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细读闽南漳州古城之一:入城找不到龙眼营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3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本文由深圳新行者原创,欢迎关注和分享

也许你曾数次到过漳州,或许你曾在漳州学习和工作过,抑或你是新一代的漳州人,你应该听说过当地有个‘龙眼营’,但你未必到过那里,因为那个地方确实不好找。

龙眼营位于古漳州城南,八九百年前,它的官方名称是‘龙骇瀛’。古时候那里有条河沟,河上有座桥,明弘治黄仲昭在《八闽通志》中提及该桥在宋淳熙四年(1177年)时,桥下河水汹涌而起,时人认为是“龙奋其下”,故名龙骇瀛桥,于是这个片区就被称作龙骇瀛。不过,到了康熙年间,《县志》上却称其为‘龙眼营’,漳州自古盛产龙眼,估计是当时附近种植了大片的龙眼林,于是老百姓便索性把‘龙骇瀛’谐音为‘龙眼营’(闽南方言中,龙骇瀛与龙眼营发音极为相似)。

龙眼营自古就是内街,从南门溪上岸进城的陌生旅客,走上南市街(现在的香港路)后,必须从靠近城墙的小巷往东横穿方可进入龙眼营,那条狭窄而短小的小巷非常不显眼,稍不留意就会错过,所以漳州自古就有‘入城找不到龙眼营’的谚语。

几百年后的今天,你如果从南端进入龙眼营,依旧能够体会到那种‘找不到’的感觉。当然,依靠手机地图导航,你还是可以从延安南路与博爱道交汇点西行几十米后,顺利地找到通往龙眼营的小巷路口。

步入小巷时,不知你是否会意识到你的身旁南侧,百年之前还是完整的破旧古城墙。查看史料得知,陈炯明始于1918年9月1日进占漳州,并建立直辖闽西南27个县的闽南护法区(初期称为福建护法区),1920年8月12日,他才率领粤军离漳入粤讨伐桂系。主政漳州的两年期间,他成立工务局,拆掉城墙,修筑堤岸、码头和跨江大桥,将原先狭窄不平的街道改建为整齐宽敞的石板路。

1920年12月出版的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称赞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是中国革命青年和社会主义者的朝圣地”,德国一家报纸甚至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当时的漳州,是处于革命时代的中国的一面旗帜,其光芒甚至远超现如今处于改革年代的中国的经济明星--深圳。陈炯明的破旧立新,让漳州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使得古城基本上不复存在,但漳州人还是比较认可他推行‘漳州新政’后所带来的可喜变化,所以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当时的道路名称,比如博爱路、自由路、民主路、平等路、大同路等。

沿着小巷前行几十米,到了尽头,右拐北行,你才算是真正走上了龙眼营街。街口拐角的东侧,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通元庙’,它的正殿主祀广惠尊王(即东晋名相谢安)。通元庙并不大,却是古漳州比较有名的寺庙之一,我会在后面的推文中进行专篇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保持关注。

沿着重新铺设的石板路缓缓北行,只见街道两侧都是两三层高的民房。据说解放初这一带还曾是客栈林立,店铺毗连,有香烛店、香厂、鞭炮店、打铁铺、糊纸店等,是本地有名的香烛、客店一条街。如今繁华不再,却也宁静可喜。

前两年为了复建文庙前面的泮池及其小广场,龙眼营整条街差不多被拆掉了一半。所幸早先龙眼营中段无名横巷尽头的那座小土地庙仍被被保留了下来,正好与泮池广场南侧的仿古长廊相映成趣。

现如今,龙眼营北端已经与泮池广场无缝对接,即使你走到泮池广场,如果不是特别留意或是预先知晓,估计你还是很难发现漳州古城里竟然藏着这么一条被叫了八九百年的‘龙骇瀛’的龙眼营百年老街!

如果觉得《细读闽南漳州古城之一:入城找不到龙眼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