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坐在《于谦小酒馆》里 品尝老北京小吃的艺(声 韵三种味道)

2023-06-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文/释玖

吃、喝方面,中国人是真讲究,咱们自古就有一句话叫作民以食为天嘛,吃饭是最大的事!现在我们也老说“出去混口饭吃”,您要是吃不上这饭,或者吃不好这饭,那咱就别混了,对吧?吃,咱们确实得讲究点。——于谦

提到于谦,就想到抽烟、喝酒、烫头,这不是爱好却胜似爱好的三样东西成了他的代名词,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趣谈。这不,其中一个就被做成招牌挂出来了。

这“于谦小酒馆”的招牌一挂上,就引来不少围观群众,有的是真爱酒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想来跟于谦切磋切磋;别的大概同我一般好奇的,想来见识见识于谦的酒馆藏了些什么琼浆玉液。

但不管哪一类人,兹要是冲着这“酒”字来的,那就上当咯。这“小酒馆”里几乎没酒啥事。啊,没酒!这酒馆不经营酒,那做什么营生?——吃!天南海北的吃。“食,色:性也。”正如老板于谦所言:“吃饭是最大的事!”

于老板具有独门特色的拿手好菜,就是老北京的“肉皮冻儿”,老北京人大多好这口。当您往这酒馆门口那么一站,老北京那种浓厚而独特的味道就呲溜一下钻进您的鼻腔,又顺着您的七经八脉潜入五脏六腑,搅得您馋虫乱窜,挠腮抓心。

北京,那可是皇城根下的地方,吃,那是真讲究。很多京味小吃虽产于民间,但曾被皇室选为宫廷小吃,经过改良后又回归民间,成为的小贩们吆喝的招牌。

老北京的吃食既蕴含精巧的手艺,又附着铿锵起伏的吆喝声,更含藏厚重的文化韵味。吃,在北京早就不只是充饥解馋的事儿,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艺术品位,是北京人口里说不完的事,心里剪不断的情。

01.京味正不正,全在手艺上

清代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里写:“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合居。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卖混沌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

瞧瞧,这老北京人的生活多惬意,从早吃到晚,从南吃到北,五花八门,数都数不过来。老北京吃食不止种类繁多,花样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一个普普通通的丸子就有数不清的花样:干炸小丸子——我觉得叫“回锅丸子”更贴切,因为它得炸两回,南煎丸子——又叫“五方菜”,综合了天南海北、八大菜系的优点,焦熘丸子、素丸子、豆面丸子汤……

但这老北京吃食的妙处可不止这花样多,更重要的是手艺考究,这京味够不够地道,可就在这上头了。

老北京的美食,与名楼名馆里昂贵的山珍海味不同,它不追求原料的稀有、昂贵,而是追求制作手艺的精益求精。甭管是宅门大户的饭菜,还是街头巷尾的小吃,都凝聚了好几代人的精巧心思。

于谦小酒馆里就有一道炙子烤肉,光瞧那讲究,就叫人馋得流口水。

北京最有名的炙子烤肉当属“南宛北季”,即烤肉宛与烤肉季。烤肉宛年头长,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开的买卖。烤肉季年头短点,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开的买卖,都是老字号了。

这炙子烤肉跟平日里吃的新疆烤肉可不同,从烤肉工具、燃料、食材、制作都有讲究。

首先这工具,得用炙子,这也是它名字的来源。这炙子跟摊煎饼的铛差不多,但不是一整块铁板,而是用一根根铁条拼起来的,这样烤肉时能往下漏油,烤出来的肉不腻口。

再来就是燃料,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炉子烤肉,讲究点的就用木炭,但老北京那时真讲究的人家用的都是马粪。用马粪可不是为了给烤肉增味,而是身份及体面的象征。一来用马粪的一般是大户人家,有钱,养得起马;二来保留传统,表示人家不忘本,不将就。

这食材讲究,不是说挑贵的,挑珍稀的,而是指选料上的精细。这炙子烤肉不只是对肉质讲究,就连调料也讲究。比如烤肉加的葱白,得是本地产的羊角葱,不能用山东大葱。这都是葱,烤进肉里能差着啥?那您可别小瞧了这葱上的学问。

山东大葱的葱白长,长得粗实,吃到嘴里发甜,适合蘸酱,但拿来烤肉的话容易出汤,葱味也不够冲。羊角葱算是“葱开二度”的结果,头年的葱没吃,干了,来年春天抽出新芽,长出来特细的小葱,曲里拐弯,像羊犄角的就是羊角葱,甭看它长得细,味却很冲,切的时候辣眼睛,也不出汤。

最后便是这制作工艺了。肉要快刀切成薄片,用盐、酱油、卤虾油、料酒喂透了,然后上炙子烤,烤到半熟,下羊角葱,然后放香菜,香菜只要梗不要叶,切成段,这样吃到嘴里脆爽,解腻。

这下香菜最是讲究时机,下早了,烤过了,没嚼头,下晚了,就生了,味儿涩。必须得肉片全熟,葱白变软的当口,赶紧撒下去,快翻几下,趁热送口里。那味道鲜嫩爽脆,要是在就上二两老白干,甭提多惬意了。

这好东西做出来,还得会吃,兹要是不会吃的,那就是糟践美食。

就拿张恨水《风檐尝烤肉》里的松柴烤肉来说,那就有点意思了。

这炉子四周,围了四条矮板凳,可不是让人坐的。您走过去,将长袍儿大襟一撩,把右脚踏在凳子上。店伙自会把肉、葱白、料酒酱油送来,您夹着肉,往酱油料酒里面一和弄,立刻送到铁甑上烤烙。但别忘了放葱白掺和着,过会儿这肉气味、葱气味、酱油酒气味、松烟气味,融合一处,铁烙罩上吱吱作响,筷子越翻弄越香。您要是喝酒,一筷子熟肉送进口,再抿上一口老白干,那神气大了去了。

除了这吃法讲究之外,北京人还讲究“不时不食”,就是按时令吃。这不只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素养,凡事有据可依,行事有礼有节,不逾越,不放肆。

02.京味吆喝是老北京小吃的一种独特味道

饽饽沿街运巧腔,余音嘹亮透灯窗。居然硬面传清夜,惊破鸳鸯梦一双。

兹要是您尝过老北京街头巷尾的小吃的,您就不只是嘴里咂摸,回忆那老味儿,连您的耳朵怕也是不得闲,那腔调优美、铿锵有力的各种吆喝声,仿佛就在耳畔,记忆犹新。您要是没去过,哪怕是电视里瞧见,提起京味,怕也难忘那声韵。

“刚出锅的——热的吃咯——”,包子的热气附在嘹亮的吆喝声里,穿街过巷,传入清早行人的耳朵。

“精白的面儿嘞,热包儿嘞,热得嘞——精白面的包儿,有热的嘞,吃包儿——吃包儿——吃了我的发面包儿荤肉馅嘞——”,这叫卖声就跟那唱京剧似的,韵味十足,尤其是最后总拖了长长的尾音,宛转悠扬,把人肚里的那些个馋虫都给闹醒了。

老北京的吆喝声不仅韵调优美,内容还有讲究着嘞。

于谦小酒馆里有道老北京小吃叫“羊霜霜”,又叫“羊霜肠”,就是把羊肠子收拾干净,灌入羊血,再拿羊骨头、碎羊肉熬汤,熬满满一大铁锅,熬得差不多了,再把整根的羊血肠下到里边。

煮好的羊血肠捞出来,搁在案板上,切成圆咕噜块,放进碗里,加上芝麻酱、辣椒糊、葱花、香菜,再浇上一大勺滚开的羊汤,肠子往外翻,露出里边的白油,就像挂了层白霜,所以叫羊霜肠。

但小贩吆喝的时候,可不这么叫,小贩都吆喝着“羊肚儿汤——喝羊肚儿汤——”

您说这是骗人?那您就严重了。这做买卖的人,谁不希望生意好的?都原意把自己东西往好了里叫,就像现在卖南瓜的给自家南瓜起名“板栗南瓜”一个理,更何况,那时候羊肚子也不值钱。

还有那走街串巷,背着个红漆木柜卖猪头肉的,老北京管这行叫背红柜子的,他们都说自己是卖熏鱼的,因为猪头肉不值钱,熏黄花鱼才是这个行当里最高档的货。

老北京小吃的各种吆喝声清脆婉转、抑扬顿挫,总在不经意间勾起无数古老的情思,循着那些此起彼伏、相互交错的各种吆喝声,仿佛走进了魂牵梦萦的胡同深巷。一声声吆喝就像一种看不见的味道,藏在老北京小吃里,藏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03.蘸着故事有京韵,京味才算全了

在老北京吃小吃,光欣赏手艺,听着吆喝,尝着味道,可不够,还得聊着故事,才能品全了北京小吃的京韵。

就拿于谦小酒馆里摆着的各种丸子来说,这丸子又叫圆子,好多地方还管它叫团子。中国人,没有不愿意阖家团圆,平平安安的,所以甭管南方还是北方,过年的年菜里边必须得有丸子,北方有炸丸子,南方有四喜丸子,又叫红烧狮子头。

丸子这个名号里毕竟还沾着个“完”的音。北方好多地区还有这样的风俗,就是说赶上红白喜寿事,招待亲戚朋友吃席,上的最后一道菜必定是一大海碗丸子汤。这个意思就是告诉吃席的人,菜已经上完了,您要是吃得差不多,屁股别那么沉,该走就走吧。

还那“三不粘”,这名字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就是煎鸡蛋。这里头还有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主角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陆游、唐婉。

据说,陆游他妈一直看不上唐婉,总琢磨着把她给打发了,彻底断了她对儿子的念想,别再纠缠她儿子,左思右想终于琢磨出一个难题,她让唐婉当众给她做一道菜,要“有面咬不着面,有蛋吃不出蛋,瞧着有盐,尝尝很甜,不粘筷子不粘盘”。

老太太以为唐婉必将出丑,知难而退,哪知唐婉竟然精心做出了流传后世的名菜,不粘筷子,不粘盘,还不粘牙,得以渡过难关,有情人终成眷属,虽说好景不长,但总归是曾经拥有过美好。

北京有长达三千年的都城历史文化,又融入了天南海北的复杂情韵,造就了北京人身上,既豪迈粗犷,又温柔细腻,既闲散随性,又讲究规矩的多重性情,这性情又随着北京人好吃的特点,融进了大小美食里,成了艺、声、韵三味一体的独特饮食文化,充分展现了北京人浓酽厚重的情趣,继而升华成独特的艺术品位。

如果觉得《坐在《于谦小酒馆》里 品尝老北京小吃的艺(声 韵三种味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