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喝茶读书丨关于茶具(明代人看起来会玩多了)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据说,对一本书买过既看过,然后就让它们在书柜集体躺灰,在《盗钥匙的方法》里这类人往往被称为渣人。

最近办公室全员被夏天围困在室内,为摆脱渣人标签,啃起了在角落中被冷落的书们。

往往那些封面自带颜值的书就能给阅读期待提高一个段位,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本外表平平无奇,却能带你用茶具的视角见明代世面的书:

《香茗雅器:明代茶具与明代社会》

作者:景德镇陶瓷大学蔡定益教授

对21世纪网络新词的换新频度,明代人估计根本不屑一顾。

书中介绍明代典型的茶具炉、盏、壶,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茶具取名大全。

从茶具的生辰八字、金银木土石等材质以及明代人不受限的想象力为茶具命名,光是一类茶具的名字几乎就可以匹敌武夷名丛花名(夸张了)。

作者用诗歌、书籍、茶画作为史料来介绍关于茶具的知识,让人读起来像是在看茶具的艺术史。而且书中收集了40多种明代小说以及60余种戏曲,更是让我们看到茶具在故事中扮演的趣味性角色。

01 茶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讲究

无论哪个朝代,爱美是最稳固的人性,就连喝茶也关乎颜值。

在书中,你会发现“喝茶配色”这一问题上,就能看到不同朝代的审美差异背后的物质缘由。

唐代是蒸青团茶,绿色的茶汤当配青瓷的茶具;宋代是研膏团茶,茶汤为白色,为了颜值与斗茶需要建窑黑瓷成为主流。

到了明代,朱元璋废茶饼兴散茶,为了观察叶底的舒展与透明的汤色,白瓷逐渐成为了国民茶盏。但在当时也不乏一些2G网民拿着白瓷茶盏喝着透明色的茶汤,写下了对宋人:“用黑瓷盏喝茶,看着就觉得外行,甚至还有点俗气”的审美疑惑。

同样因散茶的盛行,可以直接煮水冲泡,让壶成为了明代茶具中的一个视觉焦点,明代人在用壶煮水这件事上的讲究,大概就是:水形物语之明代烧开水。

当时关于煮水有“老嫩适当”和“煮到纯熟”等主张,而在没有随手泡和温度器的明代 ,他们自有一套“侯汤三辨”的审评标准:辨声、辨形、辨气。

比如水温高低不同蒸汽呈现出的形状的层次是:清雾、淡烟、凝云、布露,到氤氲的阶段,就说明“气”熟了。

关于“老嫩适当”的标准,以程用斌的主张为例。

水的形状是“腾波鼓涛”,声音是“急流滩声”,蒸汽是“氤氲贯盈”,到了这样的程度的水温就能冲出一泡有灵魂的茶了。

虽不知道具体的温度,但从感官上看,用来泡岩茶估计是够味了。

02 一千个明代人就有一千种茶具

关于明代人的讲究,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他们会玩中体现出来的。

会玩,古今就有两个不变的硬性条件

一是有闲钱,二是有闲情。

光是这两点,福建人在口音上就占了极大优势,毕竟“钱”和“情”从偶们福建人嘴里出来是可以一毛一样的。

而在明代,有闲钱,且是非常雄厚的闲钱,宫廷必定位列明代富豪榜首。

宫廷拥有宣窑、成窑、靖窑等明代窑界的头部品牌,虽是官方定制,但不乏邪典茶具爱好的皇帝,比如在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中,隆庆窑的茶碗上绘制了不少(哔,此处被消音)的图绘。

个人爱好除外,茶具也是尊贵身份的招牌。

茶具的材质本身就很值钱,像明孝宗的御用宠壶是金质的,还有各样的金玉盘、白玉盏等。

在明代现实主义神魔小说《西游记》 中也有对茶具的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和曲折反映现实,比如沙僧被贬到流沙河仅仅是因为打碎了蟠桃会上的一只琉璃盏。

但总体上这些窑产的茶具大都口碑极高、生产工艺也是高配。

文震亨评价宣窑的一个足尖茶盏是“盏中第一”,而成窑的一对茶杯可以值钱十万,宫廷中还拥有“时大彬款紫砂雕漆四方壶等珍品”。书中提到,康熙皇帝了解到这种情形都在自己日记本中写下诸如:“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的实名羡慕的诗句。

宫廷茶具爱好往往是砸钱式的,而与之相对是一大帮有闲情的文人们的雅致追求。

03和文人喝茶,没点想象力是不行

我们知道像松萝、武夷茶这些当时的流行茶品不少是僧人、文人参与制作和大力宣传的,而明代茶具的器型设计、使用方式,一个个的市场热点与爆款单品不少受到了文人们的影响。

▲故宫博物院所藏竹茶炉·乾隆命人根据听松庵竹炉所制

要说微商带货比的是朋友圈正能量第一的话,明代的文人带货直接在朋友圈中带起了大规模的文学活动。

比如无锡惠山听松庵的竹炉,作者详细的例举了在洪武、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大批的文人参与到竹炉的刷屏当中,据我不完全统计,文人们为竹炉打榜创作了15余篇文章、158首诗歌,还有若干的茶画等。

当时明代文人普遍有着以小为佳的观念。

追求小而美的趋势影响因素很多,如煮水器太大水不容易用完,水的味道就变老。

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散茶的变革。散茶冲泡,茶香存在的时间并不会持久,器型较小的茶具能让茶香聚集氤氲在茶具当中,不容易当即散发,而宜兴紫砂则成为了明代文人们力推的当红茶具。

文人们对喝茶不仅对茶具有要求,饮茶的环境和朋友标准也不能低。

比如在交朋友这件事上,倪瓒就风雅又拽的不行,有一次有朋友来他家做客,他就精心雕琢了一杯名为“清泉白石茶”给客人喝。谁想,客人茶一到手就来个一口闷,倪瓒看完就怒了,一边骂人土炮一边当场绝交。

如果喝茶交不到心仪的人类,明代文人会告诉你只要肯打开脑洞“山鸡”、“闲云”、“野鹤”都是对饮的好知音。

比如明代唐寅的《款鹤图》,在山水松石间,主人公与一只野鹤共饮状若闲谈,真真是明代文人风雅生活的写照,但是放在今天估计会成为人类迷惑行为图鉴的鬼畜素材。

无论是宫廷贵族、官绅富室,还是文人雅士与平民百姓他们对茶具各样形态的种种追求中也无不渗透着儒释道三大思想流派的影响。

入世的人选择游弋在情理世界,在器物上投注自己朴素的当官理想;出世的则归隐田园,做个泛舟的渔人看着鹰击长空,在者将茶具视为丹鼎做个成仙美梦。

茶具在明代社会可以说是交融了传统派与浪漫派的两种生活追求。

如果觉得《喝茶读书丨关于茶具(明代人看起来会玩多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