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聪明妈妈提升宝宝智能六妙招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也是极有帮助的,父母们一定要重视。小编接下来分享聪明妈妈提升宝宝智能六妙招,早教小知识需要慢慢累积~

孩子对室外有非常强烈的兴趣,因为室外的东西对他的吸引力太大了,许多东西是他在室内没机会看到、听到、摸到的,因此处处都引起他的好奇。而室外的大空间,更可以让他有较自由的活动场所,难怪不管多大的孩子,一有机会都想往外跑。

1)看一看:“万紫千红”

做“万紫千红”时,父母问孩子:“紫罗兰在哪里?”孩子就要从公园的花卉中找出紫罗兰,或问“红玫瑰在哪里?”孩子就要找出红玫瑰,路上的一草一木,公园里的一树一鸟,都可以作为寻找的对象。

在找“万紫千红”的过程中,孩子的视觉不断受到刺激,寻找视觉对象时,更不停地培养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为了使孩子充分发挥他的视觉能力,父母在跟他玩“万紫千红”时尽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身边的东西,认出寻找的视觉对象。当父母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对象时,可以对孩子说:“妈妈发现了一只红色的小鸟,你知道它的嘴巴是什么颜色?”这样一来,孩子得先发现那只鸟,接着还要观察那只鸟的嘴巴是什么颜色。

2)听一听:“自然之声”

在室外,孩子接触自然界声音的机会大增,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注意听某种声音,例如草中的啁啾声,让他知道“这是蟋蟀的鸣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动物的鸣叫声,山溪的流水声,风声和雷声,都是做听觉刺激的好教材。

在城市里也有许多声音,如机车开动声,计程车按喇叭声,盖房子的敲凿声,救护车的长鸣等等,都可以用来刺激孩子的听觉。

孩子听熟这些声音后,更进一步可以让他同时听数种声音而加以辨认,“你听这些鸟叫的声音中有没有麻雀的声音,有没有喜鹊的声音?”

3)摸一摸:“触物猜名”

在室外游玩时,自然会遇见许多材料、形状、大小都有极大差距的东西,父母可以利用这些东西来促进孩子的触觉发育。

让孩子把两手的掌心相托放在背后,父母把各种捡到的小物件放在孩子的掌心里,让他先形容手中的感觉,然后说出手中的是什么。例如孩子在摸了鹅卵石后说:“我摸到一个硬硬、光滑、愣愣、重重的东西,感觉好像是石头。”然后让孩子拿到前面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玩这个游戏时不一定要用静物,动物也可以,孩子能不能猜出在他掌上爬行的是小毛虫?蚂蚁,或是一只蚱蜢。

4)动一动:“投物入圈”

好的动手能力通常都有某种程度的空间准确度,例如把手中的东西放在自己想要放的地方,画图形时想画方形就会正确地画出方形,这种控制要配合眼睛所看清的位置和目标,这也是一般所指的“手眼协调”,“投物入圈”是一个在室外很容易做到的活动,在泥土上用石头画一个直径30厘米直径的圆圈,让孩子在1米外站好,然后捡一些石头投入圈中,看看孩子能成功地投入几块石头,每次玩“投物入圈”时可先让孩子投10块石头,如果他已能把半数以上的石头准确地投入圈子,就可以让他站得更远一点,渐渐把距离延长,一直到他能在3米外百发百中;也可以距离不变,但却把圆圈的范围逐渐画小,由30厘米变成15厘米,甚至更小的直径等等。

“投物入圈”是一种很好玩的手眼协调游戏,孩子们常能乐此不疲。

5)说一说:“远距离通话”

拿两只一端已去掉盖的小空罐,在室外各距几米的空间玩“电话”交谈。父母可以问孩子“现在你看到什么?看到的东西在做什么?这事情要怎么处理?之类的问题,题材当然要尽量利用在室外接触到的事物。

“远距离通话”促进语言发育的关键在于一个“问”字,父母在和孩子通话时要不断地向他问问题,这样才会给孩子更多开口回答的机会,不要一味对孩子发表长篇大论而不给他回答的机会。因为让他多说这样他控制语言的大脑构造才会因多锻炼而强大。

6)跑一跑:“驰骋四方”

控制运动构造包括大脑前后中央脑回、小脑、眼睛,以及耳朵里面的三对半规管,这些构造都会因孩子“驰骋四方”而很快得到强大。

玩“驰骋四方”时就是让孩子朝着一个选好的目的(例如一棵树,一块岩石等)像野马驰骋般用力跑过去,由爸爸和妈妈陪着孩子跑,如果把这个过程当作赛跑玩,父母须记得总要故意让孩子得胜。这样他会更喜欢玩这种游戏,跑到目标后可以选另一个目标再跑,一直跑到孩子开始喘气才可休息。

“驰骋四方”会使孩子深呼吸而增加送往大脑的氧气,使他的头脑更为灵活,而所培养的大小肌肉协调,视力、平衡能力等都会促进孩子的运动发育。

卫卫3岁,幼儿园放假后,妈妈没让卫卫闲着,上午看半小时图画书,练习半个小时数数,下午弹半小时钢琴,妈妈觉得从小抓紧学习,宝宝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妈妈这样做,真的能让宝宝将来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吗?

神奇的多元智能理论

当下的宝宝,玩耍、运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读书、学习的时间开始得越来越早了,这样做,对宝宝的成长真的有好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做不但带来了一些成长的负面效果,比如近视、动手能力、体能、自理能力较差等,也不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

本来是玩耍的年龄,为什么那么多妈妈把宝宝送进了各种培训班,让宝宝去上课呢?很多妈妈觉得让宝宝尽早进入学习的状态,宝宝才能赢在起跑线上,才能走上通往好学校好工作的道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既然宝宝的成长是个长期的过程,抢跑快慢的作用就不是很重要了。还是要遵循宝宝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征,给予适合宝宝智能特点的教育。

如果在幼时透支了宝宝的能量,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宝宝的成长来讲不是前进而是后退,最终会因后劲不足而输掉整个人生。所以说,所谓的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让宝宝进入学习状态,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子观念。

我们都知道,3岁前的宝宝并不具备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所以会出现很多失误。而这个时候是宝宝建立自信的关键期。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宝宝反复体验成功,并获得家长的鼓励和肯定,才能形成。如果宝宝总是去做一些己所不能的事情,宝宝反复地体验挫败感后,不但无法形成自信反而会自卑。而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他的一生注定都会在失败中度过。即使宝宝战胜了自己,在长大后重建了自信,他的幸福指数也会很低。幼时的否定环境,已经在宝宝心中烙下了很深的烙印,会时不时地蹦出来给宝宝的幸福滋味增添一丝苦涩。

当然,3岁前是决定宝宝一生的重要时光,妈妈除了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外,还要在各项职能发展的关键期仔细观察宝宝,发现宝宝的独特智能,以便把宝宝培养成为一个有特长、有个性的人。

心理发展学家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孩子智力、潜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这8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不管宝宝是不是具有这些方面的天赋,都去上奥数班、作文班,而是要先看看宝宝是否具有这两方面的天赋,同时是否具有另外几种智能中的某一种。

妈妈在判断孩子具有哪方面的智能的时候,不能看宝宝在幼儿时期甚至学前期的表现,而是要看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比如,宝宝在听了一段音乐后,就能完整地把旋律唱出来,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多让宝宝听听音乐、唱唱歌谣、学习一些乐器等,妈妈所做的这些,只是处于开发宝宝这项智能的层次,而不是照着音乐奇才去培养宝宝,等宝宝的才华显现出来后,再确定是否要重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

早教:发掘而不是填鸭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在《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中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永远无法替代的。”

培养一个有特长的孩子,是每位家长的目标。当然,也是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方式。但是,培养特长不是想当然地让孩子去做什么,也不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怎么培养孩子,而是要通过观察宝宝的举止,去发掘宝宝的特长,然后再决定如何培养。

著名翻译家、学者傅雷先生的长子傅聪能够成为一代音乐宗师,与父亲从傅聪本身出发,不断发掘他的潜能有关。傅雷精通美术理论,所以他有心让傅聪学画,但是傅聪没有绘画的天赋,反倒是对音乐有些感觉。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傅雷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打算,而是下定决心把傅聪培养成音乐家。事实证明,傅雷的做法没有错。

在生活中,妈妈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当宝宝到了什么的关键期,就要宝宝学什么,就要宝宝会什么。比如,当别的宝宝已经能够说一大段话,而自己的宝宝只能说单个的词语的时候,妈妈着急了,不管宝宝多么热衷于手中的图画,都要把宝宝拽过来,教宝宝说话。

拿孩子的劣势方面和其他孩子的优势方面相比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因为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智能优势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表现出来的特长也不一样。不同孩子的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每个孩子既有发展慢的某一方面,也有发展快的某一方面,支持发展快的方面,多训练发展慢的方面,才是最好的做法。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聪明妈妈提升宝宝智能六妙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