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别给幼儿贴上“口吃”的标签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7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6 分钟。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别给幼儿贴上“口吃”的标签。

1口吃

宝宝小小年纪就口吃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会很焦急。可是,宝宝是真的口吃吗?你可知道,随便就给宝宝贴上“口吃”的标签,会让没患病的宝宝最终也患上病态口吃。

焦急的父亲深夜来电

“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一篇关于矫治口吃的心理咨询文章,特地向您求助。”周六深夜,一位年轻的父亲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谈话间,我听不出他有丝毫的口吃症状。这是怎么回事?我正疑惑,他继续说:“我是为我的孩子求助的,孩子的口吃让我很着急,您看怎么办?”原来如此。

“如果我猜得不错,是个男孩子吧?”我问道。

这回轮到他疑惑了:“您怎么知道?”

“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一般说,女孩比男孩的语言发展要好,口吃现象常常出在男孩的身上。”我解释说,“请具体讲讲孩子的情况。”

“我儿子今年三岁多,刚刚送进幼儿园。”他介绍说,“就在孩子入园不久,我们发现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把我愁得不知怎么好。我们向孩子仔细地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孩子刚入园的时候,一次老师问话,他没有专心听,答得不好,老师批评了他。他说从那以后就不敢说话了。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有些字发音困难,现在孩子说话更困难了。我不敢催他,总是让他慢慢说,不要急。有时候他为了说一句话,要费很大的劲儿,一旦开了头,就一口气说很长的话,不敢停下来,弄得面部表情都变形了。孩子一说话,我们就很紧张,可是又不敢露出来,还要劝孩子不要急,不要急。最近我们给孩子请了保姆,孩子没去幼儿园了。”

2幼儿的口吃现象

我分析说,已经可以明确判断,这个小男孩不是口吃患者,只是在语言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口吃现象。这从某种角度看也是正常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一岁半以前属于被动性语言阶段,他们更多的是听懂别人的说话。一岁半以后才进入主动性语言阶段,此后的几年里都是孩子学说话的阶段。就是说,这个小男孩正处于学说话的年龄,如同成人学习某项技能一样,在没有形成稳定的技能之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利一样,出现一些发音障碍是正常而自然的,不是病态的口吃,只能叫做口吃现象。出现这样的口吃现象大多在幼儿2~5岁的时候。

至于幼儿出现口吃现象的具体原因,首先是模仿。模仿是儿童获得行为的一种重要机制。孩子的周围有口吃的人,孩子成为口吃者的概率就大。其次是指导失当。父母对学话阶段的孩子操之过急,对孩子学话做过多的矫正、恐吓或逼迫孩子说话,增加孩子内心的压力,从而导致口吃。再次是情绪紧张。生疏的环境和火灾、地震、亲人亡故等突发事件,也会引起口吃。此外,有些习惯用左手的孩子被父母强迫改用右手时,往往产生口吃。具体到这个小男孩,入园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诱因,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幼儿常常会出现一些适应上的困难,带来情绪上的紧张和压力,再有诸如师生伙伴之间关系上产生一些障碍,就会诱发口吃现象。总之,这个男孩的口吃现象不是病态,是学习说话的年龄中难免出现的自然的语言现象。

孩子的父亲表示领会上述意思,我说,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定性为患了口吃。因为在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现象。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就像一个标签一样贴在了孩子身上,孩子常常会如成人评价的那样发展。所以,最糟糕的对策是轻率地给孩子贴一个“口吃”的标签。因为成人一旦把孩子看成是口吃,这种评价就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孩子的口吃现象更为严重,从而使孩子的暂时性语言现象变成真正的口吃。事实上,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都是成人不当的评价在孩子身上产生的标签效应。

3怎样矫正孩子的口吃

孩子的父亲又问道:“那怎样矫正孩子的口吃现象呢?”

“最好的矫正就是不矫正。对幼儿的一些口吃现象,一般不要进行什么特别的矫正。”我说,随后我谈了两点具体的操作性建议:

一是对孩子的口吃现象给予忽略。既然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出现一些障碍是自然现象,就不必特别关注,而应给予忽略。即便是让孩子“慢慢说,不要急”,也是一种关注,这种关注只能起强化作用。所以,面对孩子的口吃现象,家长最好是采取无所谓的平静淡然的态度,就当孩子根本没有出现口吃现象,顺其自然,常常很快就会淡化口吃现象。

二是在无意间创造轻松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亲子间自然而轻松地交流,本身就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环境。孩子会逐渐地说话流利起来。

“谢谢您,这样我们就心中有数了。”年轻父亲的话语变得轻松了许多,转而问道:“我们担心孩子的伙伴会拿他开玩笑,想让孩子在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可以吗?”

“可以,还好现在孩子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我说,“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稍有好转,就应积极地让孩子和同伴交往,那里不仅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好天地,也是孩子整个身心发展的最好天地。”

编辑推荐:

孩子口吃怎么办?纠正孩子口吃的方法

男孩更易患“儿童口吃”

孩子口吃与严厉家教有关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与思维最主要的工具。儿童获得了语言,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恶,来认知和探索周边的世界,来和他人沟通。既然语言学习之于孩子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对许多父母来而言,如何帮助和推动孩子的语言学习,就成了孩子智力发展的头等大事。研究表明,2-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下面,我们就2-6岁宝宝的语言发展和大家作一个探讨。

2-3岁:

在度过了用简单词汇表达自己想法和意图的多词句阶段后,宝宝开始进入简单句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宝宝能说一些简单语条,而且开始把它们组成一些他想表达的比较复杂的句子。这一时期是宝宝的口语爆发期,宝宝开始会运用动词,甚至形容词组成的短句来表达。

专家建议:

1、态度亲切,鼓励宝宝多与他人交流。

2、杜绝儿化语,规范使用语言。

3、游戏化的语言学习。

游戏一:加强口腔肌肉的力量

吹气:吹泡泡最有趣的吹气训练了。但注意不要为宝宝准备吸管式的吹泡泡用具,以免孩子吸入。

游戏二:扩展经验,丰富短句

过家家:角色扮演是小宝宝最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讨论角色和内容,准备玩具。

游戏三:鼓励交流,增加自信

小小通讯员:让孩子听从你的指令、帮助大人传递信息,例如:爸爸,我们要吃饭了。

4、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启蒙。阅读可以使孩子获得更规范的语言,也能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而2-3岁的孩子视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也支持他们,孩子开始阅读。我们可以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提供这样的书:

*画面清晰,色彩鲜艳,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识物书或卡片。

*内容近于日常生活,题材最好可引起亲子间的对话。

*语言简单,重复性极强的故事书。

*材料不易破损,经久耐看的书。

3-4岁:

3-4岁的宝宝基本上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句子从单词句转变为双词句、多词句。他们的发音也开始逐渐稳定,而不再像3岁以前会有比较多含混不清的语音出现。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升,这阶段的宝宝已经能说出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专家建议:

1、多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爸爸妈妈每天尽量安排一段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交谈,可以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情况、今天的情绪等等。

2、经常念一些简短、压韵的儿歌给孩子听。儿歌能让宝宝体验到和谐的节奏与优美的韵律,感受到规范的书面语言的魅力。

3、给孩子提供一个多样化的语言环境。幼儿的特点是要接受多方面的刺激、以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促进其语言智能的发展。

4、阅读教育。选择一些能帮助孩子了解现实环境的读物。看书时除了可依照图片的顺序讲故事给宝宝听以外,还可利用单一的图片训练儿童的推理力。多

4-5岁:

4-5岁的宝宝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的全部语音。不仅如此,他们开始有区别地对语音进行分辨甚至分类。

专家建议:

1、增加生活经验,多带孩子外出。4岁的宝宝能听懂成人的指令,遵守一定的规则,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多开展外出活动,如购物、逛公园等等。

2、注重阅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4岁是宝宝词汇量飞跃发展时期。

3、可以考虑让宝宝学习外语。4岁宝宝对母语的语音已基本掌握,其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较之前有很大的飞跃。

5-6岁:

5-6岁的宝宝已经能熟练地使用简单句。他们使用复杂句的比例也不断增高,而且语句趋于完整。

专家建议:

1、游戏训练孩子听力和语言组织能力。5-6岁的宝宝有一定的联想和词汇扩充能力,我们可以为他们组织这样的游戏。

故事串串烧:准备一些小纸条。和孩子共同想一些关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词汇写在纸上,并分类摆放。爸爸妈妈和宝宝每人分别抽取这四个要点中的几个,编成几句话,并且最好可以串成故事。

拷贝不走样:全家一起参与,由第一个人想一句完整的话悄悄传给第二个人,再由第二个人传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最后,看看传下去的话变成了什么样子。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调整句子的难度。

2、阅读教育要点。

*扩大图书的类别。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大,这时期可以给孩子多层面的选择。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都很适合这时期的孩子。除了文学性的书籍外,知识性的图画书,如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也符合孩子阅读的兴趣,能扩展孩子的经验。

*选择情节较复杂的故事类书籍,内容要具有幻想性和因果性,能促进孩子思考。

*书籍最好能图文并重,文字也可以相对复杂一些。让孩子以以往的经验为基础,通过看图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长句。

3、考虑到孩子马上要进入小学,家长可以适当培养孩子书写的兴趣和习惯。不要特别在意字的工整与正确,关键是写字的方法、坐姿、专注度等。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宝宝是如何开始学说话的呢?

语言是上天赐于人类的无上的珍宝,成人也许早己习以为常,而刚刚开始获得这个珍宝的婴儿,从看到新玩具时那一声兴奋的“啊”,到能用断断续续的句子对妈妈讲述托儿所里发生的事,他始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学习者。在此期间,宝宝正以飞快的速度积累着词汇量。需要强调的是:语言是从周围环境中学来的,而这个环境,不管是宝宝身体所感觉到的,还是心理所感受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所提供或控制的,因此,父母的言行,对于宝宝学习语言和扩大词汇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宝宝长到两岁己能自如地走动,活动范围也增大了,还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那么如何帮助宝宝扩大词汇量,更好地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学会沟通呢?但愿以下的几点建议能给年轻父母一些帮助。

建议一:看得见、摸得着,采用感官学习法

两岁半的强强(化名)正站在一款红色吉普车前,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会儿在反光镜间照照,一会儿拉开车门去看那写满了神秘数字的表盘,然后他又摸摸光亮照人的车身,把小脸靠在上面感受一下。最后他掏出口袋里的一叠汽车图片,一张张地仔细看,突然他高兴地叫了起来,把一张同样的红色吉普车图片拿了出来,对站在身边的爸爸说:“看!它们一样!”强强爸爸反问他:“哪里一样?”“吉普,红吉普!没有尾巴!”强强兴奋地说。在热闹非凡的小车展厅里,人们都在各款汽车前评头论足,强强的爸爸是带孩子来了解一下“汽车”为何物的。真是不虚此行,强强很快了解了不少车的种类和车内的一些设备的名称。

强强爸爸的做法就是“感官学习法”,是让孩子接触一下实物,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学得快。两岁宝宝的思维是很具体、直接、形象的,需要大量的感官信息的输入,一点一滴地建构起对一个事物、一个事件、一种情绪的认识。比如,在展厅里学习“吉普车”这一词汇时,眼睛看到了色彩和形状、耳朵听到的喇叭的声音、手触摸到了轮胎的花纹和光滑的喷漆,这些丰富的信息直接进入了孩子的大脑,从而建立起对“吉普车”这一词汇的精确的完整的理解。同时,在学习“吉普车”这个词时,强强也熟悉了相关的一系列词汇:关于色彩的、质感的、速度的、品牌的等等,这样,他在这方面的词汇会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得到快速扩大。

建议二:见多识广学新词

妈妈第一次带文文(化名)到乡下的外婆家玩,他好兴奋啊!一进村,他就看到一个“眼睛大大的四条腿的带毛皮的动物”,“狗!狗!”他大声叫起来。“错了!错了!”妈妈温和地说:“错了!这是牛,是牛,你看,牛有角啊!”“噢!牛有角。对对对!哞哞叫!”文文使劲地点点头。

很快,他又看到一群“眼睛大大的四条腿的带毛皮的动物”,“狗!狗!”他又叫起来。“错了!错了!这是马,你看它的腿多长啊!”“是马!”第二天,小文文又一次在村里看到一群“眼睛大大的四条腿的带毛皮的动物”,头上带着角,“牛!牛!小牛哞哞叫!”“不是的,是羊!小羊咩咩叫!”小羊咩咩叫起来,文文高兴地学着叫:“咩!咩!小羊咩咩咩!”

在城市里长大的文文虽然在图片上也见过“马”“羊”“牛”,对着图片也能叫得出名称,但由于实际生活中他看不到这些动物,所以这些词对他而言只有表面意义而己。倒是他经常见到的狗,让文文记住了“狗”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眼睛大大的四条腿的带毛皮的动物”。但只有在文文知道了“马”“羊”“牛”这些词所指的意义之后,对于“狗”的理解才又进一步清晰起来,知道“狗”不仅是指“眼睛大大的四条腿的带毛皮的动物”,而且还“没有牛那样的角”“没有马那么长的腿”。

儿童最初学习新词时只知道记住一些特征,并不知道它在成人世界里实际表达什么含义。维果斯基曾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当你第一次看到一瓶红墨水,别人告诉你“这是墨水”,你以为这能写红字的水叫墨水,你又见到绿墨水,别人又告诉你“这是墨水”,你就以为能写红字和绿字的水叫墨水,直到你又见到蓝墨水、褐墨水……你终于知道“墨水”这个词汇指的是什么了。见多识广,对于宝宝扩大词汇量非常重要。

建议三:弄得懂才能学得会

丁丁(化名)爸爸想让丁丁学会认识各种颜色,他用的是这样一套图书。比如《我看见了红色》,书上画着红苹果、红毛衣、红太阳等红色的东西,《我看见了褐色》则画满了褐土、褐色的巧克力等褐色物品。丁丁很快记住了红色、黑色、黄色,他不仅能指出图片上这些颜色的东西,还能指认周围带有这些颜色的物品,比如爸爸的皮鞋是黑色的、妈妈的头巾是黄色的。

但在他认识绿色、蓝色时发生了了困难,认识褐色和紫色时根本就是转眼就忘。丁丁爸爸认为丁丁不好好学,想要骂他,丁丁妈妈忙挡住了他,她认为这是由于这两种颜色丁丁在生活接触得比较少的缘故。

丁丁的父母实际上是误会了丁丁。是否熟悉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词汇的学习也同儿童的发展状况有关。对于宝宝来说,各种颜色并不具有同样的意义,认识起来难度也有所不同。有研究表明儿童使用各种关于颜色的词汇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是认识并讲出“它是红色的”,接下来是“黑色、白色、绿色、黄色”,以后是蓝,然后是紫色、灰色,最后是棕色。在新生儿的眼睛里,世界如同我们在黑白电视机里所看到的样子。一般认为宝宝从三四个月才开始分出彩色和非彩色。宝宝天生喜欢明亮的温暖的颜色,对冷色则不太喜欢。宝宝的学习兴趣受到情绪的影响,喜欢的就会接受,不喜欢的则很难接受。所以,宝宝认识褐色、紫色的时间也许会晚许多。因此,帮助宝宝扩大词汇量也要根据他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状况。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教授 燕铁斌

口吃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那该如何防止自己的孩子患上口吃呢?

给孩子治病,先改变父母

孩子一天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交流最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孩子口吃早期,父母的作用非常关键。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慢自己的语速。孩子经常加快语速以紧跟父母的语言节奏,一旦孩子学会快速说话,要减慢速度,减少口吃就比较困难。所以,父母与口吃孩子说话时,态度要平静,语速要慢,发音要清楚准确,给他们以良好示范。如果孩子一时没有接上来,也不要急于提醒,而应让孩子自然地说话。但不要一字一顿,让孩子明显感觉到父母是在纠正他的发音。

孩子说话语速加快时,父母可插话缓解其情绪,让孩子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从而表达清楚。要留意,孩子为引起注意,经常打断父母说话或者干扰父母活动,是希望自己说话时父母能注视他们。这时若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与关爱,而非喝止他们,可让孩子说得更多更好。

好环境更好说

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让他拥有更多说话的机会。比方说多与孩子谈论身边的事物,如看到爸爸开车时,与孩子一起讨论爸爸在干什么或者准备去哪里,鼓励孩子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多采用陈述语气,减少提问。孩子表达不流畅时,应鼓励他们,“我有时也会这样的,好多人都会这样”,让他们放松地说话。不要对孩子说“不对了,再说一遍!”等话,也不要表现出焦急不安。除此之外,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口吃者,以避免孩子模仿而加重口吃。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如果觉得《别给幼儿贴上“口吃”的标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