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扬州 不仅要品尝美食(更要体验“水包皮”)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8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写在前面的话——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游人来扬州,总是对这句话浓厚兴趣地询问。其实,这话讲的是扬州早茶文化和沐浴文化。“皮包水”,是指早晨去茶社吃早点,而“水包皮”,则是指去澡堂洗浴。

扬州沐浴,如同扬州园林,淮扬菜肴一样,既有北方的朴直,又有南方的清婉。朴直便显诚意,清婉遂具细腻,这就使得扬州沐浴呈现出雄秀并兼、南北咸宜的特色,积淀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扬州沐浴文化,以其独特的地方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升华,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扬州一块响当当的城市品牌。

扬州的沐浴文化源远流长。1993年在城北郊战国墓葬中出土的灰陶沐盆,还有形如葫芦瓢的陶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扬州先民以盆盛水,用陶器舀水进行沐浴的快活场景。这足以证明,2200多年前,扬州人已经写下了扬州沐浴文化的最早篇章。

古代,人们对沐浴和洗澡的定义十分详细:沐,为“濯发”;浴,为“洒身”;洗,为“洒足”;澡,为“洒手”。扬州的沐浴历史,早在西汉时期便处于萌芽期。在扬州博物馆里,有一件不及巴掌大的陶制器物,极不起眼。然而,这块陶制器物,却是扬州古代沐浴的一种沐浴工具——陶爽。

古时的人们对于洗澡开始完全是自然生活的需求。因为那时的人们习惯于蓄长发、留胡须,积累尘泥。如不养成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天天洗脸洗脚的良好习惯,那么人群聚集之处,肯定是臭味熏天,令人无法驻足。因此,早在汉代便以法律形式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即:朝廷官员每五日给假一天,返家洗头沐浴,谓之“休沐”。

扬州汉广陵王刘胥的墓葬出土了中国沐浴史上最早的家庭洗澡间。在这间宽敞的浴室里,有一组完整无损的洗浴用具:双耳铜壶、浮石、木屐、铜灯、浴凳......特别是工艺考究的硕大铜浴室,其精美程度绝对不逊色于千年之后才在西方世界出现的那些铜质鎏金洗浴用具。

由此可见,早在西汉时代,扬州的沐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扬州依江靠海,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埠,世界各地往来客商极多。1980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一批瓷器。其中一件是灰青釉的绿釉背水壶,壶上有阿拉伯文的“真主最伟大”字样。据考证,此水壶是伊斯兰教徒在做“礼拜”之前进行“大净”和“小净”的用具。这只水壶的出土,为唐代伊斯兰教在扬州的传播,以及扬州古代宗教性沐浴的流行,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16世孙普哈丁,是一位促进扬州沐浴文化发展的重要人物。普哈丁于南宋年间来到扬州传播伊斯兰教,卒于扬州。在普哈丁墓园清真寺内,有一间“水房”便是穆斯林进行净礼的地方。穆斯林的这种淋浴方式,使宋代扬州的汉族群众从中得到启发,以至仿效。

扬州人把浴室叫作“浴肆”或“混堂”,这都是不同时代的称呼。所谓“混堂”,即:浴室将水烧烫后,由头池逐次流入二池和娃娃池,使之冷热混合。混堂普遍营业时间甚早,有“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之说。

那时的扬州城内大小浴室开业时,都要在门口挂一个灯笼,清晨点亮、凌晨吹灭。所以,扬州城里有句歇后语:“澡堂的灯笼——天天挂”。

明清之时,两淮盐业造就了扬州的繁荣,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形成了扬州人独特的消费套路,在民间被称为“扬州作派”。 扬州的浴室也有普通和中高档之分,普通间澡资较便宜,适合天天洗澡的劳苦大众;稍好些的炕,人可以躺坐休息;再高档的则是所谓“暖房”,也就是后来的“雅间”,有人按摩、推拿,备极豪侈,舒服极了,当然是要另付费的。

到了民国晚期,扬州的澡堂己渐渐改称浴室,并且开始出现了女子浴室。虽然当时仅有扬州浴室女子部和双桂泉女子浴室两家,且业务也并不兴旺,但此事足以说明:扬州的沐俗文化己开始注意到尊重女权,倡导文明,仍不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体现。

扬州沐浴在清代发展到高峰以后,同淮扬菜一起,通过盐商、官府和文人们的交际活动,传到了京都,连皇上闻之也不由为之动。康乾下江南时,扬州地方官例行迎驾,并为之洗尘。于是,就有了康乾二帝“驾转扬州,体沐竟日”的逸事。

想想吧,皇帝爷洗把澡竟然用了一整天,这就真正体现出了扬州的沐浴非比寻常之处。相传乾隆驾浴扬州,得享搓背与修脚技艺之后,龙颜大悦,挥毫题下十八个大字——“扬州搓背,天下一绝,修脚之功乃肉上雕花也。”

听听,这可是乾隆爷题的字儿。了得! 啧啧啧!

民国年间,漕运衰落,扬州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一落千丈,从此扬州的沐浴业开始进入萧条期。

当时,扬州的浴室减少到40余家。建国初期,扬州的浴室仅剩下24家。三年自然而灾害期间,燃料紧缺,全城的浴室又减少为19家;到了“文革”,取消了各浴室的雅座和擦背、捏脚、理发、泡茶等服务项目,全市的浴室只剩下12家,浴室修脚工从建国初期的60多名,锐减至11名。

改革春风吹来,扬州浴室纷纷重新恢复开张,公办、私营、机关、招待所等,林林总总,超过300余家。按扬州城区百万人口计算,平均2000多人就拥有一座正规浴室,这个比例全国第一。 1987年,扬州成立修脚协会,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修脚师。多次举办技艺大赛和考核,对技艺高超的修脚师授予技师职称。1988年,史无前例地在中学毕业生中招收了4名女修脚徒工。

2004年,扬州正式颁布实施《扬州沐浴服务规范》,使扬州沐浴行业的经营从粗放型进入了标准化。该《规范》现已作为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在全省推行。

旧时的扬州浴室,都要请文坛高手写对联和横批,精心装裱之后,镌刻在大门和浴池门外。这些对联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悦耳,而且紧紧围绕“沐浴”这一特定命题,好记易懂,通而不俗。如:“邗江无二水,广陵第一泉”等等......

当时,各浴室都在浴池池下面设置一个“地锅”,地锅的下面有烧柴草或煤炭的炉腔,待地锅中冷水烧热后,再将冷水舀入头池,使头池的热水从池与池之间的小洞之中,依次流入二、三池中,以达到数池并列而水温高低有别,供浴客自由选用的数果。

在池与堂口的通道之间,还设置了一个凉池间,内有木板凳,供在池中待久的浴客在此坐下休息,稍后再回堂口。

扬州人已形成了具有鲜明自身特点的沐浴风俗——

新人嫁娶的前一日,务必要沐浴一次,以求全新姿态。

外出之前或归家之后,必先到浴室洗去身垢,以求顺遂。

婴儿出生三天,要为其“洗三”,谓之可以使宝宝“长得快”。

产妇满月,要洗满月澡祛邪后,才能回娘家小住。

每年除夕之前,人人都要洗澡,谓之可洗去“旧垢”;每逢端午节,浴室要在大池中放些艾草等解毒药草,谓之“洗百草水”......

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去浴室洗把澡”,则更成了老友相聚、新朋结交、表达谢意、调解纠纷、治谈生意和排除郁闷、解除疲乏的习惯场所。

据不完全统计,扬州市区平均每天接待的浴客多达8万人次,年营业额超过5亿元,从业人员数千。扬州沐浴在全国各地开店逾300多家,向全国各地输出

扬州的修脚师和“搓背大军”高达2万多人。与此同时,扬州沐浴还将分店开到了国外,这在全国首开先河,独一无二。

浴堂小世界,世界大浴堂。游人来到扬州,在浴堂里可以真切感受到那份氛围,品尝到那般味道,获得那种感觉,进入到那层境界......

浴客们在扬州浴堂这个特定的空间里,享受到了“骑鹤下扬州”的那一份快意。

如果觉得《来到世界美食之都扬州 不仅要品尝美食(更要体验“水包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