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回忆刘英养病的日子

2023-06-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曾昌达口述、包建程整理

新中国成立前夜,刘英在浙南地区从事地下党的工作,其中的瑞安仙降涨岙山是他和同事们的一个重要的据点之一,革命同志在这一带及周边活动,一般都是回到这里待一两个小时到一两天,来去视工作需要而定,不受时间限制。唯一有一次例外。

那一次是刘英患病。他在温州的西南溪干了一场后,连夜横渡瓯江,上来后就得了伤寒病,几经周折,到了涨岙山曾昌达家里养病。出生于1927年的曾昌达老人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时一名叫存溪的屿头人在涨岙村附近的垟坑村三门宫开着一间药店,店里一名叫大银的伙计给刘英送药,曾昌达的母亲负责熬药。

曾昌达老人说,刘英在他家里养病期间,一开始时躺时卧,后来就经常到房屋周围查看山形地形,站在涨岙山凸出的位置上可以看到更远处的地方,几天之后刘英就在附近的番薯园里画起地图。曾昌达记得很清晰,尽管生病的刘英走得不远,但是查看起山形和画起地图来经常忘记了吃饭。有一次曾昌达给他送饭,刘英正在大栏园的第六垄垄沟里画得入迷。曾昌达说,大栏园没有改变,现在和那时一样,还是大栏园。

来涨岙山的人数从三五人到上百人不等,最多时三四百人,一般都是迅速扩散到附近的山园里去,一次性集中人数最多的是那次全温州五县在这里举行的入党仪式了。把曾家的堂中屋挤得水泄不通,道坦上也挤满了人。会议从上半夜十一点半到下半夜一点半,期间,他家堂中屋的屏风上挂起了红旗(党旗),全体人员举起右手,握成拳头,同声宣誓。说来就不知道从哪里的山园来的,说散也不知道往哪里散去,一时间就来得满屋子,一时间就去得无影无踪,不留痕迹。

有人来了,大都也不睡老百姓的家里,而是睡到山园里,也不会到老百姓家里吃饭,都是用自己带的锅做的饭,涨岙村的老百姓有时也送饭给他们吃。在来人多的夜晚,他们也让曾昌达去放哨。曾昌达记得,他去放哨一般都是在山口的那块大石头上站着,那里地势高,可以看到山下行人的举动。那块石头特别像特大馒头,故大家都把那里叫做“馒头岩”,可惜前年被轰炸成碎片做建筑材料了。

现年94岁的曾昌达说,除此之外,他有时也替他们送信,主要是负责把信送给荆谷乡山头下村后垟的黄康树,信件都是折叠起来放在斗笠里,没有信封,就直接插入斗笠的缝隙间。沙垟渡口没有码头,需要光着脚丫在涂泥里行走一段路程,冬天里,双脚被冻得发红。有一次在涂泥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是一个老农民教他“轻踩快走”的办法才迅速离开越陷越深的险境。黄康树看他勤快忠实健康,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曾昌达的父亲也是以仙降为中心的瑞安南区的一名骨干人物,时任瑞安南区党组织的组织委员,后被捕关押在文成大峃一个叫水亭的地方,就在他五十岁那年清明节的前一天被枪杀,党组织给了他革命烈士的荣誉。

涨岙山作为革命的一个据点,来往的人员虽然很多,但是逗留的时间都不长。涨岙的当地人对当时情况也不会了解很多,唯独只有刘英,因为养病,在曾昌达家连续住了57天,使曾昌达至今没有忘记。

在刘英同志就义的十几年后,涨岙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在涨岙山山坳里建了一座水库,取名为“刘英水库”,后来又利用水库的水源建造了水电站,取名为“刘英水电站”。

本文来源:瑞安日报

如果觉得《回忆刘英养病的日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