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代湖北人吃什么 从天鹅大雁(到香草美玉 餐六气漱正阳含朝霞)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追求饮食上的丰富多彩。从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到周王朝的列鼎撞钟而食。在《楚辞》中,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宫廷筵席菜单,其中包含了20多道楚地美食,让人眼花缭乱。而在湖北省的曾侯乙墓中,也一次性出土了100多件餐具器皿,其精美程度让人咋舌。可见,在先秦时期,楚地饮食文化已初具规模、独具一格。

楚地饮食,融汇四方,海纳百川

先秦时期的楚国,位于中国南方的江汉流域,崛起于今天的湖北。楚国最鼎盛时期,幅员辽阔。西至大巴山、东至大海、北至河南中部、南至南岭。它涵盖了今天的整个湖北、湖南,以及一部分的河南、山东、江浙、上海、江西等。曾经楚国的国都郢,在如今的湖北省荆州。从楚国的地理位置看,它正处于中华大地的中间位置。同样,楚人的饮食也是融汇四方。

《楚辞·招魂》中有对楚人主食的描写,“稻粢穱麦,挐黄梁些 ”。稻是稻米,粢是小米,穱是一种早熟的麦子,黄粱是黄米。这句话是说,稻米、小米再加一些嫩麦子,然后掺杂一些黄米,这样做起来味道很好。

直至今天,我国依然是南稻北麦的格局。但在楚国,却已将两者相提并论,共同列入饮食当中。不仅如此,相对于单一的主食种类,楚人更喜欢混杂在一起食用。这样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丰富。

《楚辞·招魂》中写道“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这句话的意思是,将苦、咸、酸、辣、甜的味道都用上。可见,当时人们已经有了五味俱全的观念。五味不仅要俱全,更在于如何调和得当、口味相宜。

楚人在甜的口味上,就学习了东面的吴越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江浙沪一带。《楚辞·招魂》中“胹鳖炮羔,有柘浆些”,就是在说楚人烹制野生甲鱼和羔羊时,会淋上甜甜的甘蔗汁。甚至“瑶浆蜜勺,实羽觞些”,在美酒中也要兑上蜂蜜来饮用。

在楚国的西面是巴蜀之地,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四川。受到巴蜀人嗜辣的影响,楚人也常用椒、葱姜蒜、韭来调辛辣的味道。《楚辞·离骚》中就写道“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楚人的祖先最初带着北方的中原文化南迁,又向南方当地人学会了火耕种粟、水耨种稻,并向东西推进,用兼容的态度融汇了四方的饮食精华。这正与楚人海纳百川的精神相呼应。

楚文化研究所的创办人张正明教授,就曾说:外求诸人以博采众长,内求诸已而独创一格。这就是楚人的文化精神。

强大的经济实力,孕育出领先的烹调水平

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评价楚国: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此外,楚国的春申君,有三千门客,各个穿着珠履,让原本想炫耀一番的赵国使者羞愧不已。可以说,当时的楚国,国力强盛,不禁令人侧目。但也正因楚国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带动饮食水平的提高,孕育出成熟的烹调文化。

1.器

如今,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失蜡法”制作的青铜冰温酒器。这件精美异常的器具,就是当时贵族们所用的“冰箱”。夏天时,人们在铜鉴里放入冰块,在缶里装上美酒。这样就能在炎热时节,喝上沁心凉爽的美酒了。而到了冬天,在铜鉴里放上炭火,就可以变成温酒器。所以,《楚辞·招魂》中才有“挫糟冻饮,酌清凉些”的描述。

2.饮

楚国不仅酒器精美,酒的种类也很多。有记载的先秦名饮,就大多出自楚国。在《楚辞·九歌》中写道,“奠桂酒兮椒浆”。其中,桂酒就是用桂花制的酒,这种酒一直到唐朝都是宫廷佳酿。椒浆,则是在饮酒时拿一些椒置于酒中,味道更辛辣。在《楚辞·大招》中还有“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其中,吴醴是一种醪糟,就像现在的“孝感米酒”。而白蘖,则是用小麦芽发酵的酒。如果先酿吴醴,在发酵后期加上白蘖,就会得到更优质的楚沥。这个过程,就像现在双套酒的生产过程。

3.食

为了满足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楚国的宫廷菜也是名目繁多。《楚辞·招魂》中“鹄酸臇凫,煎鸿鸧些”,是说天鹅要用醋烹,野鸭要用少量的水焖,大雁和鸧鹤要用油煎。《楚辞·大招》中“炙鸹烝凫,煔鹑敶只”,煔是指把肉放在沸汤中烫熟,很像现在的涮羊肉;炙是火烤,如果把肉脯串在竹签上炙,就像现在的烧烤。

楚国人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新出各种奇异的菜谱,许多吃法也流传至今。如果问先秦的美食在哪里,那一定是在富饶的楚国。

宴饮的风俗,彰显楚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天性

西周初年,周公旦就颁布了禁酒令,周朝的宴饮中也有着严格的礼教约束。这是因为,周朝的统治者将商文化作为反面教材。尤其是商文化中嗜酒的传统,导致商朝乱德乱政,国家灭亡。

郭沫若曾说,“徐、楚均商之同盟,自商之亡即与周为敌国...徐、楚实商文化之嫡系”。意思是说,楚文化与商殷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而与周朝倡导的礼教文化大相径庭。

1、楚人的酒神精神

《楚辞》中描写了品类众多的酒,酒器也十分精美。可见,楚人对饮酒一事,十分用心。事实上,楚人饮酒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楚人祖先的姓氏是“熊”,但在先秦时期写作“酓”,在秦朝才改写做“熊”。“酓”在甲骨文中,上面表示一个人、下面表示酒,也就是描绘了人饮酒的样子。

楚人醉酒,放浪形骸,常常颠倒日夜,一醉方休。因此,《楚辞·渔父》中才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句。

在《楚辞文化背景研究》中,作者赵辉将楚人嗜酒看作楚人酒神精神的体现。酒神精神,象征着本能、破坏与放纵,正与束缚人们行为与思想的一切观念对立。

2.士女杂坐,无视周礼的“男女有别”

《楚辞·招魂》中描写楚人的宴饮场面,“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放敶组缨,班其相纷些;郑卫妖玩,来杂陈些”。这是说,男女交错着入座,位子散乱不分方向;解开的绶带和帽缨都放在一旁,色彩缤纷;郑国和卫国的妖娆女子,纷至沓来排列在堂上。

这种楚宴的场景,在周人看来简直有伤风化。周人认为,“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栉,不亲授”才是遵循礼法的行为。

可见,楚人男女之间交流更加自由,礼教观念淡薄,不受礼仪规矩的束缚。

3.以乐侑食,乐舞激狂

不论周人还是楚人,都会在宴会中演奏乐曲。但是周人常选《诗经》中敦厚、中正的风格,目的不是为了感官享受,而是为了沟通主宾情感、宣扬礼教。

反之,楚宴上的选曲,更富有新鲜、活力。

在《楚辞·招魂》中写道:

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二八齐容,起郑舞些;竽瑟狂会,搷鸣鼓些;宫庭震惊,发激楚些;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其中,《涉江》、《采菱》、《扬荷》都是楚乐。同时,吴、蔡、郑卫的乐曲也穿插其中。楚人追逐新奇的乐曲,演奏方式也随意灵活。当气氛达到高潮时,乐舞激狂,正展现了楚人追求自由奔放的天性,呈现了与中原的周文化不同的风貌。

饮食中的独特之处,蕴含着道家思想

楚人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气广泛存在,不同于北方周人的森严等级划分。所以,楚人有着强烈的自由精神,对世界的看法也更富有想象力,而非理性思考。

在楚人的饮食中,除了常规的五谷杂粮,在《楚辞》中也提到了许多充满想象力的食物。

《楚辞·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意思是,早晨饮用木兰上的露珠,晚上食用菊花的残瓣。《楚辞·涉江》中“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是指通过食用美玉,希望能够与天地同寿。楚人将香草和美玉作为食物,不仅彰显自己的高尚节操,也表达了长寿的心愿。

除此之外,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食物。《楚辞·远游》中的“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意思是以六气为餐、清露为饮,用正阳气漱口,把朝霞含在嘴里,吸精气排污秽,可以使精神清明澄净。楚人描绘的这种饮食方式,也些类似于道家的辟谷。辟谷要求禁食五谷,并运用正确的呼吸吐纳方法,来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说到道家思想,也确实起源于楚国。据《史记》记载,道家的始祖老子正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而继承老子衣钵的庄子,虽然不是楚国人,但是他的文章也是极富想象力和浪漫情怀,语言灵活多变。

中国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通过对饮食的了解,又常常能直抵文化的核心。《楚辞》作为记录楚国文化的重要著作,其中的饮食描写,也使我们能够窥见楚文化中的点滴精髓。

如果觉得《古代湖北人吃什么 从天鹅大雁(到香草美玉 餐六气漱正阳含朝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