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症状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视力严重障碍与白内障有关吗,白内障有什么症状呢,视力严重障碍是白内障的症状吗,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症状

中医专家指出,老年人得了白内障主要症状是视力逐渐下降,此外还表现为晶体混浊。

浅析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症状:

早期,晶体周边部混浊,多没什么症状,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眼前可出现固定不动的黑点,这与玻璃体混浊出现的飘浮不定的黑影不同。此外,还可产生视物弯曲、单眼复视或多视现象,这是由于晶状体的不同部位屈光不同所引起,一般不影响视力。

如果晶体核心部混浊,晶体的光学密度日益增加和屈光力增强,可产生屈光性或指数性近视。轻度近视,对存在的老光眼可起中和作用,甚至阅读时可摘下原有的老光镜,此即所谓“第二视力”。

随着晶体混浊的逐渐发展,视力呈缓慢进行性下降,直到晶体全部混浊,即成熟期白内障。此时瞳孔区呈灰白色或白色,视力严重障碍,只能辨别明暗,即仅剩光感地步。

在整个患病过程中,一般都不出现眼红、眼痛等不适症状。若一旦发生眼部和头部疼痛,就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视力障碍是鼻咽癌的晚期症状吗

鼻咽癌是现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为多发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大多为中年人,亦有青少年患病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多为晚期。那么鼻咽癌的晚期症状有哪些呢?

1、头痛、耳鸣、鼻塞是鼻咽癌晚期症状最常见的表现:

(1)头痛:为鼻咽癌晚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多表现为单侧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颜顶部。

(2)耳鸣、听力减退:鼻咽癌患者由于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使鼓室形成负压所致。

(3)鼻塞:随着癌细胞不断的扩散,肿瘤侵入后鼻孔或鼻腔,可引起明显的鼻塞症状。

2、鼻咽癌晚期症状可能出现视力障碍、涕血或鼻阻:

(1)视力障碍:鼻咽癌肿瘤细胞侵犯眼眶或与眼球有关的神经时,患者可出现视力障碍、突眼、复视及眼球活动受限等。

(2)涕血或鼻阻:由于鼻咽腔内肿瘤血管比较脆,肿瘤外表常无数膜覆盖,故有涕血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大量鼻阻。涕血多发生于晨起,从口中排出带血的鼻涕,血量较少,容易被忽视,晚期出血量可增多,严重的可出现贫血。

3、鼻咽癌晚期症状还可能出现斜视、复视:

温馨提醒:鼻咽癌晚期除了出现以上症状外,还可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癌细胞侵犯滑车神经,可引起向内斜视、复视;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舌偏向患侧,并伴有患侧的舌肌萎缩等。鼻咽癌患者若出现以上症状表明疾病已属晚期,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发现身体不适,一定有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视力障碍易致平衡障碍

研究者报告称,无论视力损伤能否纠正,其都与平衡障碍相关。

一场由Johns Hopkins医科大校长Pradeep Ramulu博士及其同事领导的一场大规模研究显示,伴有视力损伤或屈光度没有接受校正(比如近视或远视)的人群在标准测试中更易丧失平衡,

Ramulu和同事于JAMA Ophthalmology在线称:即使并没有伴随更为严重的未校正屈光度异常,自述曾伴有摔倒的问题仍然与更糟糕的视力损害相关。

Ramulu和同事总结道: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就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有视力损伤的人常被监测到有更多摔倒的危险。

他们指出:“一个存在于视觉与摔倒之间的假定环节就是平衡障碍。”但是研究所评估的大部分案例都源自临床,在这里由于受测者已经接受治疗,因而存在偏差。

而由于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数据能代表美国一般平民人口的样本,他们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便查阅了2001-2002以及2003-2004年的相关资料。

调查者指出,那些年份的受试者接受视敏度测试,目标平衡测试以及周围神经疾病评估。而这些调查则生成了自述的医疗历史及人口统计学数据。

为测试平衡,受试者睁开或闭合双眼并足立于硬塑或软塑平面。Ramulu和同事报告称,在泡沫平面的闭眼测试能最大限度减少了视觉以及本体感觉的信息传入,这样才能评估前庭的平衡性。

结果的主要衡量措施是依照先睁眼后闭眼、先站在硬平面后站在软平面上的顺序,记录四组实验中每人失去平衡摔倒的所需时间。

受试者在前一年也报告过一些伴有摔倒的问题。

在40岁及以上的6785名受试者中,4590人完成了视力、平衡、周围神经疾病的测试。其中4201人视力正常,248人屈光不正,141人有视力损害。

Ramulu和同事称,在硬质平面上,睁眼组和闭眼组之间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然而,多变量分析显示闭眼组在泡沫平面上存在高度平衡丧失。

在由于视力损伤导致视力下降的人群中,危险比在P=0.02时有意义,最小角度分辨率对数 (logMAR)的改变为每单位1.7个。

而在由于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下降人群中,危险比在logMAR上的改变也为每单位也1.7个,但在P=0.04时才有意义。

自述有伴有摔倒的问题也和更糟糕的视力损伤相关,优势比为每logMAR单位3.7个,P=0.03时有意义。在屈光不正的前提下,摔倒相关问题的优势比结果也较为相似,但没有统计学意义。

Ramulu和同事评价说:这些关于泡沫平面闭眼测试的研究结果,即视力障碍和较差平衡相关,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因为一直的观点认为闭上眼睛可以减弱一些较差视力对于平衡的影响。

他们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减少经眼摄取信息会削弱前庭动眼反射,而这个反射恰恰是保证前庭平衡有效性的。他们又补充道:另一方面,共同变性路径或者更低水平的生理活动可能会影响平衡,而且对伴有视力损害的平衡障碍的影响尤为严重。

他们警告说,在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受试者中,三分之一都没有完成调查项目的测试。而相比于完成测试的人,这些没有完成平衡测试的通常年老体弱,并且可能低估了后果。

4视力障碍可能颈椎病导致

许多病人在未发现颈椎病或在颈椎病的早期,常无明显原因出现视力障碍问题,如视力模糊、双眼干涩、特别看书写字时或低头工作时加重。同时发现眼裂增大,一侧颜面部出汗较多,常在眼科就诊,诊断各种各样,如“老花眼”、“眼底病”等等,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不清楚,治疗了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其实,多咱原因都可引起视力模糊,如角膜病变,眼玻璃体病变、眼底病变及眼动脉的各种病变等,而颈椎病性眼病则是动脉供血不良所引起。

眼底动脉的调节是由交感神经支配的,此处的交感神经来源于第二胸椎以下的脊髓侧角的付出0神经纤维。侧角细胞的传入神经纤维分布在颈5和颈6椎体周围,当此椎体退化性改变时,即对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产生刺激,此刺激通过侧角的传出纤维,导致眼底血管的不正常舒张和收缩,从而影响眼底视网膜及眼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

另外颈椎病同时也刺激支配眼部各组织交感神经,从而使血管痉挛或扩张,或出现眼裂增大、眼睛活动障碍、角膜溃疡等改变。

故要治疗此种眼病,得先消除颈椎病变对其周围交感神经的刺激。

5中年人视力加深警惕白内障

有眼科医生表示,不少年轻人因深近视令眼球不断增长,导致提早患上白内障,其中40至50岁患者增加速度最明显;曾有千度近视的中年瑜伽导师塬本计划接受激光矫视手术,接受视力检查时才发现患上白内障,30多岁已要更换人工晶体挽救视力。

白内障患者有年轻化趋势,眼科专科医生估计,40至50岁白内障患者由10年前只佔整体病人约一成,增至近期的两至三成,相信与年轻人近视问题严重有关。因为在年幼时近视持续增加,会令眼球不断被拉长,增加成年后提早患上白内障的风险。

眼科医生又指,一般人近视到20多岁时,度数会停止加深,但部份人到30多岁时近视会突然恢復加深,而且加深速度很快,例如每年加深超过100度,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因白内障, 令眼球晶体密度增加,近视度数也会相应上升,故近视与白内障的关系很密切。

眼科医生介绍说:曾有一名35岁的瑜伽女导师,短短半年内近视加深100度至约1,000度,原本打算进行激光矫视手术,从此摆脱戴眼镜的烦恼,但检查时才发现是白内障令近视加深,故需改为接受更换人工晶体手术。

不少中年人突然视力模糊,便误以为是近视加深,但换了新眼镜问题也未见改善,反而延误了白内障治疗。眼科专家呼吁中年人若近视快速增加,应尽快求诊,若证实是患上白内障,更换人工晶体后既可治疗白内障,也可解决近视问题。

香港理工大学眼科视光学院兼任教授指出,深近视会增加患白内障风险,近年儿童越来越早出现近视,以往一般要到6至7岁才会有近视,近年有4至5岁幼童也发现有近视;而且近视加深速度增快,由以往一年平均加深50度,增至近年100度,由此推算患白内障的年龄可由以往在60岁或以后,下降至现时35岁至50岁。

户外应戴太阳眼镜

胡楚南表示最近替一名中年深近视人士验眼,发现原本约1,000度的近视,半年内激增至1,475 度,进一步检查证实是患上白内障。他指出白内障年轻化与市民多了参加户外活动,又不戴太阳眼镜,令眼睛受紫外线伤害有关系,故呼吁市民在户外时应注意保护眼睛,可减低患白内障的风险。

如果觉得《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的症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