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时间银行(让互助养老“增值”)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图一: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志愿者带双目失明的老人到医院看病。编者按 我们身边处处有银行,但你听说过“时间银行”吗?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后,公益时间可存入“时间银行”,未来为自己或者亲人兑换相同时长的养老服务。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时间银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的难题。 目前,这种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在全国各地开花,为推动“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加强监管、统一运行标准迫在眉睫,同时随着“时间银行”迅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报记者 孙燕明 10月25日、26日连续两天,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养老助残服务中心的两名低龄老年人志愿者送李女士到医院就医,为老人解决了无法就医的实际困难。今年65岁的李女士是位孤寡老人,双眼基本失明并患有高血压,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经常为李女士提供陪伴、就医、送药、灭蟑螂、做家务等服务。这种通过低龄老年志愿者照顾高龄老年人而换取今后被人照顾机会的互助养老模式,被称为“时间银行”,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行。 由于“时间银行”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经费的可持续性一直是制约各地“时间银行”发展的难题。对于这种新型养老服务如何持续,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首席专家陈功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我国可以适时建立“时间银行”联盟或总行等类似机构,可由相关部委作为监督方和行政资源提供方,让企业作为公益资源提供方,委托社会力量作为实体运营方,营造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协同参与共建“时间银行”的良好氛围。有效缓解养老照料体系压力 “时间银行”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 养老“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在完成志愿服务后,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管理机构将志愿服务的各项信息进行记录,并将志愿服务时间储蓄起来。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积分规则,在志愿者或其直系亲属需要帮助时,为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回馈服务或者实物。对于既有养老需求,身体又较好的低龄老年人来说,“时间银行”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新型养老方式。 1998年,上海市政府在虹口区和静安区试行“时间储蓄”式互助服务。随后,“时间银行”在广州、北京、南京、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建立。近几年,随着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扶持,陕西、四川、甘肃等西部省份一些大中城市也开设了“时间银行”。 据陈功介绍,养老“时间银行”的宗旨就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有一定活动能力的低龄老人为高龄、失能、失智、独居、失独、空巢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而随着这些低龄老人不断增龄、衰老,会有新一轮进入老年期的低龄老人为他们提供服务。历经20多年的积极探索,“时间银行”的实际内容已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拓展到全人群参与的志愿为老服务,并作为志愿回馈机制和社会治理工具而日益受到重视。我国的养老“时间银行”具有“为老性”和“志愿性”文化特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可以减轻用于服务老年人的社会支出。陈功称,在澳大利亚,有12%的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如果参照此比例,我国将会有超过3000万名老年人能够为其他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照料体系的巨大压力。多元主体推动市场发展 据陈功介绍,按照提供资金及管理运营的主体划分,“时间银行”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组织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三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对全国20个省市区54家“时间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政府主导型占50%,社会组织主导型占22.22%,企业主导型占12.96%。 所谓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进行筹划、推动,并主导“时间银行”发展运行全过程。南京市养老“时间银行”、上海市虹口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就属于政府主导型的代表。据记者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民政局于2019年6月上线了专门开发的虹口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微信小程序。截至目前,该“时间银行”注册会员已达730名,累计发放843个时间币。虹口区年满60-70岁(女性放宽到50岁)、身体健康、能自理且有服务意愿的退休人士,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申请,申请通过后即可成为会员,并根据小程序上发布的需求信息接单,为高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而社会组织主导型,即“时间银行”由社会组织自行驱动,获取来自政府、社会、公众的资源,并围绕社会组织制定的目标进行运作。以北京“一刻公益”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为例,平台发布任务后,志愿者参与活动,然后经平台核算服务时长,通过加盟商换取服务或实物。北京市“一刻公益”还与中信银行合作发行了联名银行卡,此卡可以像普通储蓄卡一样存钱、消费,且与“一刻公益”服务平台联网,1小时服务时长可兑换1元钱,虽不能直接支取现金,但可以在合作商家购买养老服务或商品。 2017年6月成立的浙江省杭州市绿康“时间银行”则是企业主导型的代表。迄今,绿康“时间银行”适用范围遍布全国各地,拥有4.8万名注册志愿者,主要采取机构发布老人需求、老人主动向机构提出服务申请、机构在平台发布服务需求信息的方式运行。被服务的老人不需要在平台注册是其一大亮点。 对于养老“时间银行”的经费问题,陈功表示,其特有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在发展早期受外部经费影响较大,很难实现完美的闭环运行。陈功建议,今后,可采取运用社区微公益创投、社区基金会、社会影响力等投资形式,丰富“时间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时间银行”更加贴近社区居民生活,让全社会都关注、参与“时间银行”。纳入社会保障信用体系 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福利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王小龙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养老“时间银行”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价值取向存在矛盾,社会公益组织从事公益活动属于奉献爱心,不应索取回报,而“时间银行”采用功利性回报机制,两者之间存在伦理价值冲突;二是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例如,怎样确保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在将来得以兑换;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发生纠纷时谁来界定;应当由哪个部门对“时间银行”进行监管……因此,我国亟待建立“时间银行”审查和监管制度。 陈功则认为,目前,养老“时间银行”存在顶层设计、政策法规、信用担保机制缺失等问题。“时间银行”既是一个延期兑付的公益凭证,也是一种带有空间属性的信用工具,全国范围的通存通兑可以实现家庭成员间的时间账户共享、异地兑换,从而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时间银行”。但由于公共政策缺位,“时间银行”尚未纳入现有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使得建立全国空间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信用体系困难重重。 陈功表示,我国应加紧完善“时间银行”的立法建设,高度重视对“时间银行”的法律保护、监管和引导,并通过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公益资源统筹,为志愿者提供可行的兜底保障,消除志愿服务的后顾之忧。民政部门应将慈善、社工、养老、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部门中与“时间银行”相关的职能进行整合,设立专门的议事协调机构来推动“时间银行”的高效落地。民政部门还可将“时间银行”列入常态化民生实事或基层社区建设的政府购买项目中。针对目前“时间银行”的标准不统一、范围不一致的情况,陈功建议,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时间银行”组织基本规范,还应加强“时间银行”的评估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全国性“时间银行”发展状况评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促进“时间银行”健康发展。

如果觉得《时间银行(让互助养老“增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