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清明节还是寒食节(来历典故可歌可泣)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导语:清明节还是寒食节,来历典故可歌可泣

提起清明节,很多人都想到两个字——放假。那么除了放假,还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吗?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是人们祭祖扫墓、对逝者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日子。同时这个特殊的节日也赋予了我们非凡的意义,以启发生者珍惜当下,好好享受人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说到清明节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这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合家团聚,一起上坟扫墓祭祀祖先。同时也是出行踏青的好季节,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们感觉美好。

人们现在所说的清明节其实是“寒食节”和“清明”的合称。寒食节最早起源于远古人类时期,我们生活离不开火,但如果操作不当也会成为一种危害。所以当时人们就有一个思想,认为火是神灵,便会选择在特殊的节日去祭祀它,即祀火。每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时间去止熄这个火然后在重新燃起,也被称为改火节。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改火时需要有一些祭祀仪式,比如焚烧一些象征性的物品,以此怀念,慢慢地就演变成了焚火节。

到了晋国的时候,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即位,最终想方设法逼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带了一帮人出逃宫外。

不过并没有那么顺利,这一路可以说是非常的艰辛,很多跟随的大臣最终都离他而去,只留下了介子推等忠心的臣子。后来逃亡路上重耳因饥饿昏倒,介子推割掉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将其烤熟,以此来让饿昏过去的重耳冲击。他醒来后知道了这件事便说道:“他日重得天下,必不负你”。

经历了一番周折,重耳重得天下,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晋文公。当时晋文公对他逃亡途中的忠臣逐一封赏,却偏偏不见介子推。晋文公想起来介子割肉救主的事情之后,立马派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封赏。可介子推一再推脱,晋文公选择亲自上门去邀请。可到了之后发现介子推家门紧锁,邻居介绍说他背着老母亲上了山。

晋文公听了之后立马派人上山寻找,但还是没有任何结果。最终晋文公听了朝廷大臣的建议,留下一条下山之路,三面纵火,以逼介子推下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看到他下山。

熄灭之后,晋文公派人上山寻找,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的尸体,晋文公大哭。就在这时发现了他身上的一封信,信上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下令将这座山改成介山,并把这天定为“寒食节”,以此纪念介子推。

“清明”本是我国的一个节气,始于周朝,距今已有大概两千多年的历史。万物复苏,草木生绿,是人们踏青的好季节。不过“寒食节”一般是在“清明”的前一两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也将二者合一,称为“清明节”。

清明节现在是扫墓和踏青的结合体,人们在扫墓祭祖、缅怀前辈的过程中也要借此放松自己的身体,或许这才是清明节真正的意义所在。

如果觉得《清明节还是寒食节(来历典故可歌可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