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抽动儿童需要的是家庭治疗还是治疗家庭(实例分析「上」)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从这篇文章开始,尽我所能,在各个方向深层分析抽动症。仅个人见解,如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

▼ 前言稍多 望详看

我曾在经历中写道,医生问过我一个问题,“你的家庭环境怎么样?”,我当时坚定的说环境还不错,夫妻很少吵架,只是有时候对孩子态度不太好,没有什么大问题。

我相信很多家长会跟我一样,觉得对孩子态度会有一些问题,但并不认为这是影响抽动症的重要原因,只要调整一下就可以,最重要的还是看病抓药、寻求名医。

先不论证对错,这段时间,家长跟我聊的最多的就是怎么会得这个病?吃什么药能好?西药或中药能好吗?有一定基础的家长还会提到营养补给、忌口和心理治疗。其实对于抽动症,中医、西医、心理等等都在介入,相对的临床数据部分也是很可观的。所以,每个方法都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而我们欠缺的是深层了解和配合,说到配合,除了医生,便是我们的家庭。

如题目所写,是需要家庭治疗?还是先治疗家庭?那我们一起分析这个真实案例。

小妥背景

小妥10周岁,生活在一个核心家庭中。

父亲,40岁,大学学历,就职于私企,工作较忙,与小妥的沟通机会较少,很少关注小妥的心理状况。

母亲,39岁,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小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由母亲负责,母亲态度强势,经常因为学习上的问题对小妥进行说教。

①抽动行为出现

小妥从学前班期间表现出轻微的抽动症状,后经确诊为抽动症,经过几年的药物治疗,症状仍然时好时坏,夸张的抽动动作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使家庭陷入沉重压抑的气氛中。

②家庭环境日益变差

近两年,小妥经常因为生活与学习上的琐事与父母闹别扭,父母也因此经常对小妥进行训斥、责骂,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小妥患病后,父母间的交流多以小妥的病情和学习成绩为主,沟通中时常充斥着争吵和指责,父母间不良夫妻关系也给小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小妥病程发展情况

确诊抽动症

小妥今年 10 周岁,5 岁时表现出轻微的抽动症状,起初,小妥只是表现出频繁的眨眼,但并未引起小妥父母的重视。半年后发展出挤鼻、噘嘴、嗓子不时发出吭吭声。小妥父母带小妥到市三甲医院小儿神经内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除癫痫、小舞蹈症等脑部器质疾病,确诊为小儿抽动症。

确诊后,小妥进行了为期近一年多的药物治疗,主要药物为医院所开出的静灵口服液与赖氨肌醇维生素 B12 口服溶液。

药物服用

服药期间,小妥的抽动症状并未得到明显的减轻。小妥升入小学二年级后抽动症状明显加重,除了面部动作与发声之外开始出现耸肩、扭脖、大张嘴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小妥的学习生活,小妥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更换了治疗方案,不再使用之前的药物,而是改用对神经系统有较大抑制作用的硫必利片或氟哌啶醇片,每日半片。

在服药初期,小妥的抽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除了偶尔挤鼻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症状表现。三个月后,案主又重新出现了上述抽动症状,并呈逐渐加重趋势。

长期服药 症状爆发

两年间,小妥的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渐加大药量,药量最大时达到了硫必利每日 2 片,氟哌啶醇每日 1 片。神经抑制类药物的逐渐加量使小妥产生了嗜睡、易怒、肌肉僵硬、记忆力减退等副作用表现。直到在一次过量服用了氟哌啶醇后小妥出现了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后,小妥父母终于意识到了长期服用神经抑制类药物对小妥的危害,于是决定将神经抑制类药物逐渐减量,改用中医治疗。

在进行中医治疗的 1 年多期间,小妥除了每日服用中药外,每周还要进行 2 次推拿或刮痧,小妥的精神状态相比之前有所好转,但抽动症状仍然时好时坏,同时伴有情绪障碍与强迫倾向。

小妥的环境因素分析

家庭生活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家庭规则,当我们遵守这一类家庭规则的时候,我们自身的价值就会受到威胁,此时我们的身体便会诱发出一系列的生理症状。这些症状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在保护家庭规则的同时也保护了个人的价值免受损害。

庭环境

父亲

小妥生活在一个核心家庭中,父亲平时工作忙,很少主动和小妥交流,当小妥有意亲近父亲时,父亲总是将话题转移到学习上,不断强调小妥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要将精力分散到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上。父亲与小妥的交流基本以说教为主,久而久之小妥便不愿再与父亲沟通,选择沉默。

在看待小妥的抽动症上,小妥觉得在朋友面前孩子的怪病让他觉得有失颜面,近两年来基本没有带小妥参加过各类聚会。父亲一直觉得抽动症状可以通过自身强大意志力得以控制,认为小妥意志力软弱,只能通过药物干预。父亲很少主动询问小妥的感受,也时常忽略小妥表露出的真实想法。根据以上家庭沟通方式,将父亲的沟通方式归为超理智型。

母亲

母亲从事会计工作,性格强势,态度严谨。小妥的学习生活主要由母亲负责,母亲在物质方面对案主十分溺爱,只要小妥喜欢的玩具、零食基本有求必应,但在其他方面母亲却非常强势,要求小妥言听计从,很少关注小妥的真实感受。小妥曾因药物副作用产生的不适要求停药,但母亲为了控制症状不顾小妥的感受,要求小妥继续服药。对于小妥的抽动症状,母亲表现出极大的焦虑,曾在小妥症状严重时想到一死了之,多年来在母亲的要求下一家人带着小妥四处求医,相信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孩子的病情一定会有所缓解。

母亲性格比较情绪化,对于小妥的症状表现十分在意,小妥症状缓解时能够感觉到母亲情绪有所好转,小妥症状严重时母亲便焦虑不安,家庭中充斥着压抑的氛围。

在学习方面,母亲也十分严厉,在成绩不理想时总是将问题归结到小妥身上,失去耐心时还会对小妥进行打骂。小妥母亲在沟通中只关注了具体事件和自身的感受,而没有去关注小妥的感受。将小妥母亲的沟通方式归为指责型。

案主个人分析

身体状况

小妥身体比较瘦弱,幼儿期间患有鼻炎、过敏性咳嗽、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曾长时间服用顺尔宁、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症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身高体重在同龄男孩中属于中等偏下。

心理特征

小妥因为自身的抽动症状常被他人误解与嘲笑,在班级中没有固定的好友,与同龄人接触时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对外界事物与外界人际关系感到害怕和胆怯。在与家人的互动中,小妥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抽动,即恶劣脾气。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发火,与父母关系紧张。

小妥对自身的评价较低,而儿童对于自身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的评价。

行为特点

小妥在学校对老师比较尊重,会主动问好。但在学校和家附近都不愿主动与人打招呼。在学校或外出时能够明显感觉到小妥竭力掩饰自身的抽动症状,但回到家后症状表现明显加重。除了抽动症外,小妥伴有轻微的强迫行为,经常抑制不住的吐口水。小妥爱好电子游戏,经常回家做完作业后便沉浸在手机游戏中。据笔者观察,小妥除了抽动症状和轻微的强迫症状外,其他行为正常。

▲ 懒 散 先 生

家庭治疗介入

「整个介入分三个阶段」

目标:

1.指导小妥家庭了解抽动症的诱因、症状波动的原因、药物抑制的副作用与局限性等问题,通过改变家人对于抽动症的错误认知来减轻家庭环境中所充斥的焦虑情绪。

2.帮助小妥一家认识到不良亲子关系对整个家庭的危害,建立一个开放的家庭环境,提高父母对亲子沟通的重视程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小妥敢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压抑的内心情绪得以抒发,进一步缓解抽动症状。

3.重构小妥的家庭规则,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表里一致的沟通模式,摆脱低自我价值的潜在动力,建立高自尊,从根本上摆脱抽动症的困扰。

计划、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正确认识抽动症,化解焦虑情绪。

第二阶段:打破现有沟通模式,重塑家庭规则。

第三阶段:构建并巩固表里一致的沟通方式。

第一阶段:正确认识抽动症,化解焦虑情绪

从改变家庭成员对抽动症的错误认知入手,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家庭中的焦虑情绪,为接下来的干预治疗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还能够迅速的与小妥及其家庭成员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次介入

方法:家庭会谈

目标:通过自我袒露的方式融入案主家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家庭会谈的成员小妥、小妥的妈妈、爸爸与指导。以下是此次会谈过程中的节选。

指导:(微笑)欢迎你们的到来,大家可以随便坐,不要拘束。(妈妈首先落座,之后招呼小妥坐在她旁边,随后爸爸拽了一把椅子坐在小妥身边。

为了让家庭成员感觉到放松,指导没有给家庭成员安排座位,而是让大家自行选择,这也是家庭治疗模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开场方式。从家庭成员无声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妈妈在这个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小妥对妈妈的安排表现出顺从,爸爸则是处于一种随意的状态中。

指导:之前跟小妥和妈妈见过面,也对咱们的家庭情况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跟爸爸是第一次见面,听说您工作很忙,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过来也说明您对孩子非常的重视。

爸爸:确实比较忙,但是听说你对孩子的这个病非常了解,有一些治愈的经验,就打算带孩子一起过来看看。

指导:谈不上治愈,只是我之前也有过这方面的苦恼,做过大量的研究,也帮助身边的一些家庭摆脱了抽动症带来的困扰,所以希望通过我的经验能给小妥提供一些帮助。

妈妈:这也是我们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我们想知道你之前是怎么战胜这种顽固的疾病的,在哪个医院治疗的,用过什么药,小妥目前的状况非常需要你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

指导:好,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自身经历……

通过上述的访谈,指导首先通过肯定爸爸的加入来鼓励其积极参与,与新的来访者建立联结。随后,指导通过自我揭露的方式表明自身曾受到过抽动症的困扰,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了困难。让小妥一家了解到指导曾与他们有过相似的生活经历,并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以此对指导产生亲近感,以便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

通过妈妈的主动询问可以得知家庭成员对于抽动症的认识目前只停留在了药物治疗阶段,对于抽动症的心理干预没有过多的了解,希望继续通过药物来改善小妥的症状表现。对于抽动症的错误认知使家庭处于持续的困境中,指导通过讲述自身的经历为小妥的家人增加了战胜抽动症的信心与希望,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建立。

小结:在整个家庭访谈过程中,妈妈总是率先发话,小妥始终低头不语,指导通过观察发现,在访谈初期,小妥竭力掩饰着自身的抽动症状表现,随着访谈的深入,小妥的状态放松了许多,抽动频率逐渐增加。在妈妈谈到小妥的日常表现时其抽动行为明显加重,显然,妈妈的谈话让小妥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由此可见,小妥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时间生活在相对专制的家庭环境中导致小妥习惯性的隐藏自身的情绪,负面情绪长时间得不到释放最终通过抽动的形式表现出来,长此以往还会造成更多的心理问题,如低价值感、抑郁、自闭等。

第二次介入

方法:家庭会谈

目标:通过家庭会谈的方式了解小妥的症状发展与家庭成员对待抽动症的态度。帮助小妥家庭了解抽动症的研究现状,通过提供资源与案例共享的方式缓解家庭中的焦虑情绪。

家庭会谈的成员小妥、小妥的妈妈、爸爸与指导。以下是此次会谈过程中的节选。

指导:上次的访谈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没有做深入的讨论,不知道我的案例分享有没有给大家带来帮助。

妈妈:说实话,你上次的案例分享让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你建议我们不要再专注于药物治疗,转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但他症状这么严重,我们尝试过不用药物,但根本控制不了。我们也知道吃药有副作用,但我们必须遵医嘱,医生是专家,终归比我们懂的多。

指导:您能跟我介绍一下这些年来小妥的就医与服药经历吗?

(妈妈对几年来小妥的就医与服药经历做了详细的介绍)

指导:这些年你们带孩子走了这么多医院,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可以看的出你们非常爱孩子。

妈妈:对,我们很爱他,而且我一直也是望子成龙,小妥刚开始学习拼音算数的时候我就对他非常严厉。

指导:在这些年的就医经历中,有没有过医生曾建议你们不要吃药,转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爸爸:有过,刚开始不严重的时候大夫说不用吃药,回去好好爱孩子就好。我们就想这是爱能解决的问题吗?我们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后来症状频率增加了,我们看在心里实在难受就主动跟大夫要求开点药控制一下,就一直吃到现在。

指导:那这些年你们除了给孩子吃药,有没有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

妈妈:我们也经常去网上查一些资料或者偏方,但是网上的信息越查越感觉恐惧绝望,后来索性就不查了,完全听医生的。

指导:那这么多年的服药经历,你们觉得孩子的症状改善了吗?你们有收获吗?

爸爸:其实我也不建议吃药,因为我觉得这个就是意志力的问题,意志力强大的人怎么可能控制不了这些小动作,我经常提醒他,教他克制,但他就是控制不了。

小妥:这根本就不是能控制的问题。

爸爸:你在学校你不是也能控制吗,一回家你就说你控制不了。

访谈至此,指导发现爸爸完全忽视了小妥的感受,小妥内心的愤怒情绪受到了压抑,抽动症状加重,父子间不良的沟通方式显现出来。爸爸对小妥抽动症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只要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就能控制症状的发展。

指导:小妥,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抽动症状给你带来的感受吗?或者说,当你用你的意志力控制症状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妥:我就是控制不了我的动作,感觉有一股力量在我的肩膀越聚越多,使劲儿动一下这种感觉就消失了,但过一小会有又这种感觉了。我爸总是让我控制,但当时控制住了,过后要使劲动好几次才能让刚才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消失,特别难受。

指导:那也就是说没法用意志力控制对吗?

小妥:嗯,就好像有人不让你眨眼睛,眼镜就会特别难受,之后就要用力眨几下才能缓解一样。

指导:嗯,你的这个形容非常好,下面我需要爸爸妈妈跟我共同体验一下你刚才所说的眨眼实验。

「指导带领小妥的爸爸妈妈利用简短的几分钟时间体验了小妥刚才所说的眨眼实验」

指导:大家感觉怎么样?

妈妈:眼睛酸,不舒服。

爸爸:确实需要多眨几下眼睛才能缓过来。

指导:你们平时有询问过小妥对于抽动症状的感受吗?

妈妈:没有,我们一开始就是以为他做怪样,后来养成习惯了,所以总是因为抽动症状训斥他,后来大夫说让忽视症状,慢慢的我也就不说他了,但他从来没跟我们提到过这种感觉。

指导:那我们再来问问小妥,父母在帮助你治疗抽动症的时候有没有询问过你的想法?

小妥:没有,我曾经说过我不想吃药,吃完那些药虽然我的动作能控制点,但总是想睡觉,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更难受,还不如有点动作。但我妈说看着我那些动作她就受不了,非逼着我吃药。后来我就不说了,他们让我怎么治我就怎么治。

妈妈:我们确实没有问过孩子的想法,觉得一个小孩子他能懂什么,我也是为了他好。

小结:在抽动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中,养育者所要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症状,抽动症患儿普遍适应性弱,趋避性弱,反应强度强,此类儿童易在家庭环境不愉快,对儿童有过多的要求和干涉,受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等时,出现心理上的矛盾冲突而发生抽动障碍。

小妥的父母对于其抽动症状表现出的过度关注与干涉不利于抽动症状的缓解,在加上会谈中社工所观察到的亲子间的互动方式主要以单向互动为主,小妥的需求与体验常常被忽视,也是抽动症状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

此次会谈,可以明显感觉到小妥的自我价值感很低,父母认为他们对小妥关爱有加,小妥成了被动的爱的接收者,同时也成了抽动症被动的治疗者。在这样的家庭规则中,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小妥失去了表达自身诉求的权利,不允许表达不满或者反抗的意见情绪。因为家庭生活中存在一些较隐蔽的,不为人所察觉的家庭规则,它会使家庭中每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当这种威胁持续存在的时候,一些相对弱小的家庭成员就会表现出一些类似疾病的生理症状。

指导通过询问小妥的感受,就是为了让爸爸妈妈学会关注小妥的感受,在指导的引导下,爸爸妈妈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良性沟通的重要性。

第三次介入

方法:家庭会谈

目标:引导小妥父母反思生活中影响小妥抽动症症状发展的不良因素。

家庭会谈的成员小妥、小妥的妈妈、爸爸与指导。以下是此次会谈过程中的节选。

指导:距离我们上次的家庭会谈已经过去半个多月的时间了,不知道大家的家庭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了。

妈妈:你推荐的两本书我都看完了,尤其是抽动症那本,很通俗,案例也很多,非常受益。最近几天我也在反思,书中提到的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我们家也确实存在。

指导:抛开孩子的抽动症,您能具体说一下家中都存在哪些问题吗。

妈妈:比方说正确面对孩子情绪这一点,我家孩子以前特别爱哭,现在也经常发脾气,我觉得孩子是太任性了,经常训斥他,之前我也反思过,但看见他这样的时候我就又忍不住责骂。

指导: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它可以帮助人维持自身的身心平衡,保护人体的机能。孩子的情绪长时间受到压抑,身心平衡被打破,自然以抽动的方式表现出来。

妈妈:对,我现在也明白我们的家庭环境里确实有很多诱因。

指导:负面情绪是由恶劣的心态和心境引发的。恶劣情绪是暂时陷入泥潭的心所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周围的人能够有意识地接纳这份不良情绪,然后积极进行主动的引导,这颗陷入泥潭的心就可以早日度过难关。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恶劣的情绪呢?

妈妈:我性格比较暴躁,缺乏耐性,在家里经常发脾气。从学前班开始经常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发火,还动手打过孩子,现在回想起来,他确实是从学前班的时候开始发病的。

通过几次家庭会谈,妈妈已经认识到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发自内心的体会到了家庭不良因素对孩子抽动症状的影响,并且开始进行反思,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指导:爸爸呢,爸爸有没有考虑过家中有什么不利于孩子病情的因素。

爸爸:确实孩子妈妈比较严厉,我因为工作比较忙很少跟孩子沟通,生活和学习方面都由妈妈照顾,他以前也跟我说过他在学校遭遇的困扰,我就给他讲道理,他还不爱听,现在想想也确实不太理解孩子,我以后也会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指导:小妥呢,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在生活中让你感到困扰的问题,借着这个机会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小妥:也没什么,就是妈妈总骂我,爸爸也不理解我,我觉得自己特别笨,学习不好,还有病。

指导:你知道吗,其实你一点都不笨,只有最聪明的小孩才能得抽动症呢。

妈妈:我以前也听说过这个说法,得这么病的孩子都聪明。

指导:确实,这一神经类型的孩子内心非常敏感,他能体会到一般孩子无法察觉的情绪体验,所以家庭中父母情绪稳定,关系和睦才是最好的良药。

小妥:他俩就是不和睦,总因为一点事儿吵架。

指导:爸爸妈妈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了,也开始反思和反省自身的不足,我们一起努力改变。

小结:通过此次访谈中一家人对家庭日常沟通的描述指导对家庭中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总结。

妈妈和小妥:妈妈缺乏耐性,经常因为小妥的学习成绩与生活琐事发脾气,忽略小妥的真实感受与想法,使小妥的内心情绪受到压制。小妥的生活一直依赖于妈妈,妈妈常年专制型的沟通方式让小妥变得不愿与妈妈沟通,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常常陷入深深的无助中,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常常发脾气。

爸爸和小妥:爸爸由于工作原因与小妥的沟通较少,平时与小妥的交流中让小妥感觉到爸爸只关心他的学习,对于小妥在学校遇到的困扰无法做到同理,经常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小妥进行交流,让小妥感觉自己不被理解。父子之间的交流处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沟通。

爸爸和妈妈:在爸爸妈妈与小妥的沟通中可以看出,妈妈的沟通姿态属于典型的指责型,爸爸的沟通姿态属于超理智型。不一致的沟通姿态造成了个体的低自我价值感。爸爸妈妈经常因为琐事争吵,也是由于不良的沟通方式造成的。

通过本次会谈指导发现小妥是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孩子,他认为自己经常被父母责骂是因为学习不好,再加上患有疾病,不值得被爱。儿童通常会通过父母的评价来形成对自身的认同。小妥的父母认为小妥本身患有抽动症,就应该用良好的学习成绩来弥补这一缺陷,但小妥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让小妥产生了自己比别人笨的自我评价,认为父母只喜欢聪明的学习好的孩子,长久以来让小妥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我价值感低。

指导在此阶段的会谈中鼓励小妥抛弃曾经的固有想法,并引导小妥父母反省长久以来对孩子负面评价造成后果,通过改变父母自身的行为来转变小妥对自身的看法,帮助他逐渐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 懒 散 先 生

第一阶段总结

指导通过第一阶段的介入对整个家庭的沟通模式搜集了足够的信息,了解了家庭成员对待小妥抽动症的态度,并为小妥家庭提供了相应的资源,帮助小妥家庭了解了抽动症的研究现状,在引导家人正确认识抽动症的过程中成功的缓解了家庭中的焦虑情绪。

指导通过第一阶段的介入已经对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做了基本的了解,小妥的家庭规则、单向的亲子沟通方式、小妥长时间情绪积压、都是导致抽动症的直接原因,不利于小妥症状的缓解。

指导对小妥的爸爸妈妈进行了引导,促使他们反思日常生活中影响小妥症状表现的不良因素,以及不良沟通模式给孩子造成的压力,第一阶段的阶段目标基本完成。

(注:因内容偏多,分三次发表上传)

(公众:一个抽动儿童的父亲)

-END-

撰文:懒散先生

(如有侵权 联系可删)

下篇

第二阶段:打破现有沟通模式,重塑家庭规则。

如果觉得《抽动儿童需要的是家庭治疗还是治疗家庭(实例分析「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