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

2023-06-08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8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新生儿的护理十分重要,新手爸妈们不要以为这是件小事,有很多方面都是要注意的。小编接下来为大家分享母乳喂养多久最好?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赶紧来看看吧!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呢?这是每位第一次当新妈妈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母乳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也要注意坚持喂养的时间哦。

一、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1、从出生到6个月,为宝贝提供充足的母乳:宝贝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就在1岁以内,特别是6个月以内,可以说是高峰期中的高峰,月龄越小增长越快,这从宝贝体重、身高增长曲线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母乳中含有4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物质,所以宝贝4个月前不必添加任何食物、水及其他饮料,建议用纯母乳喂养。

2、按需喂养:母乳喂养时,尤其是前1个月,按需哺乳非常重要。

3、及时添加辅食,为宝贝提供全面的营养:宝贝满4个月后,不论母乳量分泌多少,单纯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贝的发展需要,必须按照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开始及时为宝贝添加辅助食品,如蛋黄、菜泥、淀粉类食物等,以预防贫血和其他问题。

辅食的添加不是可有可无,要把它与哺乳等同起来。比如泥糊,它在人类饮食从液体过渡到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辅食种类及分量的不断增加,不仅是宝贝获取全面营养的保证,而且可以使宝贝逐渐进入离乳期,为以后完全断奶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4、哺乳期妈咪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全面营养和健康:哺乳期的妈咪应该坚持补钙和维生素A、D,为宝贝提供优质“奶源”。如果妈咪缺钙,为保证乳汁中钙含量的恒定,就要动用妈咪本身的骨钙,会造成乳母骨软化、骨质疏松、腰腿疼痛等。

母乳的成分会随产后时期的不同有所改变,有些外在的因素还会暂时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在注意正确哺喂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心情舒畅,不要过早节食,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且营养及免疫成分不会下降。

5、职场妈咪要保证乳汁分泌量不下降:可以将奶挤出来储存在奶瓶里,白天让看护人喂给宝贝,早、晚坚持哺乳;短期出差的妈咪可以提早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冰箱冷冻室里,由看护人喂给孩子;妈咪在工作及出差中,要注意及时挤奶。

6、断奶应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如果选择8个月完全断奶,可以从宝贝6个月开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以辅食等代替。当然母乳不足者,可提前断乳,尽量做好衔接,便于宝贝生理和心理的适应。

7、注意断奶的季节:断奶的季节最好是春、秋季节,气温不高不低,避免夏季断奶。

以上介绍了母乳喂养多久最好,那么,第一次当妈妈的你是否还存在疑问呢?比如,正确的喂养姿势是什么样的呢?

二、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1、侧躺(足球)抱法:让宝宝在您身体一侧,用前臂支撑他的背,让颈和头枕在您的手上。如果您刚刚从剖宫产手术中恢复,那么这样是一个很合适的姿势,因为这样对伤口的压力很小。

2、侧卧抱法:您可以在床上侧卧,让宝宝的脸朝向您,将宝宝的头枕在臂弯上,使他的嘴和您的乳头保持水平。用枕头支撑住后背。

3、摇篮抱法:用您手臂的肘关节内侧支撑住宝宝的头,使他的腹部紧贴住您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支撑着您的乳房。因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将它托出来哺乳的效果会更好。

4、橄榄球抱姿:橄榄球抱姿适用于那些吃奶有困难的BB,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妈妈观察孩子,在孩子吃奶的时候可以调整BB的位置。步骤为让BB躺在一张较宽的椅子或者沙发上,将他置于你的手臂下,头部靠近你的胸部,用你的手指支撑着他的头部和肩膀。然后在孩子头部下面垫上一个枕头,让他的嘴能接触到你的乳头。

以上介绍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和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不仅对宝宝的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也对产后新妈妈的好处也是非常多的,那么都有哪些好处呢?

纯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到宝宝8个月--1岁左右即可

宝宝出生之后,一般会选择母乳喂养,妈妈的乳汁中含有小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养分。不过前提是宝宝的出生时间在六个月以下,这个阶段的宝宝选择母乳喂养是最适合的,孩子们通过吸收妈妈乳汁中的营养,能够增强自我的抵抗能力,可以提高对于体能素质。那么孩子们的断奶时间选择是一个非常慎重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宝宝的营养吸收需求来选择,要考虑到宝宝的辅食摄入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再做决定。

在一般情况下,妈妈们会选择宝宝们一岁或者是八个月的情况下断奶,在宝宝断奶之前,我们要为宝宝们准备好辅食,孩子们的辅食准备就需要妈妈们好好的思考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配方奶粉以及一些蔬菜泥或者是水果泥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作为宝宝的辅食。宝宝们对于辅食产生兴趣之后,并能够逐渐的将这些辅食变为主食,妈妈们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结束母乳喂养的阶段了。

妈妈们想要在宝宝一岁的时候,结束母乳喂养,就需要提前两个月为宝宝们做好断奶的准备。千万不要等到实行断奶的时候,强制性的为宝宝断奶,这种情况下,宝宝会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没有母乳的情况,宝宝会有一定的情绪波动,妈妈看了也会更加的不忍心,这个时候就会影响到断奶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想要更加顺利的进行断奶,我们就要提前做好断奶的准备,比如提前两个月就逐渐的减少宝宝的喂奶次数。

断奶季节之秋季或者春季

孩子的断奶时间也是需要结合季节来,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进行母乳喂养之后,想要断奶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断奶的时间选择最好是在春秋两种季节中选择,这两种季节的气候比较适宜,温度适中,不冷不热,利于断奶。

产后母乳喂养的好处有哪些

哺乳对产妇有何好处之恢复更快速

很多新妈妈在生产完之后,妇产科的医生都会立即给新妈妈注射人工合成的催产素,来帮助产妇收缩子宫,排除胎盘。除了这种方法之后,其实哺乳也是能很好的帮助新妈妈的子宫更快的恢复,这是因为宝宝在吸允你们乳房的过程中会刺激到你们体内的催产素的分泌,从而带动你们子宫的收缩,使得子宫能更快的恢复到怀孕前的大小。

哺乳对产妇有何好处之瘦身更快

分泌乳汁会消耗掉女性在怀孕期间积累的脂肪,所以母乳喂养的新妈妈,产后恢复身材的速度会比利用配方奶喂养的新妈妈来说要快的多。而且还有研究结果表明出,在产后的3-6个月里面,母乳喂养的新妈妈的体重会比非母乳喂养的新妈妈要减得更多,即使在哺乳期间因为要满足宝宝的营养所需而摄入了更多的卡路里。

哺乳对产妇有何好处之体内激素更均衡

由于受到宝宝吸允刺激而分泌的激素,不仅可以很好的帮助你体内的其他的激素达到平衡,而且还能使你的雌激素的水平保持在低水平的位置上,从而更好的避免某些癌症的发生。

哺乳对产妇有何好处之心情更放松

母乳喂养不仅对产后新妈妈的身体有好处,而且还能帮助新妈妈们心情放松。因为刺激乳汁分泌出来的激素会使得妈妈们感到心情平和,尤其是对于那些压力大,烦忧多的妈妈来说。而且,母乳中还含有一种催眠的蛋白,可以帮助产后新妈妈和宝宝更好的进入梦乡。

母乳喂养注意3个事项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之一:食物饮食需合理

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就注定了宝宝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把食物经过肠胃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转化成为血液,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之后变成了母乳,再经过宝宝的吸收,那么妈妈吃什么食物营养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宝宝吸收,很多妈妈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不注意饮食,造成食物中毒,最后不停的腹泻、呕吐,最后整个人都精神极差,这个时候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很容易受到妈妈的影响也因而出现腹泻等问题。

妈妈在母乳喂养的几个月里饮食要以清淡、可口、容易消化、有营养、不油腻的为主,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食用,但是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尽量不要食用,尤其提醒香蕉、苹果、榴莲、青菜都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合理食用。香蕉一定要在夏季的时候食用,其他季节的香蕉都是用催熟剂催熟的,这样的香蕉吃下去以后会造成身体亚健康,还有很多膨化食品、辛辣食品、高脂肪、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还是不要食用的好,这样食用之后很容易造成乳汁不纯,甚至还含有病毒,造成孩子肠胃疾病,甚至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出现。

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排骨汤、黄豆汤、豆腐汤、猪蹄汤、鸡汤、鸡蛋、鸡肉等等富含蛋白质比较多的食物可以帮助宝宝快速吸收,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快速的提高,更快的长高长壮。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之二:身体清洁要到位

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妈妈的身体清洁是一定要到位的,包括乳头、前胸,甚至手指等各个部位,因为如果妈妈有皮肤性的疾病会造成宝宝的交叉感染,最后出现宝宝更加严重的情况。尤其是乳头在每次喂奶之前都要用温快水擦拭干净,保证乳头周围都是干净的,避免细菌的残留,通过宝宝的吸食进入到宝宝的肠胃里,引起各种疾病。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在母乳喂养的时候指甲要勤剪,身体要每天清洁,有皮肤性疾病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很严重就把母乳给挤压出来,用奶瓶来喂养,避免宝宝直接接触妈妈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感染。

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之三:遵循少吃多餐的喂养规律

母乳喂养的时候不要给宝宝规定时间,宝宝饿了就要喂食,不要在宝宝还在睡觉的时候就叫起来喂食,等到宝宝真正的饥饿时候又不喂养,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厌食的问题产生。宝宝每次吃母乳的时候不要喂食过饱,很容易造成宝宝吐奶、溢奶、不停打嗝等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产生就一定要少吃多餐,保证宝宝健康的成长,还不回因为吃得过饱不好睡觉,吃不饱就不停得吵闹的问题产生。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如果觉得《母乳喂养多久最好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