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观点直击|造车下的恒大健康(管理层传递信心)

2023-06-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来源:观点地产网

观点地产网 一年之前,恒大健康在业绩会上提出梦想的说法:“搞汽车是需要梦想的,产业梦、健康梦和汽车梦,没有梦想是没有激情的,是做不好产业的。”

而实现梦想总是要经历一些过程,首先是投入阶段的代价。

上周,一纸2019年盈利预警的公告,出现于恒大健康的身上。受此预警公告的影响,隔天(3月23日)恒大健康股价下降15.55%。

3月30日,恒大健康于线上举行2019年业绩发布会。董事长时守明、首席财务官潘大荣、副董事长兼汽车集团(NEVS)总裁彭建军出席会议,为投资者、媒体们具体讲述了过去这一年恒大健康的付出与成效。

回顾2019年,恒大健实现营业收入56.35亿元,同比增加79.88%;期内毛利18.87亿元,同比增加64.8%;毛利润为18.87亿元,同比上升64.78%;期内,恒大健康年度亏损由上期的14.28亿元上升至49.47亿元,公司拥有人亏损总额为44.26亿元。

业绩会上介绍,2019年度营业额主要为健康管理分部收入,而亏损主要系新能源汽车业务尚属拓展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大健康计划

细分下来,年度健康管理分部的营业额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恒大·养生谷的收入从2018年同期31.24亿元上升到49.48亿元,增幅达58.38%。

“恒大·养生谷产品投入市场取得良好的市场反映,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稳健持续的现金保障,说明这种模式的可行性、竞争力。”时守明在业绩会上对这一经营模式做出了肯定,他认为恒大·养生谷增长式的销售,与系统化的健康服务、配套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据其介绍,多层次分级医疗服务、高精准健康管理、全龄化的养生、多元化养老等四大服务体系是恒大健康竞争力的核心。

时守明表示,很多企业对大健康的理解是模糊、狭小,或者狭隘的,而恒大健康是个系统化、生态化的概念,融合了健康社区、医疗管理、健康管理、养生养老、金融服务和旅游服务、旅居服务等多个产业、多个行业。

至于疫情是否会影响今年的业绩收入,时守明则持乐观看法:“不可否认,疫情对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同时让全国人民看到健康社区、基础医疗、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健康产业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契机。”

在这次发展契机下,时守明进而透露,“未来将持续做大健康产业,增加恒大·养生谷的规模,将基于恒大·养生谷对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四大服务进行长期持续的投入。”

其续称,恒大健康将进一步整合世界一流的医疗、健康管理、养生、养老、保险、旅游等资源,搭建会员制平台,计划未来三年,布局70个宜居养生胜地服务于集团会员。

在养生方面,2020年恒大健康将面向社会开放至少11个养生谷四大园、4个大型医养综合体和4个旅居公寓;医疗板块将更投入运行和运营更多的社区医院、康复医院;健康管理板块将搭建健康云速递平台,提供高端私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养生板块依托健康养生谷的四大园,将养生运动、旅居等结合起来;养老方面携手日本株式会社礼爱,预计2020年底实现西安恒大养老院正式投入试运营。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恒大健康已在三亚、海花岛、西安、郑州、镇江、湘潭、南京、云台山、重庆、金华、昆明等多地落地23个恒大·养生谷。

力挺新能源汽车

健康管理分部的增长,目前弥补的是新能源板块前期投入阶段的不足。

事实上,自恒大健康入局新能源汽车板块以来,已连续两年实现亏损,这让更多人对造车板块回流现金的能力提出质疑。于2019年,新能源汽车共取得收入6.61亿元,主要来自锂电池销售取得的收入。

但一众管理层都对其长期发展充满了信心。在潘大荣看来,新能源汽车是产业周期和回报周期都比较长的一个行业:“纵观全球,绝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在初始投入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据此前规划,恒大健康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预算为三年450亿元,其中2019年投入200亿元,2020年投入150亿元,2021年投入100亿元。

而2019年,自然也成为恒大健康进行大手笔投资的一年。其先后收购了瑞典国能汽车(NEVS)51%股权、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科尼赛克20%股权、湖北泰特机电70%股权、英国Protean电机等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工程技术、造型设计、产品规划、零部件供应链等领域都已经完成布局。

恒大健康造车业务的不断投入,使得其近年来负债高企。年报数据披露,于2019年12月31日,恒大健康的借款、融资租赁、租赁负债及来自股东贷款为628.24亿元,2018年底则为149.16亿元。

但潘大荣提到,“亏损一定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布局完成之后,对于股权收购等资本性支出会大部分减少。”潘大荣还透露,到2021年,恒驰全系列产品陆续全年量产之后,整个经营数据和财务指标会有明显的改善。

此时,新车的量产成为恒大健康回流现金的重中之重。据了解,恒驰第一款车“恒驰1”计划于2020年亮相,恒驰全系列产品将从2021年陆续实现全面量产。而广东、上海生产基地将于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产,首期规划产能均为20万辆。

但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行业内几大头部车企也纷纷入局,恒大健康未来又将如何和这些车企展开竞争?

对此,彭建军乐观分析,恒大在资金多元化、产业联动、品牌后发优势等诸多方面“是有明显优势的”,首先是资金优势。“资金优势带来的技术优势与渠道,全产业链优势让恒大得以站在许多巨人的肩膀上,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模块化底盘架构与知识产权。”

截至目前,恒大健康已经构建了涵盖整车开发、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车型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他再次重申目标,“力争3到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业绩会的尾声,彭建军还强调,“我们走一条与众不同换道超车的道路。”

如果觉得《观点直击|造车下的恒大健康(管理层传递信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