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宝宝指甲的护理技巧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1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也是个大工程,可千万不能马虎对待。父母们当务之急就是该多了解下新生儿护理知识,小编下面分享宝宝指甲的护理技巧,赶紧看看吧!

婴儿的指甲需要剪吗?

婴儿的指甲长得特别快,1~2个月大的婴儿指甲以每天0.1毫米的速度生长,若手指甲长了若不及时剪短,指甲会藏污纳垢,也可能会因抓破皮肤而引起感染。婴儿指甲长时,一定要剪,因为指甲下容易藏污纳垢,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

长的指甲还容易折断,甚至伤了自己的手指头。婴儿如果感觉皮肤痒或有其他不适,就会用手抓,如果指甲长,就很容易抓破自己娇嫩的皮肤。

定期为宝宝剪指甲,这是保持皮肤清洁的方法之一,也有助于防止“病从口入”。但父母为宝宝剪时应当谨慎,以免剪伤,另外还得注意不要将指甲剪得过短,因为孩子会因此感到疼痛,或活动时磨损指部皮肤。

修剪指甲小窍门

给宝宝剪指甲时,宝宝会很不配合,叫妈妈无从下手,不是将宝宝的指甲剪得太深,就是把手指肌肉剪着,要想顺利,妈妈应该掌握一些小窍门:

·宝宝躺卧床上,妈妈跪坐在宝宝一旁,再将胳膊支撑大腿上,以求手部动作稳固。

·握住宝宝的小手,将宝宝的手指尽量分开,用婴儿专用指甲刀靠着指甲剪。

·要把指甲剪成圆弧状,不要尖,剪完后,妈妈用自己的拇指肚,摸一摸有无不光滑的部分。

专家提醒:为宝宝剪指甲应注意

·给婴儿用的指甲剪应是钝头的前部呈弧形的小剪刀或指甲剪。

·剪指甲时一定要抓住新生儿的小手,避免孩子因晃动手指而被剪刀弄伤。

·帮婴儿剪指甲时,让婴儿背对着你坐在你大腿上。

·母亲将一手的指拇和食指牢固地握住婴儿的手指,另一手持剪刀从甲缘的一端沿着指甲的自然弯曲轻轻地转动剪刀,将指甲剪下,切不可使剪刀紧贴到指甲尖处,以妨剪到指甲下的嫩肉,而剪伤婴儿的手指。

·婴儿喜欢用手抓脸部或身上其他部位,剪好后检查一下指甲缘处有无方角或尖刺,若有应修剪成圆弧形。

·选择修剪指甲的时间最好在婴儿不乱动的时候剪,可选择在喂奶过程中或是等孩子熟睡时。

·由于婴儿的指甲很小,很难剪,所以尽量使用专为婴儿设计的指甲剪,注意不要剪得太深或太多,以免剪伤皮肤;此外,不要剪得过短,以免损伤甲床。

·如果指甲下方有污垢,不可用锉刀尖或其他锐利的东西清洗,应在剪完指甲后用水洗干净,以防被感染。

·如果不慎误伤了小儿手指,应尽快用杀毒纱布或棉球压迫伤口,直到流血停止为止,再涂抹一些碘酒消毒或消炎软膏。

·不爱剪指甲的宝宝可在他熟睡时或喝牛奶时剪。

·最好一周内剪2—3次指甲。

·也应为宝宝剪脚指甲。

·不要在宝宝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给他剪指甲。

正确做法:

经常修剪指甲,避免抓伤。

观宝宝指甲知健康

宝宝的指甲正常是粉红色的,很光滑,有韧性,甲半月颜色稍淡。如果宝宝的指甲出现异常,往往是疾病的外在表现。

颜色异常

甲板上出现白色斑点,多见于正常儿童,或者为一时性损伤。真菌感染多伴有黄甲和形态改变。如果甲半月呈红色,多属心脏病。贫血时成淡红色。

形态异常

甲板出现横沟可能是得了麻疹、猩红热等急性热病,代谢性疾病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甲板出现竖沟多见于甲质受损及皮肤扁平苔癣。

甲板变薄变脆有纵向突出的棱,指甲容易撕裂、分层,这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也可见于扁平苔癣等皮肤病。

甲板出现凹窝可发生在银屑病、湿疹等患儿。

纵向破裂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等患儿。

硬度异常

硬甲甲板增厚,越到指尖越厚,既可由先天因素造成,也可因后天长期刺激引起。

妈妈的烦恼:出现白点是缺钙么?

对于指甲上出现了白色斑点,这多数是因外伤造成的,指甲有五分之一是藏在肉里面的,因此对指甲周围皮肤的损伤,就会影响到指甲的生成状况。比如随意撕掉指甲周围皮肤上出现的倒刺,就是容易导致指甲上出现白色的斑点的原因。指甲周围的皮肤受到损伤,直接影响了指甲对营养的摄取。因此,正确的办法是用指甲刀去掉倒刺。当然,平时对手上皮肤的护理也是必要的。用含油脂比较高的蛤蜊油及含有维生素E的护肤品给宝宝擦手最好。这样既保护了皮肤,也保证了指甲的健康。

指甲护理红灯:给新生的小宝宝带手套

刚出生的小宝宝总喜欢用小手搔抓脸,或者经常把小手往嘴里放,有的妈妈为了防止小宝宝抓破脸,便给他戴上小手套。但是手套里面有很多的细线头,它们会缠绕在小宝宝的手指上,由于小手指不停地活动,会使线头在手指上越缠越紧,血液循环因此受到阻碍,造成手指缺血坏死;而且由于不透气,引起手指间的皮肤发生糜烂;同时,也限制了手指的自由活动。

在排除一些疾病后,宝宝胀气很可能是喂奶不当造成的。专家建议,妈妈们在注意科学喂养和饮食的同时,不妨适当给宝宝的肠子做做“体操”。

宝宝胀气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看到因胀气而难受的宝宝痛苦的表情和声嘶力竭的哭闹,也足以让手足无措的妈妈们心急火燎。专家指出,婴幼儿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它们本身就容易出现胀气。此外,喂奶时没有掌握好奶瓶的角度、乳母吃过多胀气和热气食物以及太过依赖安抚奶嘴等,都可能成为宝宝胀气的“元凶”。

为了让宝宝不再受胀气的折磨,专家建议,妈妈们在注意科学喂养和饮食的同时,不妨适当给宝宝的肠子做做“体操”,帮助宝宝排出体内的废气。

医学指导/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李宏

误区

乳母饮食太热气宝宝也易胀气

误区一:宝宝一哭就喂奶

正确做法:饿时一次喂饱,不轻易打断宝宝睡觉。

首先,要注意宝宝饮食的规律性。“妈妈们最常犯的错误是喂奶时间不规律”,李宏表示,有些妈妈一看到宝宝哭就急着喂奶,这样其实很容易让宝宝出现消化道问题。他提醒说,如果宝宝真饿了,就一定要在孩子需要时一次喂饱,“千万不要宝宝正吃在兴头上时,想起来书上说一次应该喂120毫升,结果就不喂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正睡得好好的,结果妈妈看到书上说每3小时要喂一次,就把宝宝弄醒来喂奶,这样也是不科学的。”李宏表示,妈妈们不能机械地照搬书本,如果宝宝偶尔一两次睡的时间比较长,也没必要把他叫醒。

误区二:喂奶时放入空气

正确做法:注意奶瓶角度,选择合适奶嘴。

用奶瓶喂奶时方法不正确,也是导致宝宝胀气的原因之一。“有些妈妈用奶瓶喂奶时角度没有控制好,喂的时候奶嘴没有塞满宝宝的嘴,结果宝宝吸奶过程中吞进很多空气。”

此外,奶嘴的选择也有讲究,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把奶瓶倒过来,如果奶是一滴一滴地滴下来,说明奶嘴大小正好,这样宝宝正好吸一口就出来,不吸则不会出来;如果奶瓶倒过来却不滴奶,说明奶嘴太小;如果奶呈直线落下来,则说明奶嘴太大,这样宝宝会来不及吞,也容易肚子胀。”

误区三:乳母吃太多胀气食物

正确做法:少吃土豆、红薯、煎炸食品。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那么乳母需要特别注意食物种类的选择。如果乳母吃过多容易引起胀气、热气的东西,比如土豆、红薯、洋葱,或是煎炸食品,也会造成宝宝胀气。此外,太油腻的东西也不行,“比如月子里吃鸡,那么鸡油、鸡皮就不要吃了。”过早添加辅食也可能出现问题,“很多广东人喜欢给刚满月的孩子吃米糊,这样也容易使宝宝腹胀。”

误区四:太过依赖安抚奶嘴

正确做法:变换体位安慰宝宝。

另一个可能引起宝宝胀气的因素是安抚奶嘴。李宏指出,有些安抚奶嘴是空的,宝宝含着它容易吸进空气;有些安抚奶嘴尽管是实的,但一旦奶嘴拔出来,宝宝就会哭,哭时也会吸入大量空气。“其实这时候安慰宝宝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变换体位,比如抱起来竖一竖,晃一晃,通过这些变换,让宝宝产生一种安慰感。”

支招

给宝宝的肠子做“体操”

除了避免前述误区、采取科学的喂养方式外,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结构特点以及胀气产生的原因,李宏还教给妈妈们两种缓解宝宝胀气的保健操。这两种保健操都需要在吃完奶一个小时左右,等宝宝的胃基本排空后进行。

1.腹部按摩: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沿着肚脐用手掌进行顺时针按摩,每次轻轻按摩30~50下左右。

好处:腹部按摩不仅能帮助宝宝排出肚子里的废气,通过抚触还可以使宝宝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感。

2.躺着“蹬单车”:把宝宝平躺放在床上,抬起宝宝的腿,在空中模仿“蹬单车”的动作。

好处:这个动作实际上有利于宝宝腹腔和肠道的挤压,宝宝的大腿一蜷一伸,等于是在给肠子做“体操”。躺着“蹬单车”还有另一个好处:由于空气是往上走的,当宝宝的屁股抬起来以后,气就自然往上走,从肛门排出来了;如果往下走的话,肠道的气不会往上逆,就容易造成呕奶。

案例

宝宝胀气难受如便秘

王女士三周大的宝宝最近开始莫名其妙地长时间哭闹,无论大人怎么抱怎么哄都没用,“宝宝既没有发烧,也没有呕吐,但是看起来却很痛苦,一会儿涨得满脸通红,一会儿全身扭来扭去,像是便秘的样子”。

听了王女士的描述,医生马上摸了摸宝宝的肚子,结果发现宝宝的肚子果然有些硬。在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医生认为,宝宝哭闹的原因可能是胀气。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女士回家后尽量在喂奶时不让宝宝吸入空气,同时喂奶后为宝宝增加了腹部按摩和躺着“蹬单车”的运动,结果不到一天,“宝宝就排出了无数的嗝和屁,也不怎么哭闹了”。

原因

由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所决定

“从门诊的情况来看,许多因为吐奶、大便不规律、哭闹不安、睡眠不安等问题来就诊的婴幼儿,问题都出在消化功能紊乱上,而胀气就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珠江医院儿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李宏指出,婴幼儿之所以容易出现胀气,是由他们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所决定的。

“在婴幼儿阶段,人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李宏解释说,“正常成人的胃是往下垂的,但婴幼儿的胃位置却可能比较平,由于位置平,胃就会有一些扭曲,加上他们整天卧在床上,食物很容易积在胃里,积了以后容易胀,胀了以后就容易吐奶和消化不良。”

此外,婴幼儿体内的三种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分泌功能也尚未完善,“足月的孩子通常要到100天以后,消化酶才能完善。”

李宏提醒说,如果宝宝出现吐奶、大便不规律、哭闹不安、睡眠不安等情况,妈妈们就需要警惕宝宝是否出现了消化功能的紊乱。

“首先可以去专业医生那里看看,排除一些疾病,因为常见的感冒、喉咙发炎也可能引起宝宝不吃奶和吐奶。此外,胃肠道的炎症、肚脐的感染如脐炎等,也会引起婴幼儿肚子胀”。在排除掉疾病后,婴幼儿胀气就有可能是喂奶不当造成的。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宝宝指甲的护理技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