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什么渊源和联系)

2023-06-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自杜牧《清明》

《漫谈日常生活文化》系列之传统节日文化第7回

还有一周就是清明节小长假了,小伙伴们一定都知道清明不仅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谈到清明节就必然会联系到寒食节,那么小伙伴们你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他与寒食节有什么渊源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来说说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这古人的衣食住行及文化观念。在平均时间法:冬至后105天;定气法:太阳黄经为15°,公历4月4日-4月6日交节,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式郊外踏青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再来说说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并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同时,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据传最早始于帝王“墓祭”之礼,民间效仿之,并传承至今。

然后再说说寒食节

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等,在清明节前一二日。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再来说说寒食节与清明节的联系

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由原来的一个月或五日改为三日。后来又由三日减为两日或一日。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就合二为一了,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离得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了。

最后再说说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习俗

寒食节与清明节渐渐就合二为一后,寒食节(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粳饭等)饮食陋习也变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等习俗。知道和了解传统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这是人类历史上风俗习惯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程度的一次大提高。

清明节我们有吃青团的习俗,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忙把李秀成伪装成了一位农民和他一起耕地。农民想出了用艾草汁水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最后他绕过清兵安全返回。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青团是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小编认为寒食节也是为了思念先人,而清明节是为了拜先祖祈求保佑,今年由于疫情特殊原因,小编还是希望呼吁大家减少外出,避免扎推扫墓祭拜祖先和踏青,将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转化为动力,多陪伴身边的人。小伙伴们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觉得《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寒食节与清明节有什么渊源和联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