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农科记者菜都行⑨农村康养的这份“寿光答卷”(漂亮)

2023-06-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践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5月19日上午,“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大型调研活动记者一行,走进山东寿光双王城寇家坞四村的康养中心。采访中,记者感受到老人们舒享优质、便捷的服务,她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温暖又幸福。当地通过“全域康养”打造民生品牌,为年轻人打拼守好大后方。

▲有鱼有蛋,伙食不赖。

康养中心幸福多

当日上午十点半左右,81岁的王桂荣和96岁的刘海兰两位老人手挽手走进了康养中心干净整洁的餐厅。

“俺姊妹俩每天作伴过来吃饭,走一个路口就到了。这里比家里干净,吃得还好。”王桂荣说。每天中午这个时间她们会早早地来,坐下来聊聊天,等着开饭。

▲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秘书长魏小兵与当地老人谈笑风生

里面厨房,灶台旁厨师王师傅正在煎鲅鱼,另一个灶上熬着小米粥。“人们都说我们寿光的米粥很好喝,这里要熬到一个小时。每餐都有米粥,小米粥、大米粥、玉米粥,换着吃,来这里吃饭的都是上年纪的老人,饭要做的软烂才可口。”康养中心负责人、寇家坞四村妇女主任王红艳说。

记者看到墙上的本周菜谱,主食有馒头、花卷、包子,菜有肉炖土豆块、鸡腿、老醋白菜、肉炖冬瓜等。

“刘廷臻老人84岁,王凤兰老人83岁,刘海兰老人96岁,王桂荣老人81岁,郝芳美老人80岁……今年我们统计的全寇家坞联村7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了439人,占联村总人口的7%。通过打造康养中心,我们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康养环境,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得到了周边各村老年人对康养中心模式的认可。”寇家坞社区党支部书记王珍对这里的所有,都如数家珍。

文明实践有新意

据王珍介绍,2019年,双王城在寇家坞六村建设颐馨苑康养中心。采取“分散居住、集中供餐”的模式,聘请寿光养老服务集团进行专业化托管,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筹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每天为寇家坞六村44位老人提供两顿饭。

▲《东方城乡报》社长、总编辑奚晓文(左),《北大荒日报》副总编辑纪红(中)在现场访贫问苦

人生夕阳路,微心来呵护。为解决“空巢老人”的现实生活难题,双王城以寇家坞六村“颐馨苑”康养中心为样板,对其建设运营以奖代补,进行适当用餐补助,村里的老人花很少一点钱,就能吃上花样多、营养足的饭菜,改善了老年人生活条件,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每日用餐费用为75岁以上的老人,一天4元钱,80岁以上的老人一天2元钱,9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1元钱。同时市财政按每人每天2餐给予补助,最终以实际用餐次数为准。对集中提供用餐服务的,60周岁以上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市财政按每人每餐给予1.5元餐费补助;享受低保待遇的60周岁以上不能自理的残疾人、80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及90周岁以上老年人,市财政按每人每餐给予2元餐费补助。

▲这里的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成为媒体记者们追捧的“明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寇家坞社区探索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具有“花得少、吃得好、不用跑”的特点,对于解决当地农村养老难题提供复制性思维和可借鉴的模板。

这种集中康养的模式,已陆续铺开,寇家坞就有5个这样的康养中心,花钱少营养好,当地农村老人享受集中供餐。双王城以“全域康养”为主打,全面推进“幸福双王城”德善工程,打造民生品牌。目前各村康养中心正在积极推进,预计8月份全部投入使用,实现寇家坞片区集中养老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如果觉得《农科记者菜都行⑨农村康养的这份“寿光答卷”(漂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