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父母早教应理解孩子的四种行为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2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天才宝宝的由来也是从小教育得好,因此父母们要重视早教这个话题。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父母早教应理解孩子的四种行为,累积更多的早教小知识尽在育儿百科。

注意了!在早教过程中,新爸新妈一定要了解宝宝行为的含义,才能给宝宝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笑

说到笑,不少父母仅仅看成是孩子活泼、健康的表现。科学家却独具慧眼,看到了笑的更深层意义,那就是与智力发育的关系。

爱笑的孩子多较聪明,聪明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发笑年龄比一般儿童更早,次数也更多。由此启示人们:早期开发儿童智力又有新招,即让孩子多笑。

从宝宝的发育进程看,一般生后2——3个月便可在父母逗引下发出微笑,称为天真快乐反应。这是婴儿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心理发育上是一次飞跃,对大脑发育是一种促进,被誉为“一缕智慧的阳光”。年轻的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缕曙光”,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契机与方式。

具体做法是,多向宝宝微笑,或给以新奇的玩具、画片等激发其“天真快乐反应”,让宝宝早笑、多笑、长大后智商会更高。

不过,有些婴儿笑得少,每小时仅笑1——2次,小脸严肃,表情呆板,乃是体内缺铁所造成。若能在1个星期内连续补铁,则严肃表情可逐渐消失,代之以愉快的神情。因此,宝宝的笑脸还是了解其营养状态的“荧光屏”。

二、哭

哭又如何?这种常令父母不安的行为与笑一样,也是婴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精神活动。

哭是婴儿说话之前与父母或周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样有益于智力发育。

不仅如此,啼哭动作可使宝宝的肺活量扩大,并促进肺部组织发育,对发音器官——声带也是一种锻炼。同时,啼哭时手舞足蹈,无异于做体操,有利于肌肉关节运动。

另外,啼哭少不了流眼泪,而泪水能冲洗眼眶的盐、糖、蛋白质以及其它需要排泄的废物,保持眼球处于干净的环境中,所含的杀菌物质还有预防眼病的作用。

不难理解,孩子一天哭几天不仅无害,而且大有益处。那种啼哭可能损害宝宝健康的担忧没有必要,而用喂奶或给食物强行阻碍孩子啼哭的做法更非明智之举。

当然,啼哭也不能过分剧烈或持久,遇到这种情况时宜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与手脚的动作中体察其意图,并予以满足,如饿了给予喂奶,冷了给以保暖,尿片湿了及时更换,孩子的啼哭就会停止。

三、恶作剧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此种恶作剧行为(俗称淘气),你会怎样?苦笑?斥责?还是——

说明你的孩子智商较高。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来,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

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因为此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父母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性难以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总之,搞点恶作剧对孩子有好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的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正确之举是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四、争吵

争吵在幼儿之间可谓“家常便饭”。假如你的孩子正在和其他孩子“舌战”,你该怎么办?

首先应该鼓励。

因为争吵是一种语言竞争,为取胜必须选择最流畅、最有逻辑性、最简炼、最有说服力的语言驳斥对方,故要求具备有较高的运用语言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巧。争吵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与训练的良机。

同时,争吵过程中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潮,可促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思考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有益于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

不过,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应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并努力挖掘深度和开拓广度,摒弃那些无聊或不健康的话题;在方法上要以科学与文明为基本原则,教会他们使用优美健康的语言,培养他们表达准确性与流畅性,切忌动用粗话、脏话或野蛮行为。

最后要强调一点,争吵结束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消除隔阂、相互谅解的机会,以增强团结。

说起宝宝的“破坏行为”,妈妈们有一肚子的话。“我家宝宝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被他搞得变了形!拆得七零八落防都防不过来。”“哎!我才买回一套小音箱,刚装上,就被儿子拔掉了连线。”“刚买的电动小汽车,我还没会玩呢,就被宝宝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在外边晾了一会儿衣服,没有几分钟,宝宝就把刚换的床单剪了个大窟窿,自己还想当然地用胶水粘。”

宝宝把好东西弄坏了,妈妈可能会心疼,这个时候,可不可以一气之下打宝宝几巴掌呢?

破坏也是建构

宝宝把物品拆散了、弄碎了,不管妈妈多么心疼,都不能打骂宝宝。打骂作为一个惩罚手段,用在这么小的宝宝身上,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以后不敢这么做了。

那么,宝宝搞“破坏”的初衷,是为了把东西弄坏吗?当然不是,宝宝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1。探秘心理

宝宝是想搞明白这件东西里面藏着什么样的奥秘,为什么能跑、能发声、能说话、这么重、这么小呢?宝宝的小脑袋里满是问题,有了问题他们就要想法搞明白,他们用他们所能支配的体力,咬啊、砸啊、摸啊、摔啊、打啊,不管是钟表、玩具、收音机、笔、电器开关、遥控器,他们都要弄一弄。

妈妈打骂、斥责宝宝,无异于是在宝宝的成长路上设置障碍,扼杀掉宝宝宝贵的探索精神,使得宝宝的智力和能力发展受到阻碍。

2。好玩心理

宝宝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玩,看到好玩的东西,他们当然要研究研究。至于研究的过程是否会损坏东西,处于单项思维阶段的宝宝当然意识不到后果,所以就有了把妈妈钱包上的照片撕下来、把小猫放到奶奶的帽子里、把花盆里的花朵揪下来栽到其他的花盆里、把圆珠笔芯的头拔下来用嘴吹等行为。

宝宝玩得高兴的时候,不会想到这样做的后果,妈妈要尽可能地做到“不知者不怪”,才利于宝宝的成长。妈妈呵斥、打骂宝宝,都会破坏宝宝的兴致,让宝宝不高兴,甚至会在宝宝心中留下不愉快的阴影,一生都不快乐。

3。模仿心理

有的时候,宝宝的“破坏”行为是模仿着大人的行为来的。比如,家里的什么东西坏了,大人会带着工具修理一下。宝宝见到家长专注修理的样子觉得很酷,就想着尝试一下。

宝宝觉得妈妈化妆的样子很好看,趁妈妈不注意,就把妈妈的口红、粉底等涂到自己脸上,宝宝哪里懂化妆知识,加之手上没轻没重,不是口红弄折了,就是粉底弄掉了,抹得到处都是。

宝宝看到爸爸对着镜子晃动着手上的电动剃须刀,对着下巴嗡嗡地呜叫,觉得很酷,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便偷偷实验了。宝宝没用过,看不懂操作说明书,按按这里,敲敲那里,想把剃须刀打开,就这样,剃须刀被弄坏了。

在这些情况下,妈妈也不能怪罪宝宝。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妈妈可以事先做一些预防工作。比如,父母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旦宝宝表现出好奇心,妈妈可以告诉宝宝:“你还小,这个剃须刀你不能动的,如果特别想玩可以在爸爸妈妈陪伴下玩!”

模仿是宝宝成长的重要方式,宝宝在不断的模仿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所以,妈妈不能伤害宝宝模仿的天性。

支持一下宝宝

宝宝是在“动”的过程中长大的,不管是动手还是动脚,动作不到位的情况会很多。原因在于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好,不能很好地协调各种动作,小肌肉不够发达,完成不了某些宝宝想完成的动作,于是,一些做法就成了“破坏”了。但是不能低估这些“破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成功的尝试,才有了宝宝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宝宝的认知提高了、经验增加了、肌肉获得了锻炼、胆量获得了锻炼……所以说,宝宝的“破坏”不可小觑。

既然妈妈需要支持宝宝的很多可能带来“破坏”的行为,那么就要为宝宝创造一个可供自我发展的环境,让宝宝既获得了锻炼,又不至于伤害自己、糟蹋物品造成浪费。

1。重视敏感期培养

3岁前,是宝宝多种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比如,口的能力、动手能力、爬的能力、行的能力等,如果妈妈为宝宝提供了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良好环境,宝宝的这些能力会快速发展起来,促使宝宝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反之,宝宝的敏感期会延缓。这就是为什么宝宝最初的几个敏感期到来的时间基本相同,到了后面就出现了差异的原因。

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赢在起跑线上,而遵循宝宝的成长规律,发展好每一个敏感期,同时又不透支宝宝的自身能量,就是最好的赢取高品质成长的养育方式。

2。鼓励一下宝宝

几个月的宝宝进入了口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妈妈除了支持宝宝吃手、啃脚外,还可以找出不同的物品,增加宝宝的体验,比如,奶棒、黄瓜条、西瓜条、白肉、红肉、玉米粒、馒头等。当宝宝用牙齿接触到这些物品的时候,妈妈可以对着宝宝描述:“这是黄瓜条,脆脆的,很爽口。宝宝咬得真好”,“这是白肉,软软的、腻腻的。宝宝吃得真香”。

宝宝进入手的敏感期,什么都抓、什么都碰的时候,妈妈可以准备不同的东西,满足宝宝的“抓欲”。比如,把西红柿洗干净放到盘子里,让宝宝抓;把米饭和菜放进碗里,让宝宝抓着吃;把宝宝带到野外,让宝宝触摸花草、沙土等。宝宝在用手感知这些东西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宝宝笑的时候,妈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笑!笑声是最好的鼓励!

3。让“破坏”上个台阶

宝宝做出“破坏”行为后,不管宝宝当初是出于好奇、好玩,还是模仿的心态,就此放手都不是最好的结局。当宝宝沮丧的时候,妈妈可以加入进来,让宝宝的探索行为绝处逢生。

比如,宝宝把家里的小闹钟拆了,拆坏后宝宝心里一定很不安,他担心妈妈惩罚他。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试着把小闹钟装上。如果宝宝没有信心,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装。如果还是装不上,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去钟表店,让修理钟表的师傅帮助宝宝装上。

这样一来,宝宝不但学会了怎么装钟表,还懂得了一个做事的方式,那就是探索一发现一思考组装一寻求帮助一完美结局。圆满的结局可以带给宝宝更大的心理满足,鼓励宝宝更积极地探索。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妈妈要告诉宝宝药品、电器、手机之类物品不要私自拆装。同时,给宝宝买回一些可供拼插、组合、捏塑的玩具,让宝宝按着自己的想法建构新的玩具,既开发了思维,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父母早教应理解孩子的四种行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