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马骏:绿色金融助力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

2023-06-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

在9月9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中国投资协会、华盛绿色工业基金会、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创新联盟和欧洲对华关系促进协会中国委员会在厦门主办,标准排名承办的“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共生共荣”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与绿色金融论坛(2020)(以下简称“论坛”)上,针对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食品这一主题,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作了精彩的发言。

绿色金融四大支柱

绿色金融,五年前是一个小众的话题,现在已经变成主流的话题。

绿色金融在国内刚起步时,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聚集了国家部委的政策资源。

此后,这一政策体系和绿色金融发展主要沿着以下四大支柱来进行:

一是绿色金融的界定标准。中国的绿色金融,现在已经有三套界定标准:

(1)绿色信贷标准。目前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分别开展绿色信贷工作,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各分支机构要按照《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级方案(试行)》要求,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绩效。银保监会先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关于绿色信贷工作的意见》(银监办发[2013]40号),要求各机构更好地开展绿色信贷工作;

(2)绿色债券界定标准。2015年由中国绿金委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作为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附件正式公布。迄今为止,大部分绿色债券发行主体还在使用这一目录,最近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发布了新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征求意见稿,目录中删除了煤炭类项目有关内容;

(3)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这一目录更加细致,包括200多个大类。大家要看所做的项目是否属于绿色项目,建议参考上述标准。尤其是《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二是环境信息的强制披露。

绿色项目必须要有环境效益。比如,能够改善大气、水或土壤的质量,减少污染,或降低碳排放。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才算减少环境污染,多大程度上才是改善气候变化?需要数据作为支撑。

比如,降低了多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了多少能耗量,减少了多少水资源消耗量等等。这些数据信息必须披露——这就是环境信息披露。现在监管部门已逐渐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今年年底,预计生态环境部和证监会等机构将联合发布有关规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

三是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

有些项目虽然经济效益一般,但环境效益比较好,而私营部门、民间资本通常缺乏投资这类绿色项目的动力,所以必须要用财政、金融的激励手段,来鼓励和引导私营部门参与项目。

举例来说,浙江省湖州市、衢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贵州省贵安新区、江西省赣江新区和甘肃省兰州新区“六省九市”已经成为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他们都推出了自己的激励机制。有的是以贴息的方式,有的是以担保方式,都能够降低绿色项目融资成本,提高绿色项目投资回报率。

比如,作为一个商业银行,在持有绿色信贷的同时,可以凭绿色信贷,到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方式获得低成本的融资,这样的融资成本比在市场上融资大概低0.5个百分点。

四是产品体系。

不同的绿色项目对融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项目需要短期的流动资金,有些项目需要期限非常长的资金支持。像典型的新能源、地铁轻轨、污水和固废处理项目等,周期很长,一两年收回会造成再融资风险,所以它们需要长期的资金。长期资金可由开发银行提供长期贷款,也可通过债券市场发债来实现。

还有一些项目希望能够获得对风险容忍度比较高的投资者的支持,这类项目可能涉及到创新技术,技术上尚不成熟,风险较大,银行一般不愿意提供贷款,所以需要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资金支持。

中国已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内21家主要银行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1万亿元。绿色债券于2016年开始正式出现。过去四年多时间,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外累计发行了1.2万亿绿色债券,部分地解决了部分项目和资金不匹配的问题。

此外,中国还发起设立了700多支绿色基金,主要用于绿色项目的股权融资和风险投资。未来,中国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发展绿色金融任重道远。

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与未来

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发展,主要是自下而上的一个发展路径。众多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等,其投资大都有绿色偏好。长期投资者看重二三十年投资标的的可持续性。如果投资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这些会变成不良资产,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投资者推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以顺应未来政策变化的趋势,投向更加可持续、更加绿色的项目和产品。未来,ESG相关产品也将迅速发展。据德意志银行预测,十年之后,ESG相关产品将达到一百多万亿美元。

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构建国内绿色金融体系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中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时,牵头发起了绿色金融工作组,推动形成了G20框架下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另外7个国家的央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发起了央行绿色金融网络(NGFS),现在已经迅速发展为60多个国家央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参与的国际平台和网络,不断探讨如何用货币政策和其他监管政策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今年9月,央行绿色金融网络公开发布了两份重要文件,都跟环境风险分析相关:一是《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综述》,介绍了银行、资管和保险公司常用的环境风险分析工具和方法;二是《环境风险分析方法案例集》,囊括了全球30多家金融机构所开发的环境风险分析的方法学、模型工具及其应用案例,用来测算这些机构投资于不同标的的复杂情况下所面临的环境和气候风险,以及这类风险将如何转化为金融风险。

比如,用这套方法可以发现,如果向煤电企业发放贷款,10年后煤电企业的贷款不良率会上升至20%以上。前瞻性的环境风险分析可以警示金融机构,使其减少对污染型高碳产业的贷款投资,并转向布局绿色产业的贷款投资。

此外,中国绿金委和伦敦金融城于2018年11月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目前已经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37家大型机构正式签署,其成员范围还在不断增加。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

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发展?在中国绿色金融标准当中虽然有绿色农业的标准,但由于不甚细致,使得落实上有一些困难。从银行、保险和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三个角度可以进行一些分析。

第一:绿色食品“两品一标”标准还未得到银行认可

中国绿色农业的“两品一标”,采用的是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标准,还未得到银行的广泛认可。未来,如何把“两品一标”标准变成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接受的绿色农业、绿色食品项目标准和绿色农业借款主体的标准,对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中国的银行有两种贷款:一是项目贷款,如投资一千万元做一个绿色食品项目,这个项目符合绿色标准相关要求,它就属于一个应该支持的项目;二是很多小农户和小农场,往往没有被界定为绿色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们借的是流动资金贷款,就无法获得绿色贴标,未来需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有的地方金融机构做了很多尝试,可能会有更好的经验值得推广。

第二:绿色保险为绿色农业“保驾护航”

绿色认证是绿色保险支持绿色农业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假如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买“绿色保险”的方式防范这类风险。比如有些有机养殖户购买了相关保险产品之后,在养殖过程中饲养的家禽或鱼死掉了,保险公司可以予以赔付。

再比如,有些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突然遇到了天灾、受到损失,提前购买保险的话,保险公司也会赔付。还比如,有的有机和绿色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如果产品质量出现了问题,有相关保险的话,保险公司也可以赔付。购买“绿色保险”的时候,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

第三:农业科技企业期待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绿色支持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是支持带有科技含量的项目的金融工具,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而不像传统银行,承受不了太大的风险。农业科技企业可以去争取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的资金。像垂直农场、人造肉等项目目前已经获得了一些投资,此类低碳、绿色的项目前景较好,值得金融机构的支持。

如果觉得《马骏:绿色金融助力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