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长应多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早教要从婴幼儿时期就要重视。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解下家长应多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懵懂的父母们赶紧看过来!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比如一位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针对孩子,把钱管得很紧,一直以来都像防小偷那样防着自己的儿子。在她的意识中,似乎孩子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在钱上做手脚。她不仅把家里的钱放得很隐蔽,不让孩子知道;而且孩子上学后想买什么,她总是用怀疑的口气问:“那东西是那么多钱吗,你可要说实话”。即使经她同意,孩子自己到她钱包里拿钱,她一定要说:“来,妈妈看你多拿钱没有,不许偷偷多拿啊”。在她的不信任和严密监视下,她儿子形成了反监视的兴趣和能力。从上初中后,这个小男孩就开始从家里偷钱。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提款机上取钱,父亲输密码时,他竟然偷偷记下来,然后偷偷拿了家里的银行卡,一个月里分三次取了两千元,全部挥霍干净。每次偷钱事件发生后,家长除了把儿子暴打一顿,只能仰天长叹,怎么生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做家长的实在想不明白,一直以来在金钱方面这样提防儿子做坏事,怕他变坏,他怎么就恰恰变得这么糟糕呢?

和上面事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件事。

她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因某个原因误过了学校的期中考试,为了让儿子补上这场考试,就到学校找来各科期中考试的卷子,回家让孩子按照学校考试的时间把卷子都做了。

她在把卷子交给孩子的一瞬间犹豫了一下,考虑是让孩子自己掐时间还是由她来监督;同时她还想到,要不要把孩子房间里的书本都收走,以防他偷看。她儿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肯定会有一些内容不会做,那么他会不会偷偷去看书上的答案呢?

她想了一下,决定信任孩子,就告诉孩子说,你自己掐好时间,到点就不做了。别的什么也没说,关上门出来了。

让她高兴的是,这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知道考试应该是什么样子,他完全按照学校考试的样子来管理自己,时间一到就不再做题了。而且他根本不知道有“作弊”这回事,他妈妈通过观察看出来,他在遇到不会做的题时,也绝对没有动过偷偷翻书的念头。她不由地感叹:原来孩子是这样纯洁!她庆幸自己在那一瞬间的选择,庆幸自己没有用潜台词告诉孩子这些糟糕的概念:考试是可以偷偷看书的,你是不值得信任的。

有人研究发现,甚至一个人的外貌在别人不断的暗示下,都会发生改变。相貌平平的人,在赞赏的目光下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照人;五官标致的人在不断的蔑视中,也会变得形容干搞,萎靡呆板。家长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我曾看过一个寓言故事。苏东坡在跟佛印交谈时,问大师,你看我坐姿如何?佛印说我看你的坐姿很像佛祖。苏东坡非常高兴。接下来他恶作剧地一笑说,我看师傅的坐姿倒像是一堆牛粪。佛印听罢既不生气也不反驳,只是微微一笑。苏东坡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回到家里得意洋洋地把故事经过告诉了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输得实在是太惨了。佛印大师心中有如来,所以看你若佛祖;你心中只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大也是一团牛粪。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他是从父亲那里学得勇敢、坚毅、不怕艰苦的品德,从母亲那里学得了艺术欣赏的高尚的生活情趣。父母与孩子日夜相处,孩子的目光一直注视着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注意到,他们模仿父母的言行、语言、习惯、情感、处事方式等。

我的一个朋友在小时候,他父亲总是用粗鲁的语言喝斥他,他也学会了用同样的语气喝斥父亲。父亲觉得自己受了极大的伤害,一气之下不理他了,他也不理父亲。父子俩竟然十年不说一句话,而让母亲在中间传话。有一次,母亲回家奔丧,留下父子俩,他们竟然连饭都是各煮各的。父亲在他三十五岁那年,鱼刺卡了喉咙,几个小时后去世了,他再也没机会跟父亲说话了。他父亲至死没有意识到孩子是模仿他的语气而伤害了他,而他这种犟脾气、好面子的性格也被孩子模仿了。这是一个痛苦的家庭,而痛苦是由父亲一手造成的。

父母在家里说脏话、骂人、打人、消极、颓废、不求上进、爱抱怨、自卑、谨小慎微、说别人坏话、两面三刀、撒谎、自私自利……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被孩子模仿。孩子犯了错,大人揪着孩子的耳朵痛心疾首地说:“你怎么不学好的呀?”可他们忘了问自己在家里表现得怎样。

有人问,如果说孩子会模仿家长,模仿成人,他们为什么总是模仿坏毛病,让他们学好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孩子懂事之初,对外界有莫大的好奇心,他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学,而那些印象最深的恰恰是他最容易学的。比如,父亲喝斥人时嗓门高,表情愤怒,孩子一下就记住那一时的情景,根本无需特殊技巧,不用努力、不用练习就学会了。至于父母讲的道理,他都会觉得千篇一律,没什么刺激,也没什么新鲜感,当面点头,过后就忘了。

大人的优秀行动做起来是比较费周折的,需要冷静地克制自己。比如,妈妈把收来的衣服叠齐,把乱放的东西放好,在孩子看来这一切事情程序多、麻烦,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即使看到大人爱整洁的好习惯,孩子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去克服自己懒散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学好而不学坏呢?唯一的方法是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父母在孩子面前坦诚、热情、求知欲望强、爱学习、爱思考、坚强、勇敢、有同情心,时列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使孩子在模仿你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时,只能受到正面的影响,让孩子没有比较和选择的机会,他就只能学你好的一面。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能做造作的特殊表演,孩子会深深地厌恶这样的父母,孩子会感觉出父母是虚伪的,不可信的。父母的做作表演,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做某些事,却严厉阻止孩子。譬如,要孩子少看电视、让孩子做功课,自己却坐在那里大模大样看电视。父母粗心犯了错误,父母自己原谅自己,孩子粗心犯了错误,父母便没完没了地批评。这使孩子认为做错事不是父母的专利,父母可以犯我也可以犯。孩子还会想:“父母都不爱学习,让我为他们学习,我才不干。

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很重要。大人说话时孩子总在听,他们会为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感到惊奇。大人的好恶会轻而易举地影响他们。大人可以说许多话题,但有些话题在孩子面前必须禁忌:骂人、抱怨、、想坏点子。许多话题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孩子们却会误解。孩子不可能以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父母的谈话,他会把它当做真理全部接收过来,长久记在心里。孩子还喜欢用父母职业的特殊用语和技术名词为自己服务。

孩子们总愿意做英雄,不愿做坏人,当他们在做英雄时,很可能干的却是坏事。这是孩子的误解,父母的任务是不让孩子误解:

父母在做有益的事时不妨要求孩子一起做。做过一遍好事,孩子知道它的价值,便会努力再去做。

对孩子好的行为予以奖励。

孩子总是从“琐事”上模仿大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家长应多给孩子正面的心理暗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