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蜂常见的3种烂子病(养蜂人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蜂的病敌害比较少,而且大多数可以通过改进饲养方法从而预防,因此,对中蜂的病敌害预防为主,治疗为末。当中蜂在病敌害严重时,蜂群常以飞逃的方式,来脱离病原物和病原环境。对发生并敌害的蜂群,要上好防逃片,病敌害严重的,还需要及时换箱换脾或者重新加新巢础造脾。

第一种:中蜂囊状幼虫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RNA病毒引起的,死虫呈“尖头状”,主要感染2-3日龄小幼虫,幼虫患病后5-6天死亡,发病初期出现“花子”接着即可在脾上出现尖头。其症状为,“尖头”抽出后可见明显的囊状,幼虫体色由珍珠白变换,继而变成褐色,黑褐色,封盖的病虫房下陷穿孔,幼虫死后无臭味,无黏性,呈干片状,易清除。

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特效药是中囊抗体。虽然国内已经成功研制了特效药,但是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预防疾病的发生,中蜂喜欢密集,一年四季应该保持蜂多于脾。保证蜂群的饲料充足,蜜粉充足的蜂群不易得病,在群内缺少蜜时可以人工补助饲喂蜜水,春季和秋季繁殖期,蛋白质饲料不可缺少,可用花粉浆放在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第二张:欧洲幼虫腐臭病

欧洲幼虫腐臭病是由蜂房芽孢杆菌以及其他次生菌引起,被病菌感染的幼虫多在3-4日龄未封盖死亡。患病后,幼虫变色,失去肥胖的状态。从珍珠白色变成浅黄色,黄色,浅褐色,直至黑褐色。虫体腐烂时有难闻的酸臭味,若病害严重,巢脾上“花子”严重,蜂群越来越小。

从各地情况来看,每年春季,秋季,春末夏初,常常出现发病高潮。治疗措施,首选青霉素,此药易得,副作用小,降解速度快。将青霉素放入糖浆内饲喂,每次10万单位,间隔3天喂1次。喂3次为一个疗程。之后间隔5天喂一次作为巩固治疗,直至完全康复。也可以将药物溶于适量的清水中,直接提脾带蜂喷雾,喷到全部工蜂湿为止。若无青霉素也可用阿莫西林,将一粒阿莫西林溶于一斤糖水之中饲喂和喷雾。

预防此病饲养强群是关键,在蜂群繁殖季节,对弱小群进行合并,及时更换老王,刺激工蜂清理巢房,减少感染幼虫病的概率,早春和晚秋时节,外界气温低,加强保温,保证蜂多于脾,增强蜂群护脾和调节温度的能力,留足饲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增强蜜蜂体质,提高蜜蜂抵抗病害的能力。

第三种:白头蛹

巢虫是蜡冥的幼虫,又叫“棉虫”,有大蜡冥和小蜡冥两种。巢虫危害轻则影响蜂群繁殖,重则整群飞逃。巢虫幼虫以巢脾上的蜂蜡为食,危害蜂群的封盖子,造成蜂群内不成片的白头蛹。

预防巢虫要饲养强群,保持蜂多余脾,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以及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产空间。定期清理箱底的蜡屑,保持蜂箱内干净。中蜂在气温较低的时候培育幼虫与进蜜期箱内潮湿,因此不利于蜡冥产卵。高湿度的蜂箱壁,对巢虫幼虫的活动有极好的阻抑作用。蜂箱潮湿期,中蜂受巢虫侵害轻,蜂箱干燥时,受到巢虫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蜜蜂养殖#

如果觉得《中蜂常见的3种烂子病(养蜂人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