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21岁九江女孩网购后身亡(她生前买的是这东西)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女子服下大量处方药,抢救无效身亡

九江21岁的女孩小柔(化名)去世了。据她的父母说,女儿是服用了大量处方药“秋水仙碱”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

根据医生诊断,小柔因服用了秋水仙碱片,导致药物中毒, 多个器官衰竭。5月 15日凌晨, 因抢救无效去世。

秋水仙碱片究竟是一种什么药呢?

秋水仙碱片是一种处方药,主要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医生介绍这种药有副作用,所以有严格的剂量要求。

小柔的病历上写着:患者因痛经自服秋水仙碱片200片。

小柔究竟在哪里买到药的?

小柔的手机显示,今年1月17日,她网购了十盒秋水仙碱片。药品说明一栏中写着:“本品为处方药,药品监管部门提示,如有直接或者变相销售处方药的行为,可以举报”。

在订单一栏中,有一项是要提供处方信息,而上面却显示未上传处方信息。 据小柔父亲说,早在四月份,他女儿就发现这款药已经下架,并就此问过卖家。

小柔四月份共问了卖家十四次,对方始终没有回答。小柔的父亲认为,如果卖家及时回复,或者提醒服用药物的剂量和注意事项,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记者尝试网购药 客服劝十盒一买

处方药,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开出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物。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国也有明文规定,处方药不得通过网络向个人销售。

记者在淘宝天猫康爱多大药房咨询,客服表示,秋水仙碱药品已经全网下架。记者随后在手机微信搜索康爱多大药房,在名为康爱多大药房的公众号里,找到了一款治疗脂肪肝的处方药。并成功下单买了一盒。随后有客服联系记者,需要登记处方。

记者告知并没有处方时,对方给记者做起了推销。

康爱多大药房公众号客服:“要不您可以先拿一个月4盒的量,4盒144 ,因为这个我们库存确实只有十盒了,卖完就没有了。所以我才考虑您多订购一些,下次您来咨询就没货了。”

九江市食药监管理局药品化妆品流通监督科负责人介绍,我们国家药品交易流通办法,对药店销售处方药有明确的规定,处方药就必须是凭医生处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监督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网上不得出售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小柔的处方药是在网上购买的,应该由网店所在地的食药监部门对药店进行管理。

处方药不能乱买,而对于处方药的使用,消费者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用药常识。

处方药,它必须是要凭医生的处方购买;第二要按照医嘱来服用;第三个在使用药品的时候,一定要查看说明书,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尤其是禁忌症,一句话就是,在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按规定来使用 才能防范 一些风险。

姑娘的悲剧

给大家敲响了警钟

在网购中

要知道什么不能自己随意买

平台也要做好监管

但是现在,几乎每个人的微信朋友圈里都有几个“微商”的身影,很多人会通过微信购物。但你知道吗?朋友圈里的有些产品,可千万不能买!不然很可能会酿成大错!

朋友圈卖的“降糖保健品”

检出有毒有害成分

日前,浙江史上最大一起有毒有害“保健品”案破获情况被警方通报,涉案金额超16亿元,扣押相关产品10万余盒,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4人。

而令人担心的是,涉案团伙从2016年5月初至今年1月21日期间,已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向全国销售了超过4200万盒“保健品”。

根据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通过查询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本案涉及的6种产品一共分5个批准文号,查询后发现,所有的产品和批文都是造假的。

2个批准文号没有数据——

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130327的产品“基因口服胰岛素II代(圣方牌知葛胶囊)、苦瓜养胰素(圣方牌知葛胶囊);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30690的产品“通脉化糖”。

3个产品相关数据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信息有很大差别,相应的批号还有另一种产品,所以基本可以认定为冒用——

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60176的产品糖必平(华平牌黄芪丹参铬胶囊);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90373的产品粮田葛芪参胶囊(丝可培牌桑蚕参胶囊);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60490的产品仁合胰宝(金帝华牌糖舒尔克胶囊)。

如果家里有高血糖病人,赶紧查查有没有从“微商”手中买过这6种产品。

这6种产品违规添加了名为“格列本脲”的西药,含量不明。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由于副作用比较明显,许多患者并不适合服用。尤其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格列本脲更是非常危险——长期大量服用,最终会造成病人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生产这些“保健品”的是安徽亳州的张姓男子。他向警方交代,从药厂进来的西药,成本大约是3元钱100粒,自己调好配方做成成品药后,以一盒150元的价格卖出。他表示,产品到底有多少危害,自己不清楚,也没有考虑过。

进口“网红药”不要跟风买

有些甚至是处方药

太田胃散、便秘治疗药、EVE止疼药、小儿用止咳水……常上微信的朋友,应该对这些药不陌生,它们是来自日本的“网红药”。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国外“网红药”,有些甚至是处方药,存在不小的副作用。

比如像网上宣传1岁儿童就能使用的大正感冒药,其成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磷酸双氢可待因等9种成分。其中可待因类、麻黄碱类等药物成分均为国内严格限制使用。且说明书上明确注明:未满2岁的幼儿,应先接受医生的检查,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服用;未满12岁的儿童,也需要先接受医生检查。

每年,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都会收治因擅自使用进口药品而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甚至有病人因服用含有华法林成分的药物导致尿路出血,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确需用进口药的,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遵医嘱使用。

此外,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进口药品必须经药品管理部门组织审查,方可批准进口,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按假药处理。

朋友圈“神效”化妆品

暗藏健康隐患

在朋友圈里,有不少“微商”售卖面膜等化妆品,并称有“神效”。有消费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皮肤可能确实变得光、嫩、白。

但实际上,其中很可能添加了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甚至导致皮肤产生黑斑、萎缩变薄等。还有一些祛痘产品非法添加了抗生素类药物,长期用易引起接触性皮炎等。

近些年,瘦脸针、水光针、美白针等美容针剂受到一些消费者的欢迎。在一些人的微信朋友圈,类似产品也在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微商”售卖的药剂和医疗器械,往往是从网上购买或从境外代购的。而非法的注射设备及注射物,因来源不明,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按照我国关于医疗美容的规定,即使有护士资格证,没有医师资格证也是不能进行医疗美容注射等业务的。

因此,别被朋友圈里天花乱坠的“微商”广告忽悠了,还是应该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美容。

朋友圈里面的这两种车

买了只能认栽

在朋友圈里,不少人都见过卖低价车的。五折、三折......当各种豪车出现在眼前,你有心动过吗?天底下还有这么便宜的好事?

提醒了,这两种车可千万不要买!

第一种是抵押车。何谓抵押车呢?顾名思义,就是指正规手续,抵押给私人、典当行、企业的(一般抵债)车。抵押车看似手续齐全,但不能过户。

抵押车风险很大,如果原车主没有偿还能力或拒绝还款,那么,即便掏了钱,车还是要被强制收回。

第二种是走私车。走私车是指没有通过国家正常进口渠道进口的,并未完税的进口车辆。相信大家光听到“走私”俩字就知道这种车问题的严重性了!买了车会被收回不说,甚至还可能会被判刑。

朋友圈自制美食

买前三思

谁的朋友圈里没有几位“美食家”,有些人由此打起生意经,在朋友圈销售所谓的“私厨出品”“私家作坊”等食品。

对于这些家庭自制美食,可要小心甄别了。毕竟,一来没有实体店、二则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一旦吃出问题,不仅维权艰难,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

今年2月,食药监总局就曾约谈部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负责人,要求对“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应当创新,以互联网手段和社会治理手段相结合,对大案要案从重从速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对擦边球敲打警告。

总而言之,对在朋友圈售卖的产品,一定要擦亮双眼,谨慎购买。

商服出租

南岗开发区康顺街黄金地段出租写字间,一二楼,每层使用面积200平方米,适合做高档办公,有意者面谈。

联系

更多新闻

大庆乳业:我去卖火锅了 有多少人是喝这个“大奶牛”长大的“有料你就来”新闻爆料台

来源:都市现场、工人日报

编辑/张雪 责编/于露 审核/李国玉

点,网购有好有坏,要时刻擦亮双眼!

如果觉得《21岁九江女孩网购后身亡(她生前买的是这东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