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培育良好家风(促进青少年道德养成的途径)

2023-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道德是中华民族之基,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性基础工作,更是一个家庭责无旁贷的基本责任。“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既处于青春期,又处于叛逆期,道德观根基不牢,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左右摇摆不定。家庭作为滋养青少年道德心理的沃土,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有义务为青少年的道德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优化家庭道德养成环境

1.父母间建立和谐相处关系

为了给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夫妻是家风建设的重要角色,作为父母对青少年的各方面影响也极其重要,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生活中不注重谦让,表现自私自利,不注重情感投入,言语不文明,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传统的家庭道德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的,对现在家庭道德的建设同样具有指导价值。夫妻间的互不相让、信任缺失等不和谐因素会慢慢积累引发家庭矛盾,最终冲破家庭道德底线,导致家庭道德危机。这种道德危机往往是不可逆的,表现为父母不能成为青少年的道德榜样,孩子的道德行为得不到约束。

“家和万事兴”是中国家庭最重视的传统文化,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父母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将来必定是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2.家长与孩子建立民主相处模式

民主和谐的家庭相处模式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家长要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自理和自制能力;向孩子传达恰当的要求及期望,并适时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奖励和惩罚;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想法。

通过孩子内心的表达,父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及时纠正在教育孩子中的错误理念。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身心茁壮健康成长的沃土,在这样一种绿色生活空间里,父母关爱和理解孩子、关注和陪伴孩子、辅助并支持孩子,孩子同样会以积极的态度待人处事,用不断的努力学习和良好表现来反哺父母的谆谆教诲。

父母虽然非常爱孩子,但切忌强加过高要求在孩子身上,因为青少年的自尊心较强,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极有可能产生两种攻击倾向,一是攻击自我,表现为消沉、自我封闭、甚至自残、自杀等;另外一种是攻击社会,攻击别人,像徐力弑母事件便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父母处理孩子的问题也不能以极端的方式进行,而应采取聊天等平等讨论方式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给予子女独立的空间,在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孩子,比较独立、和善,更容易融入社会。

3.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家风反映了家庭整体的道德风貌与行为习惯,改进家风以培育青少年的良好道德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时刻杜绝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出现。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需要家庭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每位成员都要不断提升自身道德文明素质。

第一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家长要带领孩子多读书,在阅读中培养他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内在涵养。第二营造诚信型的家庭氛围。诚信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源,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品质。

家长要重视培育青少年从小的诚信道德教养,在他们内心深处种下诚与善的种子,促进诚信道德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对孩子、他人要实话实说,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到,同时对于孩子诚信的行为,家长应进行及时的表扬,对于不诚信的行为,要及时的指出,并教育孩子诚信的重要性。

第三营造勤俭型的家庭氛围。勤俭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其重要的美德,勤俭在创造财富的同时更能培养道德情操。在家庭中家长要创造勤俭的家庭氛围,如带头将洗衣服的水留下来冲厕所、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餐桌上教育孩子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发现孩子有浪费行为对其进行教导等。

4.保障青少年的亲子陪伴资源

在青少年不断成长的岁月里,父母同步参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在亲子陪伴的过程中,父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及时纠正孩子在道德观念理解方面的偏差,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比例越来越高。毕德旭的研究指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农村留守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失范,比如无视学校纪律,沾染网瘾恶习,触碰毒品,不惜犯罪等违背社会公德甚至严重触犯法律的行为。

监管主体缺失等家庭功能的缺失,往往是青少年走上歧途的主要原因。父母外出打工,青少年的监护一般由家里的老人代理,由于老人在年龄、知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很难发挥到监护主体的作用;另外青少年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由于与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久而久之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在情绪上和行为上都会给未来走上歧路埋下种子。

少年一旦出现行为失范,作为父母由于远离孩子,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愧疚感,对孩子的错误往往不会过多地去指责批评,也为青少年继续“执迷不悟”创造了条件。

总之父母的陪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过程中,无法取代的资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彻底解决留守青少年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保障其享有完整的家庭教育资源。

二、提高家庭道德养成实效性

1.注重培育青少年道德心理

青少年道德心理作为道德养成的重要内在因素,对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塑造青少年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道德心理,现代伦理学上给出的定义是:“道德心理是道德知识、道德行为、社会道德要求以及道德文化的心理反应,对于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的道德人格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心理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心理结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综合”。

就是说青少年的道德心理是青少年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道德心理状态,青少年通过观察道德现象和获得道德认知,构成了其道德心理成分和特征。

青少年道德心理作为其道德养成的重要前提和内在因素,对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塑造青少年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培育青少年的道德心理,第一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心理内容的基础成分,需要家庭教育者以自身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基础去引导青少年。

引导者首先自己要明德、信德,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继而通过言传和身教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道德认知。第二要用充沛的道德情感陶染青少年。道德情感是在人们道德认识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心理成分,道德情感是具有社会性的,青少年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及感观体验到不同的情感。

个体会通过这种体验产生愉悦、尊敬、爱护等积极的道德情感,也会产生冲动、愤怒、漠视等消极的道德情感,因此教育者需要经常与青少年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道德需要,化消极的道德情感为积极的道德情感。

第三要充分磨练青少年的道德意志。道德意志作为道德心理的关键构成要素,是个体在实际道德活动中,能够听从内心正确的道德判断,坚定地战胜内在与外在困难履行道德义务的精神。

促使青少年坚定道德意志的养成,家庭教育者首先要增强自己的道德意志,在遇到现实的道德问题时,能够克服一切障碍,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给青少年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同时对青少年进行有意识的道德意志训练,适当的给青少年制造道德困境,在挫折中磨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培育青少年的道德心理。

2.父母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以发挥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自身道德修养的高低对青少年道德养成影响深远。如果父母自身有诸多不良品质,却要求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修养,这是不太可能的。孩子生性并无善恶之分,孩子品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跟周围环境有关。

俗话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在不经意的影响着下一代。父母作为孩子最早接触、接触最长的人,其品行、思想、作风都会对青少年道德标准的形成造成莫大的影响。因此欲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必先修其自身,通过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靠自身的魅力潜移默化的去引导、感染青少年。

“见贤思齐”,青少年在“看齐”的过程中,自身的道德素质也会不自觉地得到提升。第一家长要做到言行一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首先应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工作习惯等,答应孩子的就要做到,在青少年面前树立良好的威信。

其次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自己先做到,也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注意从生活的细节去影响孩子,培养孩子谦虚礼貌、有社会责任心、不骄不躁的优秀道德品质。第二家长要传承优良家风,言传身教。父母在教育青少年的过程中往往重言传轻身教,要求孩子遵守社会道德、家庭美德,而自己却不能用实际行动做表率。

父母的表率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重要,青少年会通过观察了解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尝试着去模仿做某些事情,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套做事准则。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起到好的表率作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培养出一个道德优秀的青少年。

3.加强新时代下对青少年的“共享精神”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类似共享发展模式的共享产品服务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大量涌现。由于共享产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这就表明共享产品一经产生就有其自身的道德属性。共享产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公民素质的担忧。

人们在长时间享用共享产品的过程中,能否保持“共享精神”,即文明共享,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精神去创造美好,需要道德的支撑。青少年作为接受共享产品能力最强的群体之一,其道德行为要想跟上共享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在“互联网+”的经济发展中养成相应的共享精神。

第一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家长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文明共享的发展观。对于共享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如对于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共享单车二维码被破坏、单车被匿藏甚至零部件被拆解的现象,家长可以以此为借鉴,提醒青少年共享单车是为大家生活提供便利的,破坏共享产品的行为是一种道德缺失的行为,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

第二对青少年进行利益观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在正确的指导下,本着“共享精神”去对待各种利益问题,能够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和社会间的利益关系。

第三,除了共享理念的传递,共享实践教育尤为重要,要促进青少年生活共享实践的日常化,如在家庭中引导青少年在享受优越的物质资源及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到共享劳动、共享快乐、共享成果中等,学会共享。

三、总结

家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精神风貌的内在表现,是家庭道德文化的载体,对家庭成员的道德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少年处于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思想不稳定、可塑性强等特点,家庭结构、家长教育方式、外部环境等,都会对青少年道德思想的健康成长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充分发挥家风在青少年道德养成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首先要优化家庭环境;其次要调整家庭道德养成教育方式,提高家庭道德养成实效性。

如果觉得《培育良好家风(促进青少年道德养成的途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