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南怀瑾 修行到一定阶段后(身体会有些变化 但是别害怕)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关注自己在生命过程中经历的身心上的变化,进而嗟叹于岁月的蹉跎,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此乃人之常情,但如果你深陷于此,不能从中自拔,那就不能称得上是明智之举,甚至还会平添烦恼。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就是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愉悦和沮丧,这表示了古人的深远的处世态度以及豁达的胸襟。这两句话也因此被誉为豁达人生观的经典,广为流传。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就是这样,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去修行,在修行之中有许多人生的感悟,并向世人提出要坚持修行,勇于接纳修行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上出现的变化。

提到修行,我们总会认为那是大师、方丈、道长之类的高人的特定行为。其实不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修行,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可以是修行,做瑜伽放松可以是修行,独自思索着走一段路也可以是修行。所以修行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高深莫测。

几经波折探求真谛

说起南怀瑾,他可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民国七年,南怀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早年的他不爱学习,小学毕业考试时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

后来他对中国武术兴趣浓厚,转而习武,于浙江国立艺术院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抗日战争爆发后,20岁的南怀瑾只身赴川,考入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后进入中央军校任教官一职。

对于南怀瑾来说,他的人生重大转折点是在结识袁焕仙以后,他成为维摩精舍开山弟子,先后在峨眉山、五通桥闭关修炼,潜心修道参禅。

之后,他前往台湾,在各大高校讲学,还出版了《禅海蠡测》、《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论语别裁》。除了对国学文化的传播,南怀瑾还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共和。

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关于南怀瑾一生对中华传统国学文化所做出的贡献,人们莫衷一是,争议颇多。有的人认为南怀瑾是“伪国学大师”,他出版的著作存在治学不严谨的弊病,与此同时,他的学历条件并不好,因此获得的成就也不能与其地位匹配;也有的人认为南怀瑾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完全当得上“国学大师”这个称号。

在我看来,南怀瑾是一位很有自己思想的伟人,他敢于挑战学界的权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创新求变的思维治学,尽管从学历上来讲,他的确称不上大师,但从他对社会的贡献来讲,他绝对当之无愧。

学界曾给以南怀瑾崇高的评价,不过南怀瑾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并不满意,甚至嘲讽自己的一生一无所长、一无是处。面对这样一位自谦的大师,我们怎能对他有所微词呢。

苦修之中找寻乐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南怀瑾所居住的台湾正处在最窘迫的时候,而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他还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这两部著作。

后来有人问起他在这段艰难岁月里的故事,他都一带而过,似乎并没有觉得那时的日子有多么困苦,他只是向外人诉说在那段时期里整日为着做学问而奔忙,日子过得很充实。是啊,南怀瑾在困苦的岁月里钟情治学,努力提升自身修养,这便是他不觉得苦的原因吧。

美国的超验主义暨自然主义作家梭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花了整整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仅靠双手劳作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畔定居了下来,并以此为乐趣。

他在全书的开头列举了世界各地的信徒们苦修的方式,有的端坐在火焰之中仰面望着太阳,有的倒悬身体经受浓烟的熏烤,有的将自己终生锁在一棵树下……在他看来,他和他的邻居们每天所经历的生活远不及那般痛苦,简直是小菜一碟。知足常乐,这是指导梭罗一生的重要准则。

梭罗和南怀瑾一样,他们之所以苦修而不觉得痛苦,是因为他们内心愿意为之有坚持的东西,正是这种力量才支撑他们在暗无天日的修行里一次又一次地咬牙坚持了下来。

而这种坚持所带来的,就是到达更高的境界。儒家的三纲:明德、亲民、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拿佛家来讲三纲就是:悟道、起修做善事、最后大彻大悟,八目等于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所以说,佛要经历多少次劫难,才能最终悟道,进而普度众生呢。

1973年,南怀瑾再序于台时写道:“时轮劫浊,物欲攫人,举世纷纭,钝置心法,况禅道深邃,剋证难期”。可见在当时的社会局势下,世界污浊混沌,物欲横流,世人纷纷追名逐利,对于内在的精神思想却并不重视,精神生活困顿,不愿参禅修道。

当时的人们说白了就是贪图安逸的生活,不愿吃苦和修行,这不仅会导致个人思想认识不到位、精神贫乏,还会造成好逸恶劳社会风气的泛滥。

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倡导人们进行修行,锻炼人们吃苦耐劳的意志,进而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修行也不一定要每日吃斋念佛,打坐诵经,这是狭义的修行,而广义的修行是指提升思想境界,看书、旅行、运动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接纳自己释怀人生

南怀瑾曾经说过:“修行到一定阶段,身体会有些变化,但是别害怕。”这句话是说,修行在进行一段时间以后,身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变化,诸如肢体变僵硬之类,但是切不可因为这些变化而产生恐惧心理,并因此放弃修行。

这句话虽然从表面上看表达了对苦修的坚持不懈的态度,但同时也表现出人要勇于面对不同的阶段里经历的变化,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释怀人生。

小结:

《楞伽经》里的精辟之言在于一句话:“凡一切想皆属妄想”。

再看当下,我们之中有太多的人过分关注一些外在的东西。现在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人们一位地追求颜值,流量明星、网红主播大行其道,相反,人们对内在的东西的追求越来越少,以致于催生出“好看就是资本,不用继续奋斗人生”的社会乱象,极大地歪曲了社会主流价值观。

但其实,我们实在不该过分追求这些外在的东西,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会经历不同的变化,我们会长大,也会衰老,这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同样,因为自己的变化而终日忧心忡忡也大可不必,不管是过去的你,还是现在的你,不管是年轻的你,还是年老的你,不管是健康的你,还是多病的你,都是拥有独特气质的你。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你的心境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不必过多担心时光带给你的变化,请好好珍惜来自时光的美好馈赠,认真接受来自岁月的可爱印记。

如果觉得《南怀瑾 修行到一定阶段后(身体会有些变化 但是别害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