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面食的种类有哪些 有句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包饺子)

2023-06-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7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2002年,在青海省的民和喇家遗址,考古人员出土了一碗古老的面条。有多老呢?根据检测,这碗面离现在足足有4000年之久。当然,和我们现在用小麦面粉做的面条不一样,这是一碗由小米面和黍米面做成的面条。更有意思的是,在面条样品中,科学家还检测到少量的油脂、类似藜科植物的植硅体,以及一些动物的骨头碎片,说明这碗面还有配料,有点儿像我们今天吃的肉臊子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像面这样的主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碗面条的发现,神奇在哪儿呢?根据日本学者之前的研究,中国古代面食开始的时代,距现代最多也就2000年左右,吃面真正普及,更是要在唐代以后。这么一算,青海发现的这碗面,把中国人吃面的历史,硬生生往前推了2000年,当然令人震惊啊。不过,这只是个特例啊。中国古代文献关于面食的记载,确实是从汉朝才开始出现。汉代有位大文学家扬雄,他写了一本语言学著作叫《方言》,就是我们今天讲方言的那个方言,其中提到了饼,烧饼的饼。这个饼就是对所有面食的统称。这种叫法一直到宋代都是这样的,宋代的黄朝英说:凡是用面做的食物,都叫饼。用火烧的叫烧饼;用水煮的叫汤饼;用蒸笼蒸的叫蒸饼。

我们现在一提起面,首先想到的就是面条,面条在古代叫做索饼。

索,像绳索一样,一条一条的。面条要用水煮,那就是汤饼的一种了。它至少在魏晋时期就有了。三国曹魏时期有位大名士叫何宴,是个大帅哥,风度翩翩,皮肤特别白,以至于当时的皇帝魏明帝,老怀疑他在脸上抹了粉。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明帝在炎热的大夏天,赏了何宴一碗热汤饼,可能就是一碗面条,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吃。何宴吃得满头大汗,不断用袖子擦脸上的汗,可是脸依然是那么白,魏明帝才知道何宴这是天生的。魏明帝堂堂皇帝,测试人家有没有涂脂抹粉,也够无聊的,不过这个故事倒是说明,当时已经很流行吃面了。

魏晋时期,另一种重要的面食也出现了,那就是馒头。当时有一位美食家叫何曾,生活非常奢侈,他喜欢吃蒸饼,就是用蒸笼蒸的面食,而且蒸饼上必须裂开十字形的裂纹,他才吃。有裂纹的蒸饼,相当于现在的开花馒头了。肯定是经过发酵之后再蒸的,松软可口,容易消化。据传说,馒头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攻打南蛮,征讨孟获,有人对他说,南蛮这个地方的人,祭祀祷告的时候,要杀人,用人头来作为贡品。诸葛亮觉得这样太残忍了,他用面,包裹猪肉羊肉,模仿人头的样子,做成了馒头,用来祭祀。传说是真是假我们不清楚,但是馒头确实和祭祀有关,一直到明代,朝廷祭祀功臣庙的时候,还要用馒头作为祭品。此外,从这个传说也能看到,古代的馒头,有点儿类似我们现在的包子,它是有馅儿的。因为是用蒸笼蒸的,所以在唐代,馒头也被叫做“笼饼”。到了宋代,馒头成了人们最喜欢的蒸制面食。大家看《水浒传》里,武大郎走街串巷卖的炊饼,其实就是馒头。

当时馒头的馅儿,种类也很多,有羊肉馅、鱼肉馅、蟹肉馅儿等等。

在唐代,像馒头这类的蒸饼依然受人们喜欢。武则天当权的时候,有位叫张衡的官员,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靠慢慢做官积攒资历,才成了一个四品官。只要再进一步就是三品了,能进入高级官员的行列。一次退朝回家的路上,他看见路边有新出笼的蒸饼,忍不住买了一块。骑在马上边走边吃,结果这事儿被御史知道了,觉得有损官员仪容,就弹劾了他,害得他没能升迁。张衡为了贪吃倒了大霉,不过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在唐朝,蒸饼已经是一种很大众化的食物了,在路边都有小贩售卖。唐朝人更喜欢的是胡饼,胡饼在汉代就传入中国了,在唐代尤其盛行,包括油饼、肉饼、芝麻饼等很多种。顾名思义,唐代卖胡饼的,大多是西域的胡人。一直到晚唐的唐文宗年间,日本有个圆仁和尚,来中国求法学习,他在长安的寺庙里吃到了胡饼,还说在当时,无论是出家人还是普通人,都喜欢吃胡饼。

宋代开始流行吃包子。包子有馅儿,制作方法和馒头类似。大中祥符八年二月,后来成为宋仁宗的赵祯出生了,这个宋仁宗就是《清平乐》里王凯扮演的北宋皇帝赵祯。他的父亲真宗皇帝十分开心,赏赐给大臣们很多包子,大臣们打开一看,啊呀,这包子的馅儿都是金银珠宝。皇帝的赏赐真是既别致又大气。

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了一个更有趣的包子故事。有个人在京城买了一个小妾,这小妾说,她是蔡京蔡太师府里做包子的。有一天,这人让小妾做包子,小妾说她不会做。这人就奇怪了,你不是说自己是蔡京厨房里做包子的吗?怎么又不会做了?小妾回答说:我是做包子的厨房里,专门负责切葱丝的。这则故事本来是要表现大贪官蔡京的生活是多么奢侈,做包子都有专业团队,分工这么细致。不过也表明宋代包包子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说到这儿,你肯定纳闷儿了,古代馒头和包子这么相似,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区别还是有的,包子呢,是里边儿的馅儿多,外面的面少,主要是吃里边的馅儿,而且包子的馅儿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馒头呢,个儿头更大皮更厚,馅儿必须是肉馅儿,主要以吃面为主。大概到了明代晚期,馒头就没有馅儿了,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包子呢,还是老样子。

现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似乎是南方多吃米,北方多吃面。这种区别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就有了。那会儿南方人就不大吃面,还有个说法,说是当年达摩老祖来中国传法,看到有人吃面,就上去把人家的饭碗给打翻在地,还训斥说:怎么能吃这种杀人的东西呢?意思是说面里有剧毒,吃了会出人命。这个故事当然很荒唐了,如果面真的有毒,那么经常吃面的北方人为什么不中毒呢?宋朝人的解释是:小麦这种食物有热毒,但是北方有霜雪啊,小麦的热毒经过霜和雪,就被化解掉了。南方小麦不大能遇到霜和雪,于是就有毒。其实我们知道,南北饮食习惯不同,主要是作物不同,南方多水稻,自然以稻米为主食,北方多小麦,那面就成了主食,和什么热毒不热毒的,真没什么关系。

关于面食,我已经说了面条、馒头、胡饼、包子,好像还缺点儿啥,对了,饺子!郭德纲说:好吃不过饺子,好玩儿不过包饺子,尤其对北方人来说,逢年过节不吃顿饺子,那算什么过节。按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里的说法,饺子也叫“角子”,角落那个角。在宋代就有了,当时有什么水晶角儿、煎角子。钱先生解释说,之所以叫角子,是因为饺子的形状像野兽头上的角。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角子的角,就是打包的意思。比如宋代刘昌诗在《芦浦笔记》里说:包裹谓之打角。这儿的角就是包裹、打包的意思。那么角子,就和包子意思很像了,用面皮把馅儿包起来。不管饺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吧,总之饺子这种食物,在明朝那会儿,就已经非常流行了,一直到我们现在依然备受喜爱。

说完了饺子,古代面食的几大门类,我们也算大致了解了,当然了,细数起来,面食的种类是说不完的,看看现在的各种炸酱面、热干面、牛肉面、臊子面、油饼油糕,等等等等,就知道中国面食有多丰富了,我只能挂一漏万,挑重点和你聊聊。好了,关于古代面食这些事儿,我就和你聊到这里,喜欢的点赞评论关注哦!

如果觉得《面食的种类有哪些 有句话说得好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包饺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