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扎根”孩子眼中的肿瘤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9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在婴幼儿病中,除白血病外,有一种肿瘤最常见、危害性最大,它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叫视网膜母细胞瘤。

1“扎根”孩子眼中的肿瘤

“在婴幼儿病中,除白血病外,有一种肿瘤最常见、危害性最大,它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叫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眶病与眼肿瘤科颜建华副教授介绍,此类疾病排在发病率及危害榜第二位,仅次于白血病,不容轻视。据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很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发病后如不治疗则一两年内孩子会死亡。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不能接受摘除眼球的治疗方式,导致孩子付出生命;部分孩子完全因为遗传致病,但家长仍抱侥幸心理执意生第二胎,结果第二胎也患同样的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没有良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视网膜的胚胎性的眼内恶性肿瘤。病因不明,但与遗传、染色体畸变、病毒感染等有关。患者90%为3岁以下婴儿,少数发生于大龄儿童,偶然也有成人发病,该病并没有种族和性别差异。

颜建华介绍,此病更多为单眼发病,约占70%,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约为30%。双眼发病者100%是遗传所致,而单眼患者中的10%~15%多具有遗传性,常属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全,故表面正常,带有致病基因的父母未必发病,但可以生育患病的子女。总的来说,视网膜母细胞瘤中遗传和非遗传占所有发病人群的30%~40%和60%~70%。染色体研究也证明部分患者有染色体的异常,发现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或基因突变。

“自发退变”率,全身肿瘤之最

“视网膜母细胞瘤百分之百是恶性肿瘤,没有良性的可能。”颜建华说,这就是该病残酷特点之一。与此同时,它的“自发退变”率也是全身肿瘤里最高的。所谓“自发退变”对于疾病是“利好”消息,即可以自己自然痊愈。但该病自己痊愈是要付出重大代价的,即以眼球萎缩、发炎等为代价下的不治而愈。患者家长不要随便妄想孩子“不治而愈”,因为其“自发退变”虽然最高,但也只占发病人群的5%,而且带有“不定性”,另外,就算可以自行消退,有的消退后瘤细胞仍有残留,几年后又会复发和转移。所以,一发病就应该立即就医。

根据肿瘤的发展过程,视网膜母细胞瘤在临床上分为4期——眼内生长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期和全身转移期。然而肿瘤的发展与发生部位、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等有关,临床表现极不规律。

1、眼内生长期:开始在眼内生长时外眼正常,因患儿年龄小,不能自述有无视力障碍,因此本病早期一般不易被家长发现。当肿瘤增殖突入到玻璃体或接近晶体时,瞳孔区将出现黄光反射,故称黑蒙性猫眼,此时常因视力障碍而瞳孔散大、白瞳症或斜视而被家长发现。

2、青光眼期:由于肿瘤逐渐生长、体积增大,眼内容物增加,使眼压升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出现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眼红等。儿童眼球壁弹性较大,长期的高眼压可使球壁扩张,眼球膨胀,形成特殊的所谓“牛眼”外观、大角膜、角巩膜葡萄肿等,所以应与先天性青光眼等眼病区别开来。

3、眼外期:

(1)最早发生的是瘤细胞沿视神经向颅内蔓延,由于瘤组织的侵蚀使视神经变粗,如果破坏了视神经孔骨质则出现视神经孔扩大,但在X光片上即使视神经孔大小正常,也不能排除眼球后及颅内转移的可能性。

(2)肿瘤穿破巩膜进入眶内,导致眼球突出;也可向前引起角膜葡萄肿或穿破角膜在眼球外生长,甚至可突出于睑裂之外,生长成巨大肿瘤。

4、全身转移期:转移可发生于任何一期,例如发生于视神经乳头附近之肿瘤,即使体积很小,也可能危及生命。

孩子白瞳为何似“猫眼”

颜建华介绍,该病在眼内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婴幼儿如猫眼般白瞳,即视力丧失,瞳孔区黄白色反光,如同猫眼一样。如果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引起的白瞳,在眼底检查时可发现:玻璃体混浊,肿瘤最常见于后极部偏下方,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大小不一的黄色或白色的隆起结节,表面不平,有新生血管。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一的白色成团的玻璃体混浊,或假性前房积脓。此时,视网膜出现局限性黄白色的隆起,表面有新生血管,有一灶或多灶,新生血管会逐渐增长,汇集成块,突入玻璃体内。晶状体、虹膜前移,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如果孩子头痛,结膜充血,角膜混浊,眼压增高,肿瘤可能已经沿着视神经向颅内发展。”专家称,只要肿瘤向前穿破角膜和巩膜就会增长较快,此时表现为出血、溃疡、结痂、恶臭、因脑侵犯或血行转移死亡。

“此病一般发作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专家称,早期瘤体小,无明显症状。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出现斜视,瞳孔区有黄光反射、瞳孔散大等症状。

该病与先天性白内障难区别

据了解,婴幼儿“白瞳”除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之外,还可能见于其他眼内病,如先天性白内障、渗出性视网膜炎、玻璃体脓肿、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等疾病在临床上都可能有类似表现,家长很难区分,如果做超声图则有明显区别。

先天性白内障为双眼晶状体混浊,眼的其他部位正常,声像图多为正常所见,或晶状体内弱回声光点;玻璃体脓肿是继发于全身感染,脓毒性栓子迁徙眼内,引起眼内炎,脓性渗出物积存于玻璃体内。声像图可见玻璃体暗区内散在的弱回声光点或光斑,眼球外常有透声间隙;渗出性视网膜炎为视网膜外层血管渗出性病变,声像图显示玻璃体内与眼球壁之间有许多弱光点。

听说摘除眼球家长纷纷打退堂鼓

“其实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愈率高达80%~90%,是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但它的代价往往是摘除眼球,不少家长一听就逃避、放弃了,而最终结果是导致孩子死亡。”颜建华说,此病一旦发现就得马上治疗,尽量将肿瘤控制在眼球以内,只要在眼内期和青光眼期都还比较容易治疗,因为有眼壁间隔,肿瘤没有四处蔓延,所以只有摘除眼球才能去除肿瘤,而且复发较少。如果拖延时间,等病情发展到眼外期或转移期,则可能要做眼眶内容物剜除,如果疾病发展迅速,就连摘眼球都来不及,极有可能带来死亡。

“孩子一般发现得病时才一两岁,家长难以接受摘除眼球可以理解,医生也不愿意摘除孩子的眼球,因此整个肿瘤治疗都是在尽可能局部保留器官和功能的情况下严格控制肿瘤,虽然90%的孩子可能被摘眼球,但这是保障生命最好的方式。”颜建华说,一般摘除眼球后大部分孩子会安装义眼,这样心理障碍相对不大,如果到了发病晚期,需要挖除眼眶而导致面部有骨头露出,面容会很难看,而且更易复发,比单纯摘除眼球复发率增加50%以上。复发后得再动手术和接受放疗,孩子的身体难以承受这种痛苦,伴随而来的还有巨额经济费用。

孩子患病不摘眼球能活多久?颜建华称,通常一两年之内会死亡,因为肿瘤发展迅速,容易全身转移而死亡。

明知遗传还要生第二胎

“如果孩子双眼都有这种肿瘤,那必是遗传无疑。”颜建华感叹,不少家长自己也摘除了眼球,一个孩子已经患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但他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理生第二胎。其实,只要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患有此病,遗传几率就高达40%以上。

颜建华清楚记得,“曾经有一对夫妻,生出来的头胎双眼都有肿瘤,他们询问能否再生一个健康孩子,我说孩子的病完全是遗传所致,再生一个也同样会得病。谁知他们不相信,又生育了一个孩子,结果第二个孩子刚出生15天就被检查出得了同样的病,最后两个孩子都死亡了。”

“不少家长因为已经有孩子患病,想再生一胎,于是找我们开证明,这是不可以的。”颜建华解释,“国家有政策规定,有家族遗传病不能生第二胎,而此类显性遗传疾病又是恶性肿瘤,更属于遗传病里很重的疾病。有这样一个孩子的家庭,往往会被拖垮。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此病,他们生下来的孩子得病几率很高,即使这个孩子能存活、成家,他的子女也可能得病。”医生建议,如果有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明显家族史,在是否生育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已经有孩子患病,最好不要冒风险再生第二胎。

单眼患病者放弃治疗

“这个月我已经遇到三个双眼都患病的儿童,确诊后就再也没来治疗。”颜建华说,对于双眼同时患该病的儿童,其家长多数选择放弃治疗,因为一般都病情较严重,但对于单眼患病者,专家警告:一定不能放弃治疗!

颜建华解释,两只眼睛如果同时摘除,导致双目失明,确实对孩子将来的教育、就业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不少家长经过多方考虑后决定放弃治疗,医生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连单眼患病者都放弃治疗则无疑是很遗憾的。因为单眼的治愈效果达到80%~90%,手术后大多数患者能活到成年以后,而且仅有一只眼睛对视力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单眼患病者不应该随便放弃治疗。

不摘眼球控制肿瘤在尝试中

据了解,手术疗法仍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越来越多的临床方法正在被应用,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实现在不摘眼球的前提下也能控制肿瘤,如放射疗法、冷冻疗法、光凝疗法、化学疗法、光动力疗法、免疫疗法等。

2肿瘤爱找上孩子的眼睛

据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很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发病后如不治疗则一两年内孩子会死亡。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不能接受摘除眼球的治疗方式,导致孩子付出生命;部分孩子完全因为遗传致病,但家长仍抱侥幸心理执意生第二胎,结果第二胎也患同样的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没有良性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起源于视网膜的胚胎性的眼内恶性肿瘤。病因不明,但与遗传、染色体畸变、病毒感染等有关。患者90%为3岁以下婴儿,少数发生于大龄儿童,偶然也有成人发病,该病并没有种族和性别差异。

颜建华介绍,此病更多为单眼发病,约占70%,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约为30%。双眼发病者100%是遗传所致,而单眼患者中的10%~15%多具有遗传性,常属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全,故表面正常,带有致病基因的父母未必发病,但可以生育患病的子女。总的来说,视网膜母细胞瘤中遗传和非遗传占所有发病人群的30%~40%和60%~70%。染色体研究也证明部分患者有染色体的异常,发现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或基因突变。

3孩子眼睛麦粒肿怎么办

孩子眼睛长针眼了怎么办

麦粒肿初起时,患儿眼睑边缘出现局限性红肿,因为疼痛而不让人触摸,3~4天后,红肿的中央皮肤颜色变为黄白色,并可见到脓头,但家长们也不要过分的着急,可以用好好的护理孩子的麦粒肿,这样孩子能减轻痛苦,家长们也会少些的担心。

首先家长要知道,麦粒肿不是传染得上的。如果反复发生或出现多发性麦粒肿(也就是一只眼睛上长2~3个麦粒肿的情况),应当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尽快查明病因以便根治。因为结膜炎、睑缘炎都可成为麦粒肿的重要诱因。

其次,治疗麦粒肿还是要去医院。有些家长认为麦粒肿形成脓肿后会自行破溃,不用去医院。可实际情况是,常见这样的病例--由于脓液引流不畅,形成肉芽组织,致使麦粒肿经久不愈,最后在皮肤上留下疤痕,影响孩子的外貌,严重的还会造成眼睑畸形。所以要在病情初期及时到医院检查。

最后,麦粒肿最危险的动作就是挤! 麦粒肿成熟后出现脓头时,千万不要用手挤压或用针挑破,这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因为面部的血管十分丰富,眼部的血管又与颅内的血管相通;另外,面部的静脉血管没有瓣膜,不能阻止血液返流,所以,如果挤压或用针挑麦粒肿,有可能将含有大量细菌的脓腋挤入血液并流入颅内,引起脑膜炎,脑血肿以及败血症等。

孩子一般都会比较爱玩所以眼部卫生不会注意,所以家长们要把关好,首先要注意眼部卫生,告诉孩子不可用脏手揉眼,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要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4孩子总是揉眼睛眯眼警惕散光

孩子总是揉眼睛小心引起散光

眼睛不舒服时用手揉揉是很多人的习惯,香港眼科专家指出,经常揉眼睛可能引起散光,导致视力模煳。

香港眼科专科医生在临床调查中发现,人们大都知道患近视眼的人大都伴有散光,这是由角膜弧度改变引起的。但人们却不知道揉眼睛也是导致散光的重要塬因。他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人眼睛不舒服、患过敏症感到眼睛痒时,会大力揉搓,“揉眼睛时通常会闭上双眼,这时眼球会向上移,揉时的压力便会聚在眼球下方,造成角膜下方的弧度发生变化。角膜弧度不均,便会出现散光。”专家解释。专家指出,散光也与眼内的晶体有关。如果它的弧度不平均,或晶体老化以致改变了光线进入眼内的折射率,也会造成散光。因此经常揉眼睛会提高患散光的风险,尤其是青少年。

研究人员还指出,严重的散光虽然令人视物不清,但度数不深的散光也有一定作用,75度以下的散光有助看清远处,超过此度数,看远处便模煳。因此,若散光度数在75度以下,配镜时一般都不需在镜片上加上散光矫正的功能。

散光的症状

散光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疲劳。散光眼由于各经綫上的屈光力不同对平行光綫折射无法形成焦点而是两条焦綫,所以大脑容易产生对像的选择读解。

2、视力减煺。散光眼远离视网膜的焦线方向的视标颜色变淡,边缘发虚不清,不容易辨认,视力下降,重者产生复视。

3、模糊。稍重者无论视远物、视近物,均感模煳不清,患者常有把眼睑半闭眯成缝隙的习惯,企图以此使物体看得较清晰。

4、眯眼。高度散光的患者为了看清远处目标,常常喜欢眯眼、皱眉头,或者自我牵拉眼皮,以达到针孔镜片和裂隙镜片作用,用来提高视力。通过针孔或裂隙看东西,可以减少散光对视力的影响。

眼科专家提醒大家,散光由于角膜晶体病变可引起如圆锥角膜、角膜云照,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等,患者应及早就医治疗,儿童更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防散光眼的发生。

5食物怎么应对眼睛肿瘤呢

人的眼眶、眼睑、眼球表面、眼球内均可发生肿瘤,此类患者宜多吃以下食物:

(1)抗眼部肿瘤的食物:马兰头、胡萝卜、石耳、桑树蕈、蒲公英、大叶菜 、牛蒡菜及根、羊脑。

(2)具有明目消炎作用的食物:如菊花、荠菜、藕、马兰头、螺蛳、鲍鱼、海鳗、海龟。

(3)具有减轻放疗、化疗副作用的食物:如荠菜、芦笋、芦根、茅根、甘蔗、猕猴桃、梅、绿豆芽、橄榄、丝瓜、薏米、鳗鱼、鲤鱼、青鱼、鲫鱼。

此外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田螺、牡蛎、油菜、菠菜、韭菜、茼蒿菜、芹菜、甜薯、芒果、枸杞。

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动物肝脏、鸡蛋、鳝鱼、螃蟹、叶菜类蔬菜、黄豆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鲜枣、柚、柑橘马铃薯等新鲜蔬菜、水果。

如果觉得《“扎根”孩子眼中的肿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