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河北农民用了10年的水瓢 摇身一变成为国宝(专家:器身铭文无价)

2023-06-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4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河北农民用了10年的水瓢,摇身一变成为国宝,专家:器身铭文无价

说起文物,相信朋友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价值极高。为什么文物的价值高呢?这是因为除了文物本身的价值,它们还被历史赋予了很高的研究价值。要知道我们现代人了解历史大多都是通过文献,但是文献由人编写,里面的内容因为夹杂着编写人的主观情感,其中的真实性有待考究。

而文物是历史的结晶,物件不会说谎,如果能从文物中读取到信息,那一定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文物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价值高,那你见过八块钱买到的文物吗?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件文物西汉上林共府铜升,它的模样就好像是农村使用的水瓢,在众多珍贵且气势雄伟的文物中毫不起眼。那么它是怎么进入陈列众多精致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的呢?

在20世纪60年代,这件“水瓢”被一个农民劳作时发现,农民看着它很像水瓢,而家中恰好缺水瓢,勤俭节约的农民就将它拿回来家当水瓢用。这一用啊就是十多年,到了改革开放的时期,专家们给普通老百姓科普了许多文物的知识。

这农民听着专家的讲解,意识到家中的水瓢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水瓢,连忙拿来让专家们鉴别。刚开始专家也被这物件的外表给蒙骗了,但是翻来覆去检查过后,发现了刻在“水瓢”的铭文:“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玡。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骏造。”

农民疑惑了,这些字他也看见过,难道有什么问题吗?这些字用隶书刻在物件的外壁上。农民不懂这些字的意义,但是专家却意识到了它的价值。于是专家与农民沟通,要征集这件文物。

农民表示文物放在他手中也是浪费资源,愿意为国家的历史研究做贡献,便低价交给了博物馆,于是只收了八块钱。

那么再说回这件文物,上面二十二个字的铭文的含义是什么呢?上林指的是汉武帝刘彻修建的上林苑,供府乃是供应物品的机构。这四个字代表着这件物品出身于皇家。

这件物品初元年间由琅琊郡送到上林苑,可容纳一升的水,自重二两。由一个名为骏的匠师制造出来。不过仔细查看,这文物的容积并不能达到一升,经过专家的测量,它的容积只有两百毫升。

那么这就是研究文物的意义所在了。古代和现代习惯有很大不同,如果单凭冷冰冰的文字来看,会有很多的局限。而如果有实物的存在,就能让研究中许多问题简单明朗。

这短短的二十二个字不仅承载着详细的历史信息,还能帮助历史研究者解决许多问题,这样的珍贵价值难道不足以与其他文物共同陈列在博物馆中吗?

这件文物的经历也让我们学会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倘若那位农民被它平平的相貌蒙骗,没有把它带回家,这样珍贵的文物岂不是又要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不知何时能够重见天日了?

如果觉得《河北农民用了10年的水瓢 摇身一变成为国宝(专家:器身铭文无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