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今日末伏|重清补 祛湿邪(养生这3件事需做到)

2023-05-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天正式进入三伏的最后一伏——“末伏”,此时立秋前后,大家俗称“秋老虎”。夏秋交替,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加大,人的抵抗抗力降低,感冒、咽喉炎、肠胃病等成为多发的疾病。对此,贡方堂国医馆主任医师徐建主任提醒大家:做好末伏养生,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末伏#

末伏是什么意思?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通常指的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10天)的一段时间。也作终伏、三伏。到末伏的第10天为止。2021末伏时间: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末伏养生需做好的三件事

1、多吃“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食物可以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末伏期间饮食要多食酸味食物,辛辣食物要少吃,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

2、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是开胃的“补药”,不仅能够缓解疲劳,人体的生理功能会慢慢得到恢复,脑神经、消化的功能与内分泌,都可以从这个过程里得到修复。睡眠不足,胃部的血液流量就会降低许多,血流量减少会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增加患胃溃疡的风险。睡眠不足,易引发胃病。因此,想保护好自己的胃,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3、适量运动不可少

适当运动可以振奋阳气、促进脾气运化,养胃健脾、增加胃动力。晚饭后可以养成散步半小时的好习惯,帮助胃的消化,有助于胃部健康。

重清补,祛湿邪

末伏清补,以健脾利湿为主。健脾益气,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芡实、山药、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瓜类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注:孩子及脾胃功能弱者食补需谨慎!

养护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可选择艾灸或艾脐贴等方式祛湿排毒。

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艾灸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揉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100次,有和胃气,化痰湿的功效。

按揉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拇指按揉100次,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功效。

揉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用拇指指端按揉,操作100次,有健脾和胃,消食祛湿的功效。

今日末伏,记得给亲人朋友们送去万般情意,千般关怀,百般祝福,祝大家凉爽过伏天!

如果觉得《今日末伏|重清补 祛湿邪(养生这3件事需做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