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的建造者(上) 纪念中国第一代营造师金福林先生诞辰120

2023-05-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9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在20世纪的30年代,上海号称远东第一大城市。1932年12月在静安寺路(南京西路)与派克路(六合路)街角,一个建筑工地非常忙碌。这里正开始建造一栋远东第一高楼—22层的国际饭店。工地成为当时这座城市的热点,每一天吸引许多人围观。有一位14岁的少年,天天到场,他是日后成为华裔建筑师第一人的贝聿铭先生。当时他的家住在离工地不远。贝先生回忆:“那时有一个新建筑在建造叫国际饭店,我觉得很有意思,一天一天去看,看它是否又长高一层,何时完工?建筑越来越高,结果一直建到20多层,这对我有很大影响”。当时这栋号称由伦敦至东京,东半球上的最高建筑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极大的好奇心和自豪感,也促成一代青年投身建筑事业,树立起成为建筑家的雄心。

在当时,西方的建造水平远高于中国,上海著名的建筑大多为国外的建筑公司所承建。而这一次最高的建筑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营造公司—馥记营造厂承建是一件特别扬眉吐气的事。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这栋远东第一高楼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二十二个月后即奇迹般的建成。项目的总工程师和工程的总负责人是本文要介绍的主人公,中国第一代营造师的代表之一—金福林先生。

(金福林先生)

谜一样的青年时代

“金先生金其姓,福林其字,苏之吴县人,性聪敏,冶英文造诣颇深,其先世事业水电商,先生克承先志,暇则研究建筑。经验宏富,计划精良;辽宁哈尔滨等埠,闻名争聘,先生在东北服务,凡七八年,成绩斐然。迨馥记承建四行二十二层大厦时,因陶先生与先生有旧,电促之归。时先生在黑龙江,前途虽一再挽留,决以陶先生故,毅然南返。今巍然屹立于上海派克路口雄视东半球之高楼,其建筑工程,悉由先生主其事;亦具见先生学识经验之一斑也”。这是彭心渊先生撰写的金福林小传中的一段。彭先生是江苏吕四人,是黄埔军校六期的学生,当时是馥记营造厂的核心成员之一。

即使结合其他的一些资料和家人的描述,对于金先生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描述都很有限。金先生是苏州吴县人,1899年农历4月11日诞生在上海。祖辈从安徽歙县迁居江南,父辈在苏州上海等地从事水电商。从彭先生的小传中了解到,1932年建造国际饭店前,即金先生33岁时回上海,在此之前大概是1925年左右开始在辽宁、哈尔滨等地从事建筑工程,时间长度为七到八年,参与和主持了多个大型建筑项目的建设,声名远扬。金先生早年离家去东北,正值当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比较尖锐的时期,但工业和基础建设水平在全国却属于比较发达的地区,年轻的金先生在东北有很多用武之地。三十年代初金福林先生选择回到上海既是应馥记营造厂陶桂林先生的邀请,也是因为当时的上海大量建筑师、营造厂积聚,营造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一回到上海,一系列历史的机遇和挑战就迎面而来。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项目,是当时全国营造界最为炙手可热的项目。1932年由盐业银行、京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组成的四行储蓄会发起,在南京西路建造摩天大楼。之前在上海的建筑市场高层建筑极少,且大都由外国人承包。四行储蓄会负责人,著名银行家钱新之是一个有眼光,有胆识的实业家。他赞同由中国人自行建造,长中国人志气,振兴民族建筑业,但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冒险。馥记营造厂一举投标成功,而最重要的举措就是请来了金福林先生,全面主持了大厦的建筑工程。

大厦地上22层,地下2层,总高83.8米,这个高度使国际饭店在之后保持了近30年亚洲第一高楼的称号。建筑首层为四行储蓄会使用,二至四层设餐厅和厨房,四至十三层为国际饭店。十四层设舞厅,十五层以上为公寓。由于建筑高度在当时鹤立鸡群,在顶层设立了救火会的嘹望台,以便对上海市中心的火警了如指掌。

当时绝无仅有的建筑高度决定了超高的工程技术难度,也促使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的使用。为应对上海软土地质,结构用钢由鐄钢合锻而成,重量轻强度高,在上海建筑市场是首次采用。对于建筑基础的施工方法,在金先生主导下结合当时国内技术进行三个重大改进。技术标准也需要创新,既达到国际一流的要求,具体细则因地制宜,对国外相关的技术文件修改、转化和中国化。施工场地不大,且地处租界,白天无法运送材料,所以工地的施工管理方法也需要创新。巨大的建筑,像一件工艺品一样,在精细地组织中慢慢成形,七天一层往上生长。年仅33岁的金福林先生如同一个乐队的指挥,将建造过程管理得既惊心动魄,充满美感,又井井有条。

首屈一指的项目汇集了出类拔萃的国际化团队,合作协调难度很大。如与建筑师邬达克合作即是其中之一。匈牙利籍的建筑师邬达克当时已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明星建筑师,他对于中国的营建团队负责他难度最大的作品也是心存疑虑。为达到设计要求,邬达克提出一:钢结构施工要外国技术人员来指导进行、二:重要施工节点必须先试工、三:工期要提前。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西门子公司的钢结构工人无法及时到达上海,而是整整晚了七个月。面对需要提前的工期,业主四行储蓄会和邬达克只能让金先生的团队冒险一试。等德国专家终于赶到时,建筑已建至十一层,质量完全达到欧洲的标准。想来彭心渊先生提到的金先生英文造诣颇深,可以将国外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后邬达克的很多建筑都由馥记营造厂来建设,国际饭店有惊无险的高水平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高层建筑的施工对于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对于鲜见有高层建筑的中国尤其如此。国际饭店建造时的影像,现在也很难找到,但可以找到同时代美国工人如同练杂技似的建造摩天楼的惊险场景。面对从农民脱胎而来,经验为零的建筑工人,作为中国第一流的营造师和工程师的金先生,除了掌握当时完全与世界接轨的建造技术,采用先进的施工保障规程外还更多了一份中国人的责任心,需要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日夜悬心。目前在美国的金为仁先生是金福林先生的儿子,据他回忆,金先生曾说起建造国际饭店时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仙人告诉他要做36个纸人牢牢贴在他睡的棕床四周的木框上,工人就不会在施工中从高层摔下,第二天一早,他就照着办了,可见当时压力之大。金先生在工程结束后感慨“本厂以谨慎从事,故终能全功告成,而对工人亦能保障安全,此实足以以自慰也。”想必此时他才可以长出了一口气。国际饭店建成之后,她的挺拔坚实和高雅是半个世纪上海的骄傲,1950年后确定成为上海市的城市坐标原点。金福林先生的智慧、钻研、勤奋和尽责精神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工地、建筑模型)

金先生亲笔撰写的“国际饭店工程经过情形”一文中,详细描述了该项目的七大工序,从中可以一窥这栋代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建筑施工最高水平的建筑所创造的建造方法。

大新公司(上海第一百货)

1934年11月国际饭店落成不久,又一个上海建筑界的盛世—大新公司工程开始建设。这个距离国际饭店不到600米的新工程代表了上海作为商业都会,购物天堂地位的确立。它是上海四大百货公司最后建成,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解放后改名为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是中国近半世纪首屈一指的百货公司)。作为南京路上的新地标大新公司同样由馥记营造厂负责建造,代表馥记营造厂主持该项工程的重担又落到金福林先生身上。这栋代表上海摩登气质的现代商业,其建筑技术非常先进,柱网间距大,楼层板采用井字梁板,还设置了冷暖空调,这对于新技术掌握,对创新施工及技术管理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大新公司大楼共十层,十分具有上海摩登建筑的特色,立面风格采用中西合璧风格。功能也非常复合,一至四层是商场,五层为舞厅和酒店,六至10层为游乐场,还有地下商场和设置于露台的著名景观“天台十六景”。大楼的设施十分先进,拥有国内唯一的自动扶梯。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回忆“我踏着电动扶梯冉冉往空中升起,那样的自动扶梯,那时全国只有大新公司的一架。那是一道梯,载着我童年的梦幻伸向大新游艺场的天台十六景。”

尤其值得提一笔的是与国际饭店不同,这一次与金福林先生共事的合作伙伴不再是以国外公司为主,而是创造了从设计到施工完全由中国人完成的新壮举。建筑设计师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中国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建筑设计由杨廷宝担纲(杨廷宝是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等职。1927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后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担任建筑设计的主要负责人)。结构设计由杨宽麟主持。主要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业以华商企业为主。大新公司1934年11月19日破土动工,1936年1月10日建成开业,历时仅不到13个月,创造了中国速度。

(40年代大新公司、60年代大新公司)

附文《国际饭店工程经过情形》

—金福林

钢骨装量—钢骨装置是本厂承造本工程的第一步工作:凡是栋梁柱头,内部材料,纯系钢质骨架。其施工方法,用机器吊车二座,轮流调用,以竖立钢架;每部吊车的起重力为7吨半,帽钉则用压气。此项工程,自民国廿一年(公元1932年)八月十六日开始工作,最先竖立两层钢架,並将全部水平测验准确后,乃陆续向上做,平均每三日接做一层,只是第十四层后,因更改图样,及厂家不能如期供给材料的原因,导致延缓至十二年(公元1933年),四月中旬始告完成。

混凝土工程—钢骨树立完成后,即开始混凝土工程,这是本厂第二部工作。拌合混凝土均采用机器搅拌。其成分按照规定,调和精确。先行干拌数转,然后加水,不使过湿。故所做混凝土地板,照说明书规定,每平方压重八十磅,而经设计师之试验证明及工部局工程师之试验证明每平方英尺可荷重三百五十磅,可见本厂做项目认真之一斑。

钢架底部与地基衔接的四周,均灌一一灰浆,其余部分为一二四混凝土。四周平均厚两英寸;柱头工字形中间,填以空心砖以减少混凝土重量。地板厚薄随横梁径间(跨度)大小不同,约从四英寸至五英寸半不等,结果22英尺径间(跨度)的地板施以极重压力毫无走动。此项工作,约10日可以做完一层,计需花时六个月。

隔墙—隔墙为本工程第三步工作,因需减轻重量,所以内部隔墙全用汽泥砖铺砌。铺砌时先将汽泥砖四周,以水润湿,然后用一三洋灰胶砌;砌上顶与混凝土地板或梁柱接缝处,均用钢楔填塞,使墙身稳固,不易动摇。墙面粉一三洋灰胶一层,以保护汽砖,使不会因气候变化而收缩。洋灰胶泥外,则用甘蔗板以隔绝声浪,板上则粉麻丝灰,并粉石膏一层使表面光滑美观

平顶—此项工程因各层装置需要不同,其做法也因此有差异。第1,2,3及14层等处为钢丝网花平顶,样式为沪上首创。其他平顶,混凝土地板,下面粉麻丝灰一层,并粉石膏一层。第13层平顶因关系通风和各类管子,在所悬钢丝网上,粉一层一三灰沙,然后再粉麻丝灰和石膏。这项工程因面积过大,且装修精致,施工颇属不易,其花样繁复,外观美丽不仅在上海罕见,在东亚也是一项创举。

顶层—本大厦的屋顶全部为混凝土地板,厚度约四英寸半至五英寸半不等。此项混凝土搅拌时,掺合了避水浆。屋顶上层,铺叠油毛毡八层,毡上则为人造石屋顶。13层平顶钉软木一层,厚二英寸以防止日光曝晒发热之患。

面砖—本工程所用面砖均为紫色缸砖,均用一二洋灰胶掺以避水浆,平贴于钢骨混凝土外墙。墙的里面,粉以避水浆,平贴于钢骨混凝土外墙。墙的里面粉以避水漆,缸砖外面,粉无色避水浆一层。此种面砖,因使之成一平面,故工作异常困难;且尖角小柱的角,须使其在一直线上。

脚手架—本工程之脚手架,因离地面高至260余英尺以上,顾其构造及装置与普通不同。均用12寸方木,铁螺丝等于钢骨架各面连接,并包以竹篱,每二层必有保险竹篱设备,以防工人下坠。

综合这项工程,费时约二年又二月,期艰烦复杂不可言喻。建筑既高峻,而装修又极尽考究之能事。实为海上未之前有之伟大工程。但本厂以谨慎从事,故终能全功告成,而对工人亦能保障安全,此实足引以自慰也。

注:《国际饭店工程经过一文》由金福林先生撰写,个别文字由金福林先生外孙、上海圆直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钱健根据当代工程表达习惯做了调整。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下一期重点讲述金福林先生在馥记营造厂时期负责的江阴闸工程、上海总工会大楼、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等项目。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佛子岭水库、江南造船厂、长春第一汽车厂、洛阳拖拉机厂等大型国家工程项目的经历,同时也介绍了他晚年的家庭生活。

招|建筑师、主创建筑师

“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的建造者(上)-纪念中国第一代营造师金福林先生诞辰120周年

如果觉得《“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的建造者(上) 纪念中国第一代营造师金福林先生诞辰120》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