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灸这个脾经原穴(不吃药也能很好的健脾)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这样说你的脾胃不好,脾虚。人体中的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人体的脾出现问题时,多表现为大便稀溏或便秘、肠鸣、腹胀、胃痛等。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艾灸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太白穴能够大补脾脏,缓解脚底疼痛,因为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原穴相当于进人脏腑的那个关口。你想补脾了,只有先打通太白穴这个“关口”,营养物质才补得进去。今天掌门师兄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补脾大穴。

穴位释义

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俞穴,五行属土,足太阴原穴。别名:大白穴。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太白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穴。大白名意与太白穴同,大,通太。

取穴方法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膝股肿,痠转筋。

《备急千金要方》:主腹胀,食不化,喜呕,泄有脓血。主热病先头重,颜痛,烦闷,心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以俯仰,又热病满闷不得卧,身重骨痛不相知。主霍乱,逆气。

《针灸大成》: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泄泻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肠鸣,膝股胻酸转筋,身重骨痛,胃心痛,腹胀胸满,心痛脉缓。

《医宗金鉴》:太白、丰隆二穴,应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泄,善饥不欲食,皆脾胃经病也。

穴位功能

脾主肌肉,太白又是脾经的原穴,主管脾经上所有问题;白参是大补人体元气的,补脾益肺的功效非常强大。

此穴是人体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二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另外,艾灸太白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

穴位功能一:健脾利胃

太白穴为脾经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经的经水,从大都穴翻越过了大骨节之后,汇入输入到了太白穴,形成了一个小水潭,从而形成了经水的能量堆积,作为脾经“土中土”的输穴,太白穴的健脾作用由此可见不一般。

太白穴,是脾经的输穴、原穴,五行属性为土,具有健脾升清、利湿止泻之功。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邪过盛容易使得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体内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导致腹泻、呕吐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土能生金,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太白穴暗含脾土生金之意,故更适合用于夏秋交际,以清热祛湿、健运脾胃,起到保健防病的效果。

穴位功能二:肌肉酸痛

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这种体会,若很久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或突然提了一次重物,常常会肌肉酸痛,浑身不舒服,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在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个有效的小方法,一般半小时就可以解除这种酸痛。

在中医理论里,脾主肌肉,当人突然运动或搬提过重的物品,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使肌肉内部气亏,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可以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运动过度造成的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

如果觉得《艾灸这个脾经原穴(不吃药也能很好的健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