚实互见之证。里实当下,正气亏虚又不可不顾,因此治当扶正通下。

①润燥通便:感冒之后,表证虽解,但肺受燥热所伤,气机失于宣畅,输布失职,不但津液停聚为痰,且大肠失于濡润而传导失常,糟粕停聚于内,形成肺与大肠同病之证。治应宣肺化痰、润肠通便,方选《世医得效方》五仁丸加减。

②滋阴通下:感受温热燥邪,若燥热内结阳明,津伤肠燥,或因风热内传,胃热不解,下犯大肠,里热炽盛,阴液被灼,均可导致阳明热结兼阴液亏损,呈现虚实夹杂之证。燥热内结当攻下泻实,津液受伤,又当滋阴润燥,治用滋阴通下法最宜,方用《温病条辨》增液承气汤。

③益气阴,通腑实:风热外受,病发感冒,若邪结阳明,当下失下,燥热损伤气阴,或气阴不足,邪热传里,燥热内结阳明,可以形成阳明热结而气阴不足之证。此时非下燥结不能去其实,非补气阴不能益其虚,治宜甘温益气,甘寒益阴,咸苦寒通其燥结,方用《温病条辨》新加黄龙汤。

(4)养阴清热法: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或阴虚火旺,适用此法。方用《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5)益气生津法:外感热病,里热方盛,必伤元气,又损阴液,气阴既伤,治宜益气生津,以复耗损之气阴,方用《内外伤辨惑论》生脉散。外邪未尽者,则需加减用之。

2春季怎么辩证治疗感冒

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

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辛温解表。以下药膳方可供选用:

(1)荆芥、苏叶、茶叶、生姜各6~10克,红糖20克。前4味加水500毫升先煎,武火煮沸约5分钟取汁;药渣再加清水适量复煮1次取汁,两次药汁合并用纱布过滤,共取药汁约500毫升左右。红糖稍加水煮溶后加入药汁中,分3次温服,1日1剂。

(2)荆芥、淡豆豉各10克,薄荷5克,大米100克。前3味加水适量,煮沸约5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大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再煮成稀粥,分2次热食。1日1剂,可连用2~3日。

2、风热感冒

(1)苍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干葱白3根,茶叶2克。共为细末和匀分3包,分3次服用,每包开水冲服。1日1剂,可连用3剂。对风热感冒伴头痛效果较好。

(2)桑叶、菊花各5克,苦竹叶30克,薄荷3克,或加白茅根30克(为广东凉茶的组成)。将各味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作茶频饮。1日1剂。

3、暑湿感冒

(1)紫苏叶5克,藿香、白芷、白术、神曲各15克,陈皮、半夏、厚朴各10克,生姜5克,大枣2枚。水煎服,1日1剂,连用2~3日。

(2)白扁豆、藿香(后下)、佩兰(后下)、桔梗各15克,厚朴10克。水煎服,1日1剂,连用3~5日。

4、预防感冒食疗方

(1)葱蒜汤:葱白500克,洗净,大蒜250克,去皮切碎,加入清水2000毫升煎汤。日服3次,每服50~100毫升。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

(2)葱白萝卜汤:每日取葱白3根,萝卜15克,水煎服。连服3天。用治流行性感冒。

3如何辩证治疗感冒方法

(1)辨证候的性质,区别护理证候不一,护理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如风寒感冒,以恶寒重为特点,此类病人应注意防寒保暖,药宜热服,加衣被,啜热粥。饮食可佐姜、葱、蒜、椒等以调味,助药力散寒祛邪。风热感冒,以发热重为特点,应顺其病势,不须强发其汗。风热感冒出现高热,一般不采用凉水敷或冰敷降温,因为此种物理降温法可使腠理闭塞,汗不易出,与因势利导的汗法相悖。咽痛者,可用淡盐水嗽口。饮食宜清淡,禁忌公鸡、鲤鱼、狗肉等发物。如此等等,当视病情而区别护理。

(2)注意体质虚实,加强护理感冒一病,体质壮实者病程短,疗效快,选用解表剂即可。而体虚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视其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而加强护理。如阳气虚者,易患风寒感冒,在发汗同时应注意顾护阳气,居室宜温暖,饮食宜辛辣温热,发汗勿太过,更应防止漏汗不止。阴血虚者,易感风热,居室宜通风凉爽,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根据“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对阴血虚弱者,不宜强发其汗,尤其产后、亡血,劫汗太过必更伤阴血,可加用食疗清补之方,以滋汗源,但亦不应过用寒凉免至冰遏。对虚证病人平时喜进滋补者,在感冒期间,一般应暂时停服常用之滋补药物。婴幼儿体质娇嫩,重证感冒变化最速,尤应加强护理,严密注视变化。

(3)辨邪气兼夹,注意变证感冒病常可诱发宿疾,或素有痰饮、食滞、气滞等,复感外邪,致使感冒与他病相互兼夹,病情复杂。对这类病人的护理,一方面要注意外感病邪的进退,另一方面应注意观察宿疾的发展情况。因为二者在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往往会此起彼伏,因此,在护理时应全面观察,权衡标本,针对不同情况掌握护理重点。

4怎么辩证治疗感冒方法

小孙一向认为藿香正气是夏季良药,前几天热伤风,他找出家中常备的藿香正气水服了几次,病情却不见好转。对此专家指出,热伤风仅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时,单独服用藿香正气不一定管用,当出现一些胃肠道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再加上发热、恶寒、头痛等外感症状时,服用藿香正气才会有较好效果。

解放军254医院药剂科主任杨本明说,夏季感冒即热伤风,多因外界的风热、风寒、风湿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用药上一般以祛风为主 ,但因相伴的热、寒、湿不同 ,其病也相应分为风热型、风寒型和暑湿型三种,临床表现不同,用药治疗也有区别。

风热型

临床以发热重、恶寒轻、嗓子疼、口渴、咳嗽吐黏痰为主要症状,这类病人宜选用银翘解毒丸、维C银翘片等。如见上述症状的同时,咳嗽的症状较重,可选用桑菊感冒冲剂。

风寒型

临床主要特点是发热、恶寒、流清鼻涕,口不干,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这种类型一般吃感冒清热冲剂。

暑湿型

主要的症状是有胃肠道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同时再加上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寒、流鼻涕等,可吃藿香正气治疗。

杨本明提醒说,一些人认为夏季感冒是上火所致,因此就随便服用败火药,这是不正确的。感冒后自行服用感冒药两三天后症状仍不缓解,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5不同骨折类型怎么辩证治疗

骨盆骨折的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不同。

1、撕脱性骨折的治疗治疗原则为采取使牵拉肌肉松弛的体位,使骨块尽量复位,促其愈合。

髂前上棘骨折乃由缝匠肌急骤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即可,即使骨折片未完全复位,功能恢复也多满意。髂前下棘骨折乃由股直肌猛烈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无手术治疗之必要。坐骨结节撕脱或骨骺分离系由于胭绳肌急骤牵拉所致,患者采取伸髓伸膝位,卧床2~3周后,即可完全恢复。

2、稳定性骨折的治疗因其骨折不涉及骨盆主弓,一般移位不多,可使患者略屈膝屈髓,休息4~6周即可,一般2~3月内可完全恢复。耻骨联合分离严重者,可用布兜悬吊骨盆卧床休息。

对骶骨横断骨折,如骨折片向前有明显移位,则可用手指从肛门内向后推挤,使其复位,然后以气圈保护,卧床休息4~6周即可。在推挤时慎勿损伤直肠。

对尾骨骨折脱位者,如无明显移位,卧床体息2~3周即可,有移位者,可甩手指从肛门内推挤复位后卧床休息。如“尾骨痛”症状难以消退时,则行尾骨切除术。

3、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如下方法:

(1)一侧骶髂关节半脱位者,可用手法整复,用手压髂骨翼向前方,使向右旋转移位得到纠正,然后用布兜牵引或石羔裤固定2~3月。

(2)骨折段移位多,如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枝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附近的髂骨骨折或骶骨骨折等。均可采用骨牵引法,可行单侧股骨下端或胫骨结节牵引,根据需要也可双侧牵引,在牵引中可配合骨盆部的布兜垂直牵引,纠正骨盆侧向分离移位,也可配用髋人字石羔协助牵引,利用牵引力使骨折脱位逐渐复位,并维持骨折端的良好位置。

还有所谓“90一90一90”牵引法,即是髓、膝、踝三个关节均屈曲90。,在股骨下端做骨牵引,利用臀肌牵拉骨盆,使骨折复位。适用于伸直位牵引难以复位的病例。

对其他不稳定骨折,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灵活应用上述诸法,予以治疗。

所有牵引复位者,2日后应拍X光片,复查对位情况,即时调整牵引方向和重量。

一般牵引应维持6~8周以上,使其达到骨性愈合。若因故不能长时牵引,也可于5~6周后移去牵引改用髋人字石羔固定:

骨盆骨折绝大多数可采用保守疗法,使之坚固愈合,而无需手术治疗。对因未整复而有持续性疼痛的骶髂关节脱位,半脱位,其它疗法无效时,有人主张可经后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移位的骨折断端刺破膀胱、直肠或其他脏器者,在修补软组织同时,也可切除骨折尖端。

近年来,国外有人主张,闭合性复位后,用外固定器治疗所有的不稳定性骨折,Wild(1982年)报告45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用Hoffmann外固定器治疗者,除2例死于合并症外,余均获骨折良好愈合,大部分病人无疼痛和跛行,认为明显优于常规保守方法治疗的结果。

如果觉得《中医如何辩证治疗感冒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