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研究发现(中医药协同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肝硬化后的肝功能)

2023-05-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伤,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期。我国目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约有7300万人,同时随 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饮酒、肥胖及糖尿病等发病率的增高引起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增多,这些患者都有可能或已经发展成为肝硬化。

目前医学界治疗肝硬化尚未攻克的一道难题。目前除了原位肝移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但肝脏供体的缺乏、术后高免疫排斥反应及高医疗费用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干细胞的移植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极强的细胞。目前治疗肝硬化的干细胞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及脐带血细胞。 大量研究证实了来源不同的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引发的肝组织损伤的治疗均有明显的作用。

干细胞移植是继传统原位肝移植(OLT)后一种新型的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打破了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不可逆转的理念。

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影响

干细胞诱导转分化为肝样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细胞可以被诱导转分化为肝样细胞。

干细胞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肝纤维化是有各种损伤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阶段,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包括肝星状细胞、中性粒细胞、肝窦内皮细胞等。而肝星状细胞(HSC)是致肝纤维化的最效应细胞,其增殖与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人肝硬化的大鼠体内后,BMSCs能够在肝脏内定植,发挥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及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程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不仅仅其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功能,还可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书(TGF-/3)的产生,达到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从而促进肝星状细胞发生凋亡。

基础试验研究

大量研究证实,肝脏受损时会诱导SDF一1的表达上调,不仅可以促进炎性细胞向损伤的肝脏聚集, 还可以促进表达CXCR4的干细胞发生迁移,高表达SDF一1的微环境对干细胞在受损肝脏中的存活及修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ao等研究表明,肝硬化后出现SDF一1表达上调,干细胞移植到体内后SDF一1表达进一步上调,与脾脏和骨髓相比较,大部分的干细胞进入受损的肝组织中,进一步说明SDF一1/CXCR4在干细胞归巢到受损的肝脏发挥修复作用。

国内外的临床研究

温智稀等人研究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肝功能及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达到协同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郑盛等研究分别选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7例与48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体外分离方法,于肝动脉行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AST、ALT、TB均下降,ALB上升,食欲不振、腹水、腹胀腹满等症状好转,术后严重并发症0例,所有患者均无白细胞下降、出血或肝区疼痛等情况,结果表明在经肝固有动脉自体BMSCs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Jang等采用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指标下降、CP级下降、肝再生(肝体积增加)。

讨论

研究证实,中药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相对成熟的机制有DF/CXCR4信号通路,表明SDF一1浓度梯度变化对CXCR4具有吸引作用,同时干细胞可沿SDF一1/CXCR4轴向肝脏归巢,且还可能促进肝干细胞的激活,从而促进肝卵圆细胞的增殖,以此完成对肝脏受损部位的修复,其机制还包括JAK2/ STAT5、BCL/Bax、Notch信号通路等。

运用中药调控的机制,可以提高干细胞移植的存活及增殖能力,诱导其向肝细胞定向分化,改善移植后的肝脏的病理微环境等参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从而展现中医药独特的价值。

因此今后我们要更加规范地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中医药调控干 细胞移植在治疗肝硬化的应用效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杭吉干细胞科技

如果觉得《研究发现(中医药协同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肝硬化后的肝功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