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意义

2023-06-25 分类:百科

背景:

第一、汉初的无为而治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情况

汉朝初期,整个社会百废待兴,统治者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在思想上推崇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

然而经过文景时期,经济的逐步恢复,国力的逐步加强,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不能满足无为而治这样的理念了。而这个时候,儒家学说中的春秋大一统、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比较契合汉武帝心中的想法。

第二、加强皇权已经成为了统治者的迫切要求。

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实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是在窦太后的手中,而窦太后则是黄老学说的坚定支持者,这与汉武帝内心的想法严重相悖!

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率先做的,罢免了一些学习法家和纵横家的官员。当时的御史大夫赵绾,褒扬儒学、贬斥道家,时常鼓动汉武帝进行政治改革,这大大惹恼了窦太后。建元二年,窦太后便罢逐了御史大夫赵绾,还将同样崇尚儒学的太尉窦婴、丞相田蚡给罢免了,朝中的儒家势力至此大受打击。直到建元六年,窦太后崩逝后,才得以恢复过来。此时窦太后的势力已经瓦解,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排除出去。”

意义:

1、是适应西汉政治、思想和社会转轨变型需要的重大举措。

2、使汉代儒家经学得到重大发展,并从此成为后世历代的正统思想。

3、桎梏民族思维,使学术自由从此成为后代士子的奢望,中华民族为此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为此,汉武帝下旨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还提升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儒生数百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意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的背景原因

①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着中央政权。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彻底解决王国问题,需要一个符合实际的统治思想,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②过去的法家思想已经不完全适应巩固政权的需要,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不适应恢复发展后的变化。

③当时儒学代表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等各派的主张,对儒学加以改造和发挥,提出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首倡“独尊儒术”,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在当时的意义: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1、在完成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的时候,开始对思想进行控制,达到思想上的大一统。在汉朝到汉武帝时期,黄老学说,法家学说,阴阳学说等都存在,对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是不利的,所以进行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就要控制思想。

2、儒术和其他学说的不同:作为中央政权,在完成了国家疆域、政治体制统一的基本任务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轮到在意识形态的建构方面做好文章了。如何在百家思想中选择与确立出帝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以便有效地统一、重整人群民众的精神世界,似乎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前朝秦亡的惨痛教训,刑名法家肯定已不可用,至少也不能作为旗帜来标榜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道学,在思想本质上是极端的自由主义或无政府主义,显然与帝国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实施统一治理的路向相抵触、相悖逆,根本不利于社会伦常秩序的建立。

3、汉武帝的个人喜好也是关键的。儒家学说能成为统治思想,重要的关键也在于统治者的需要和爱好。汉武帝本人好大喜功,认为自己是无上的,对确立自己权威的事情,他肯定是会接受的。

4、还有就是政治上的实际操作者。在独尊儒术之前,很多政治家都已经开始将儒术的有为而治开始进行和实施,如卫绾、窦婴、田蚡、公孙弘、赵绾,等等。

意义

1、从其统治的角度来说,有利于当时的思想方面的统一,从而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2、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说,有利于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有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3、从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并被以后各个朝代所推崇

4、负面意义在于遏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如果觉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及意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