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李晓江:北川 玉树灾后重建回顾|城市风貌营造需要规划师与建筑师精诚合作(需要良好)

2023-06-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4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来源: |建筑名苑 ID:jianzhumingyuan」

城市风貌营造需要规划师与建筑师精诚合作,需要良好的决策机制

——北川、玉树灾后重建回顾

<<<

李晓江

LI Xiaojiang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中国建筑学会“2009—2019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出了100个优秀建筑,令我深受感动的是,3.5万人的北川、不到10万人的玉树两个县域地震灾后重建,在10年100个优秀建筑中占了8席!但我认为这也绝非偶然。北川、玉树能创造出诸多的优秀建筑作品,主要是因为规划师与建筑师有效地合作,因为中国建筑学会对灾后重建的建筑设计给予了极为重要的巨大支持。今天认真总结、回顾两个县城的灾后重建,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建筑风貌的营造与形成。当然前提有些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国家灾后重建中一次性集中建成的,不同于大多数城市渐进发展中分散式建设的效果。

01

城市风貌的四项基本构成要素

在我们讨论城市风貌问题之前,先要清楚城市风貌特征到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首先是自然山水环境;其次是历史人文遗存和城市的结构、肌理、尺度;第三是人的使用功能;第四是现代性或时代特征,但这并非是最不重要的。

自然山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视觉要素,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重要的地理与景观特征。自然山水不可移动、不可复制,由此产生了唯一性。黄浦江、外滩滨江之于上海,云山珠水之于广州,西湖之于杭州,府南河之于成都……山水是塑造城市风貌与视觉空间特征最核心的要素。因此,营造城市风貌首先要理解和尊重城市的山水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要素。“显山露水”,尊重自然地理环境,保护山体水系,利用山水格局塑造独特的、唯一的城市形态特征,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千城一面”。

历史人文遗存是城市地域与文化的时间沉淀和物化表征,包括材料、结构、样式和符号所形成的建筑文化传承,也包括特定的城市结构、形态和肌理,体现了城市建成环境的特色与可识别性。建筑文化的传承不应该只是自然进程。从建筑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出发,对于一些独特的、稀缺的地域或民族建筑文化,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和刻意的传承。北川新县城尽管是灾后异地重建,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涪江流域多雨河谷地区北川羌族和岷江流域干热河谷地区汶、理、茂、藏羌族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是具有不同建筑文化传统的两个支系。为了尊重和传承这仅有10多万人口的涪江流域羌族建筑文化,全新的县城建设也应慎重细心地思考并实践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按照新县城不同功能的建筑、不同视觉注意力的位置提出了羌族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原则性规划要求。

人们使用建筑功能是建筑本身的核心功能和基本属性,建筑的视觉审美效果、风格特征和设计语言首先要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即所承载的人的活动特征。随着人的活动变化和建筑技术发展,建筑作为活动的场所,其形态和规模也在发生变化。因此,建筑风貌,或是对建筑设计的地域与民族文化传承、彰显的要求应该因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尺度而异。在北川、玉树,我们对大量性的住宅,现代功能的学校、医院办公、商务办公、工厂作坊、文化建筑以及小尺度的商业步行街等提出了差异化的风格与风貌的规划指引,既传承了民族建筑文化特色,又防止了千楼一面,也避免了“一羌到底”的虚假造作。在北川、玉树我们对于不同民族、人群的住宅采取了不同的风格设计要求,尊重不同人群的文化趣味,防止建筑审美的强加于人。在商业步行街、滨水休闲区等小尺度建筑街区采用了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建筑传统再现,由此形成和而不同的城市风貌特色。

现代性和时代特征是现代材料、技术、工艺的要求,是现代建筑与场所功能的要求,也是文化与审美现代化的要求。现代性与文化传承常常被理解为相互冲突的价值取向,或互不相容的建筑语言。但真正的大师、优秀的建筑师往往可以把这两者有机地融合于一个建筑,从而创造出经典作品。

多年前,本人随吴良镛先生参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吴先生给我讲了在其设计、建造过程中的许多故事。苏州博物馆的功能、材料、技术乃至设计语言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而非仿古建筑,但从整体到细部又与周围的古城环境浑然一体,与地域建筑文化与审美趣味高度一致。崔愷设计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与文化中心建筑群,外观和室内空间的羌寨意向与现代展览等使用功能的处理也体现了他把握文化传承与现代性关系上的智慧与能力。

此外,国家的城市发展理念、价值取向的进步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风貌。近年,窄路密网、开放街区、有机更新、控制建筑高度等理念和政策的提出,“双碳”目标和绿色技术、绿色生活方式的推广,都会改变城市的物理形态、视觉体验和城市风貌特征,也会改变大众关于空间价值、审美价值的认识。

由此可见,城市风貌是由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建筑与城市功能、当代技术与建筑文化共同构成的。要创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必须充分认识这些要素的作用,处理好四者的关系。同时还要顺应大众审美体验需求及其提升,适应时代的发展理念与价值观的进步与变化。优秀独特城市风貌是在地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的共同产物。

北川老县城遗址

图片由本刊编辑部提供

玉树灾后结古镇鸟瞰

图片由本刊编辑部提供

玉树震后援建项目鸟瞰

图片由本刊编辑部提供

02

合作与信任成就城市风貌营造范例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规院应急团队第一时间到达北川现场开展了县域灾后重建选址研究和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规划研究。不久,绵阳市、北川县把新县城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交通与市政专项规划等任务交给中规院。随后,又要求中规院成立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现场工作指挥部,承担重建规划设计技术“一个漏斗”的工作统筹责任,即把所有国家重建项目、山东援建项目和社会捐建项目的技术统筹工作交给了中规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规院在市政、交通、防灾、绿地景观等领域有能力统筹,在中建院的帮助下,我们也能完成居住区规划与住房设计。唯独大量公共建筑的设计,城市风貌、建筑风格的把握,中规院不敢大包大揽。当时,我向中国建筑学会求援,原建设部副部长、时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表示,中国建筑学会给予全力支持,有任何需求“随叫随到”。中国建筑学会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建筑专业学术团体的第三方力量参与重建规划设计,这个太重要了!我清楚记得张锦秋、马国馨、刘力、黄星元等许多建筑大师每一次参加方案评审、研讨的情景。

宋部长首先提议召开一个学界的高层次研讨会,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共识,再推动建筑设计工作。2009年6月,由中国建筑学会、绵阳市委市政府、中规院三家联合,在绵阳开了两天的北川新县城建筑风貌学术研讨会。20多位院士、大师和著名建筑师、绵阳市主要领导,建设部规划司和省建设厅领导全程参会。大家的发言内容非常广泛,非常精彩。宋部长在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得到参会者的高度认可,以宋部长的总结为主体,会议形成了总结文件——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建筑风貌“六点共识”。这个文件是建筑师、规划师、地方领导、部省主管部门形成的共识,成为了北川新县城建筑设计工作的“圣经”。我们要求参加北川新县城建筑设计40多个建筑设计单位先要领会“六点共识”的内容和精神,阅读研讨会专家发言,然后再开始做设计。由此我认为,营建研究城市和建筑风貌,首先必须在学术界、政府、专业机构之间形成共识,在建筑师与规划师之间形成共识。另外很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建筑师群体而不仅是一两名建筑师的广泛深入的讨论,来形成对风貌的共识。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也是由宋部长带领中国建筑学会采用类似的方法,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诞生了更多优秀建筑设计作品。当然,我认为这种情况可能适合于中小城市,不一定适合大城市。如果一定要给重庆、上海这样的城市定义一个单一的城市风貌,可能也是挺恐怖的事情。

共识基础上的设计创作与营建实践,更需要一个多方相互信任、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

第一,政府要开明、宽容,要尊重和信任专业团体、专业人员,把学术、技术、艺术的基本判断和评价交给专业人员。北川、玉树重建都采用了举国体制,因此,上到省政府的支持,下到市县政府的理解都很重要;援建省市和援建企业的理解支持同样重要。在北川,山东援建指挥部把所有规划设计技术工作的统筹责任交给中规院前线指挥部,通过绵阳北川、山东援建、中规院3个指挥部高度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设计工作顺利展开。在玉树,通过中规院规划现场工作组与省指挥部、省重建规划委员会和州政府的协同工作机制,为城市风貌营建和重要建筑的设计创作提供了工作基础。

第二,规划师一定要走在前面。通过优秀的总体规划、城市设计;通过选址和城市景观组织为重要单体建筑的设计提供环境和必要的约束,为城市和建筑风貌创造条件。获得“10年100个优秀建筑”的玉树博物馆和北川文化中心的选址为建筑师的创作既提供了优越条件,也提高了设计难度。规划师起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去研究城市历史。如前所述,为什么在北川异地重建的新县城,我们要去传承羌族建筑文化,创造民族和地域特征鲜明的城市与建筑风貌。同时,规划师在规划阶段恰当地处理自然山水与建成环境的关系,也为营造城市特色风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建立了规划先行统筹的工作程序和学界、政府、专业机构有效的合作机制之后,工作程序、决策程序是创作和遴选出优秀建筑作品的保障。

在北川,所有的公共建筑设计师都以“六点共识”为指南,以中规院前指的规划设计条件为依据,开展创作。设计方案经建筑师、规划师评审后交3个指挥部联席会议审查。最后由绵阳市委主要领导主持的规委会决策。设计方案经过前2个程序审查,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的最优,也已消除了各种“硬伤”。幸运的是规委会决策每次都尊重了专家的选择,选用了专家首推方案。

经中规院前指建议,北川新县城3处最重要的建筑或场地——文化中心、行政中心、抗震纪念园由中国建筑学会组织设计工作。经过3轮由10多位著名院士、大师和设计机构参与的方案征集,文化中心采用了崔愷的设计方案,行政中心采用了香港华艺的设计方案。

经过3轮方案征集,北川抗震纪念园没有选出实施方案。为此,宋部长亲自组织工作班子,请张锦秋先生做总顾问;由中规院荟集3轮方案中最有价值的创意,拼合出场地总平面方案;由张锦秋先生亲自修改优化方案;由周恺、孟建民、庄惟敏分别负责3个主题场所设计。经过多次重建项目的梳理优化,北川抗震纪念园的多个建筑项目被取消。最终庄惟敏完成了幸福园和2,000㎡的幸福馆(规划展示馆)设计;孟建民完成了英雄广场总平面、场地铺装和照明设计;周恺完成了静思园的场所设计,获得“10年100个优秀建筑”;叶毓山先生完成主题雕塑“新生”创作。在一块5.2hm2的土地上,凝聚了如此多院士大师的智慧和心血,在共和国建筑史上可能是空前绝后的。

玉树灾后重建的条件比北川更艰难,高原高寒、交通不便。因此中国建筑学会采取了指派著名建筑师的方式完成重要建筑的设计创作。方案经过学会组织的建筑师、规划师多轮讨论和评审,不断完善,再报省规划委员会批准实施。最终,何镜堂的玉树博物馆、崔愷的康巴艺术中心、周恺的格萨尔王广场、孟建民的地震纪念馆、庄惟敏的州行政中心都入选“10年100个优秀建筑”。崔彤的游客到访中心虽然没有入选,但经过不断完善的设计方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县城重要的地标建筑。

玉树博物馆鸟瞰

姚力

康巴艺术中心

张广源

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中心

张广源

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

张广源

好的工作机制、地方政府的信任、决策者的开明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北川新县城重建中也出过意外,崔愷的北川文化中心刚开工时,山东省1位有话语权的重要领导,坚决反对这个方案。因为这个建筑群包含了山东援建项目,山东方面确实有权干预。在山东援建前指、绵阳北川前指和中规院据理力争不果后,我和朱子瑜给山东省省委书记、省长写了封信。我们并没有强调这个方案的优秀之处,而是讲述了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3轮方案征集和方案优选的过程。3轮方案征集,崔愷方案都是10几个方案中选出来的第1名。在山东省几位主要领导研究此事时,山东援建前指徐振溪指挥长转送了我们的信件,并仗义执言,建议领导尊重学会和专家的选择。

最后,省委书记说还是尊重专家的意见吧,这个方案才得以实施。有敬业的规划团队,有强有力的学术团队支持,有好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有好的政治决策体制,至于建筑师,我认为如果有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机制,众多优秀建筑师一定能创作出好作品。在北川、玉树,无论是多方案征集,还是直接委托设计,优秀的建筑师都会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北川、玉树的实践也说明,中国建筑学会此类的团体来领衔、组织是很重要的。中国建筑学会和宋部长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建筑师群体挺身而出,帮助中规院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实践。北川3轮方案征集都是无报酬的,但所有建筑师都倾情参与,奉献出最好的创作。是规划师与建筑师的精诚合作成就了北川、玉树城市风貌营建的成功实践!

玉树灾后重建结古镇中心区鸟瞰

魏刚

玉树藏族自治州行政中心鸟瞰

姚力

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抗震纪念园,静思园

周恺

03

领导者与大众的审美修养需要培育并提升

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综合实力增强,各类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增多,一方面,人们对城市与建筑风貌更加关注;另一方面,城市与建筑风貌也出现了种种偏差。国家领导人于2015年就对城市建筑的不良风气提出批评,并归纳为“贪大、媚洋、求怪”。后来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使用了一个比较温和的词,叫“奇奇怪怪”的建筑。最近,住建部关于城市风貌的政策文件又重提“六个字”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社会上确确实实存在对城市风貌、建筑风格的认识误区,存在建设和建筑设计方案评选、决策的误区。尤其是缺乏正确审美价值与文化修养的长官意志,导致贪大、媚洋、求怪的现象非常普遍。本人认为,这种扭曲的审美追求是贫困时代的遗产。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严重短缺型的贫困社会走向中高收入社会的过程,而贫困时代形成了攀比、较劲的心态,遗留下来了以大为美、以高为美、以新为美的审美习惯。在城市建设中把宽马路大广场、立交桥高架路、高楼林立视为现代化的象征,或是盲目模仿照搬,或是求怪媚洋,或是大拆大建,拆真文物建假古董,城市建筑与公共艺术领域各种乱象层出不穷。

城市和建筑风貌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建筑和公共艺术的审美体验和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教育水平和文化修养水平,是需要教化和培育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们似乎对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要求不高,对公共建筑或高铁车厢、机舱的声音、光线、色彩反应很不敏感,没有诉求;大众旅游休闲多热衷于时尚、从众,对文化与审美体验的需求不多。然而,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多样性和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空间、建筑与场所变成了“网红时尚”。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海空间艺术季、北京、广州国际设计周的城市与建筑类活动,快速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的重要城市文化活动;《三联生活周刊》举办的人文城市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与提升,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文化与审美价值的日益关注。而这些城市与建筑的文化活动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大众教化与培育作用。

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有2个例子。重建规划时,很多老百姓也提出要建高层住宅,要坐电梯。但灾后重建的资金不允许这样做,我们规划师也不愿意建一个高楼林立的新县城。最后规划师和居民、灾民达成一致,新县城不建高层住宅。几年后,地方政府出于土地收入压力,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建了一栋16层,两栋14层建筑。老百姓很不满意,认为破坏了城市风貌,并向省建设厅、中规院反映,说我们当年说好了要建设没有高层建筑的城市,怎么冒出高层建筑。新县城居民的空间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变了,他们更喜欢多层建筑和小尺度的城市风貌。后来,北川就坚持在新县城只允许建设小高层,建筑高度不超过12层。另一个案例是上海援建、同济大学设计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当时我们没有能够阻止同济大学把校内征集的建筑设计方案放在网上进行公众投票推选,果然就选出一个很不得体的方案。我们认为在老北川中学这一特殊场地,老县城地震遗址附近,公众投票选出的方案非常不合适。为此,我们请宋部长通过中国建筑学会组织专家论证;请王瑞珠院士现场给地方领导讲解纪念地的纪念性建筑应该如何把握。在我们的坚持下,把几个方案和专家意见同时上报四川省委书记,书记最终决定采纳专家最推荐的,蔡永洁设计的“裂缝”方案。这个方案很好地把握了场所属性和场地环境,建成使用后广受好评。

在城市风貌和建筑创作上,也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是复古风,我们讲文化自信,讲人居和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意味着复古。个别城市或新区,热衷于搞轴线,搞“几大建筑”,但主要领导人既缺乏必要的素养又过多干预设计创作,闹出不少令人无语的局面;另一个是怪异、非线性的建筑的风气,不少地方领导热衷于追求与众不同,或盲目崇拜大师、洋师,非常喜欢这类设计,由此导致很高的投资却未必创作出优秀的建筑作品。最近建筑与规划业界关于上海、深圳文化建筑设计创作“向左、向右”的讨论,反映出城市文化自信的差异,是重视文化活动的品质、内涵,还是注重文化建筑的外在形象抓眼球?

北川新县城重建的选址、规划、设计、建设与后续的长期维护经验回顾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和优秀的建筑作品需要规划师在规划、城市设计阶段从总体到节点的把握,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指引为建筑师提供设计创作的依据与条件;需要优秀的建筑师及团队理解城市,理解地方文化和周边环境,创作优秀的建筑作品;还需要政府及领导人对规划师、建筑师的尊重信任和开明的态度,并建立良好的行政与决策机制。

在整个社会从贫困走向繁荣富裕的现代化进程中,规划师、建筑师的审美价值需要与时俱进;社会公众和政府领导人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也需要得到培育,不断提升。

嘉那嘛呢游客服务中心

布雷

朝神山、格萨尔王雕像敞开的广场

魏刚

本文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由作者提供

杂志编辑 / 周淑倩、李根、李若丹

新媒体编辑 / 张梦蝶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尽快处理。

联络、投稿、投诉

投稿邮箱:jianzhumingyuan@126.com

李晓江:北川 玉树灾后重建回顾|城市风貌营造需要规划师与建筑师精诚合作 需要良好的决策机制

如果觉得《李晓江:北川 玉树灾后重建回顾|城市风貌营造需要规划师与建筑师精诚合作(需要良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