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中必备的小儿感冒药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粘膜急性感染。主要症状为鼻涕、喷嚏、鼻塞、干咳、咽痛等症。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解除鼻充血,减少鼻分泌物,减轻发热、头痛等症状。服用感冒药一周仍不见好转应看医生。

1家中必备的小儿感冒药

家中必备的小儿感冒药:

复方金银花冲剂(口服液)、利咽解毒冲剂、复方感冒灵(清)、维C银翘片、康泰克(适用于年长儿)、小儿速效感冒片(颗粒)等药。大多是复方制剂。成人使用的感冒药不要用于小儿。感冒药服用方法简单,一般按说明书服用。症状重、体温高交到医院就诊,排除其它疾病。

家中必备的小儿抗菌药:

抗菌素一般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青霉素、V钾片等,这类药给患儿初次使用时应注意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其次是头孢菌素类,如欣可诺,欧意等。使用此类药也应注意过敏反应。

不适用于婴幼儿的抗菌素: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利菌沙、严迪等。这类药不适于用于婴幼儿,其它如磺胺类(如复方新透明)、氨基糖甙(如庆大霉素),不适用于小儿。若有必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抗菌素时应注意:

有的家长当小儿患病,尤其是发热的,心急如焚,恨不得一下治好,往往是频繁更换抗菌素。甚至早晨服一种,中午又换另一种结果是哪种抗菌素也达不到抗菌作用。一般情况下抗菌素应使用3天,如无效再更换另一种频繁更换抗菌素,不但起不到有效杀菌作用,还容易产生耐药性。

服用任何一种抗菌素都应在饭店,尽量不空腹服用。

一些酶类制剂应与抗菌素间隔一段时间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整肠生、丽珠肠乐等应与抗菌素间隔至少2小时。纯中药制剂一般空腹服用,与抗菌素间隔1-2小时。

不要长期作用抗菌素。有的家长带小儿看病,医生开据处方。小儿病程迁址。如咳嗽,家长就自行给小儿服用医生曾开据的处方药。有的服用长达半月,甚至一个月。长期服用抗菌素会造成菌群失调,白细胞下降等后果。

2小儿使用抗菌素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抗菌素对细菌的作用已众所周知。然而,正如事物具有两面性一样,抗菌素既有其作用的一面,也有其毒副作用的一面。

家庭在为小儿使用抗菌素时,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恰到好处呢?下列几点供使用时参考。

1)用不用抗菌素,最好由儿科医生来决定,家长要积极配合。

2)应了解和掌握所使用抗菌素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剂量、禁忌证等。如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药就可以了,只要不合并细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

3)必须使用抗菌素时,要坚持以下原则:用口服剂能解决的就不要打针,肌内注射能解决的就不要用静脉滴注;

用一种抗菌素能解决的就不要用两种;能用普通抗菌素就不要用高级的特殊抗菌素。

4)用量和疗程要依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决定,切记不要自行加药、加大剂量,否则会导致毒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段治疗效果前功尽弃。

5)严格按时用药。抗菌素一般6、8或12小时1次,这是根据不同药物在人体内生效的速度不同而决定的,不能随便更改。

6)用药期间,要按医生的嘱咐做必要的检查,如化验血和尿,检查肝肾功能。一旦发现问题,应请医生及时处理。

3如何区别小儿感冒药与成人感冒药

小儿感冒药与成人感冒药的区别在哪里呢?简单说来,成人因为免疫力比小孩子强很多,如果感冒的话,说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更为严重了,药物的分量就需要大一些才能痊愈。小孩子的免疫力低下,一点点病毒都会引起感冒症状,如果用成人的药物去治疗,就会显得药力太强,会有一些副作用,严重的会导致中毒。所以,小儿感冒药与成人感冒药无论在用药剂量、配方、成分都是不一样的。

小儿与成人感冒药品必须划清界限

专家指出:超推荐剂量使用、给药过于频繁、同时服用多种含相同成分的抗感冒止咳药是目前感冒药使用的三大主要误区。特别提到,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成人与儿童服用感冒药应该划清界限,必须区别对待。

小儿感冒药与成人感冒药的区别很大,很多家长为了尽快给孩子治好感冒,不仅把本应给成人服用的感冒药给小孩吃,而且还重复用药、加量用药。面对普通感冒儿童患者,使用感冒药进行对症治疗还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避免误用、错用、过量用药;成人感冒药的使用,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服用药品,切记不能过量服药和混药。

小儿感冒用药很关键

孩子较易感冒,且一年四季都有发病的可能,而市面上很多小儿感冒药,主要是抑制感冒时的症状,对入侵的病毒束手无策,只能轻微地解除鼻塞、抑制鼻涕、镇咳、袪痰、扩张气管、退烧等症状,无法治本,于是很多家长干脆给孩子吃成人的感冒药,希望感冒可以尽快痊愈,然而小儿感冒药与成人感冒药的区别不言而喻。

由华润三九集团专门为1—12岁儿童制造的感冒药品系列——999小儿感冒颗粒与999小儿氨酚颗粒,对治疗儿童感冒有非常好的效果。前者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除了有效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和流感引起的发热、头胀痛、咳嗽黏痰、咽喉肿痛等症状之外,配方中的板蓝根、大青叶、菊花还能有效预防调理,非常适合体质较弱、经常感冒的小儿使用;后者为水果味,孩子易入口,配方中对乙酰氨基酚可解热镇痛,马来酸氯苯那敏用于鼻部各种症状,人工牛黄可以消炎等,可以快速缓解、治疗儿童普通感冒及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针对不同儿童不同选择,给孩子选出最合适的感冒药。

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服药注意事项

小儿感冒药与成人感冒药的区别已经有所了解,同样的,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服药时也必须多加留意。小儿感冒药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必须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使用含有扑热息痛成分的药物;最要注意的是,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对于成人感冒药的使用,要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或按医师指导服用药品,切记不能服用过量,也不要多种感冒药混吃。

温馨提示:至今为止,没有医学资料证明成人在按照推荐剂量和用法使用感冒药物时,会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4多数感冒不要用抗菌素治疗

所以在治疗感冒时大量使用抗菌药是无效的,反而可能导致儿童耳聋、肠道内菌群失调等症状;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过敏,细菌耐药性增加,使以后再用此类药效果不明显。

因此,感冒了,不可滥用抗菌药。

权威披露:90%以上感冒无需抗菌药物

对付感冒:休息、补水和维c

除非出现黄脓鼻涕又同时伴有发热和血白细胞增高等感染现象,大多数的感冒患者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当感冒有发热症状等或并发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在明确有病毒或细菌感染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小知识:

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 合理使用抗菌素

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二.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诸方面:

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不确当的联合应用抗菌素;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必要的外科处理;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预防用药;忽视疗效/价格比。

三. 合理用药涉及的问题:

应用抗菌素及联合用药的适应症;抗菌素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抗感染的经验用药;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抗菌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与预防;特殊情况下抗菌素的应用等等。

四.抗菌素应用的基本原则:

1.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 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

3. 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4. 常用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5. 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6. 下列情况抗菌素的应用要严加控制或尽量避免:预防用药、皮肤、粘膜的局部用药;病毒感染或发热原因不明者;联合采有抗菌药物。

7. 强调综合性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5小儿发烧低于38℃不急吃退烧药 慎服成人感冒药

发热,是小儿科病人最常见的问题,特别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症。孩子生病,父母是最焦心的。尤其小孩有发烧的情况,一家人往往都急得不得了。在一定程度上,小儿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对某些疾病,还有助于病体康复。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就可能损害机体,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现在针对一些网友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发烧不过38℃不急退烧

网友刘女士:我的儿子才4个月大,最近发烧一个多星期了都不退,小脸蛋红红的,还有轻度的腹泻,我和他爸爸都急坏了,该怎么办?

唐洪丽:如果没有出现高热惊厥,家长可以松口气,不要那么紧张,其实孩子感冒发烧并不就是坏事,不要急于退烧,一般不过38度,就可以不急退烧。

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大多为呼吸道感染,其中90%都是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季节转换的时候加上孩子的机体免疫低下,患感冒、发烧的比较多。在家里,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大量喝温开水、在前额敷毛巾或温水加酒精擦浴等。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最好立即送往医院,以防出现抽筋等后果。

家长手伸到孩子后背测温

李小姐:我女儿已经10个月大了,前天开始发烧,测体温后是39度,但是精神状态和饮食都还正常,像这样是不是烧得比较重呢?我该怎么给她及时增减衣服呢?

唐洪丽:一般认为,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患儿发烧的时候要注意给孩子“适度”穿衣,家长不要摸孩子的手来测温,因为有的孩子即使手凉也是发热的,所以建议家长把手伸进孩子后背,摸摸是否有汗,如果没有汗液,那么就是温度适中,

孩子慎服成人感冒药

网友:我的女儿已经2岁多了,可是我不是很清楚家里的成人药,幼儿能吃吗?或者哪些吃了会有副作用?

唐洪丽:有的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家长就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去药店给孩子买药吃,其实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

目前,现在的退烧药很多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因为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还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现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网友:我孙子4个多月大,前阵子感冒了好几天,烧得厉害,她母亲带去医院输液了,这样对孩子以后有影响吗?我听别人说用了抗生素不好,需要注意什么?

唐洪丽: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不知道这样会产生耐药姓。我们医生建议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如果患儿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来源:扬子晚报

如果觉得《家中必备的小儿感冒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