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白露身不露 白露时节的养生(古人早就告诉你了)

2023-06-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1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白露节气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霜气渐渐地重了,清晨的露水,会在树叶上、花瓣上、草地上,凝结成一颗颗白净晶莹的小水滴,所以叫作“白露”。白露身不露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阴气逐渐加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也有老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露体,以免着凉,亦有老话:“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过后,寒露的前后进入深秋,白天晴空万里,夜间气温下降明显,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即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已经进入晚秋。王安石在诗中描述“空庭得秋长漫漫, 寒露入暮愁衣单”。老话说:“白露白茫茫,寒露添衣裳”“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人体阳气逐渐收敛。因此寒露后不宜再“秋冻” ,应添衣裳要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肩颈、腰背、脚部的保暖;因为“病从口入,寒从脚起”。老话说:“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是指夏天不能睡在石头上,秋天睡觉板上要垫褥子了,都是告诉人们预防睡觉时受寒。

《黄帝内经》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说在秋季的三个月里作息时间要如同鸡一样,早睡早起。进入秋季“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调养阳气之收敛;“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张,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寒露虽寒,气候却是一年中最为燥热的时节,寒露前后是秋食进补最好的时机,秋季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天天养生堂#

作者:许沈华,校稿:游金地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向大家宣传养生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果觉得《白露身不露 白露时节的养生(古人早就告诉你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