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慎重美容(“刷酸”需到正规医疗机构)

2023-06-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8月1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篇名为《科学认识“刷酸”美容》的科普性文章。

文章详细诠释了“刷酸”的定义,并对“刷酸”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做出介绍。此外,针对如今化妆品市场上出现“刷酸”类产品,文章也明确表示:监管部门对化妆品中的“酸”有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而正规“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并非化妆品。

“刷酸”盛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提升皮肤的光滑度,让肤质得到提升,爱美人士想尽了招数。盐洗黑头、开塞露护肤、红霉素软膏祛斑……这些护肤偏方流行一时。相比这些没有依据的偏方,“刷酸”:酸,“刷”对了,它确实能起到提升肤质的作用。

据资料显示,早在1882年德国医师Unna就记录了利用水杨酸等作为皮肤的化学剥脱剂的用途。2019年-2021年的互联网声量显示,刷酸概念从2020年4月开始大幅度走高,“刷酸”在互联网中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据CBNData《2021颜值经济新消费报告》显示,果酸、水杨酸是备受青睐的热门选项,而药用的维A酸2020年销售增速近150倍。

“刷酸”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发展,“刷酸”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井喷而出。在美业颜究院推出《2021“刷酸”护肤消费新风向》报告显示,近一年线上刷酸护肤市场规模将近9亿元,销售趋势一路走高。

记者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刷酸”发现,排名前四位的销量均在4万加,其中销量最高的美国stridex水杨酸棉片,单品月销就超过10万件。它们主打的成分中就包含“水杨酸”“杏仁酸”“果酸”等,功效均为去黑头、闭口、粉刺、舒缓修复等。而在某视频平台上,搜索“刷酸”,有关“刷酸”产品推荐及相关介绍的视频就有50多条,其中某美妆博主的推荐“刷酸”产品视频更是收获了37万多的点赞。在小红书上有关“刷酸”累计高达有21万笔记,在4月话题增量榜中,“刷酸”排名第四。在湖南长沙,美团上标明“刷酸”项目的美容机构就有数十个,价格也从最低的几百元到上千元不止。

“刷酸”有风险

什么是“刷酸”,《科学认识“刷酸”美容》一文指出,“刷酸”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但受到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刷酸”带来的化学换肤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换肤作用的效果越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简单地说,“刷酸”是高风险的护肤方式,它多少有“赌”的成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刷酸”乱象频发。

长沙的一名李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家用某产品“刷酸”后,第二天早上鼻尖便开始“蜕皮”,到了晚上后,整张脸都有“蜕皮”现象,且伴随着强烈的刺痛感,她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轻易“刷酸”了。

而在微博#刷酸美容需在医疗机构开展#热搜词条下,有不少网友就表示,“刷酸”需慎重,自行在家刷酸会导致皮肤变得敏感易爆痘。在小红书上以“刷酸烂脸”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笔记超过10万篇。在知乎上不少博主也分享了自己“刷酸烂脸”的经历。在淘宝热销商品的评论区,不乏“‘刷’完酸脸颊刺痛”“反复长痘起皮”“没有实效”等评论。

文章中就表示,由于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另外少见的有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

因此,文章建议,“刷酸治疗”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因为医疗机构在进行“刷酸”治疗时,会针对消费者皮肤状态提供适当的“刷酸”方案,并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刷酸进程,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刷酸”需警惕

《科学认识“刷酸”美容》表示,刷酸治疗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刷酸”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刷酸祛痘”为例:治疗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尽管有的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

化妆品中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0%,产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况下还需在标签上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0%,除香波外,不得用于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中,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等。

可见,化妆品中“酸”的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

文章还指出,化妆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尽管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效,但与“刷酸治疗”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目前,国内大部分“刷酸”产品并没有标明产品无医疗作用。

潇湘晨报记者王茶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如果觉得《慎重美容(“刷酸”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